【編輯/郭若梅】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不少人期待這些措施能夠早日給中國與“洋垃圾”的故事畫上一個句號。

曾是世界第一大“洋垃圾”進口國

中國曾是世界第一大“洋垃圾”進口國,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以製造業爲主的產業快速發展,爲緩解原料不足,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固體廢物”即人們常說的“洋垃圾”。

環保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郭敬說:“在過去特定發展階段,一部分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在彌補國內資源短缺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以“洋垃圾”中的塑料垃圾爲例,據統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自2010年起,中國生產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塑料,2014年中國塑料製品的產量達到了7388萬噸,比2010年增加了22%。

但如果某個國家將“洋垃圾”免費送給中國,則屬於違法傾倒。爲此,一些國家便以低廉的費用將垃圾以“國際貿易”的形式賣給中國。

紀錄片《塑料王國》截圖

據紀錄片導演王久良所說,一些國家以9美元每噸的價格將未經分揀的廢舊塑料賣給中國,但實際上9美分的價格超過了其運輸費。也就是說,他們在以倒貼的形式把垃圾賣給中國。

在王久良的紀錄片《塑料王國》中,這些裝在集裝箱中、來自各個國家的“洋垃圾”經過長途跋涉,如血紅細胞般從各個港口被運到內陸各地,最後運至毛細血管中,也就是分散在內陸各個小縣城的衆多家庭作坊中。

以“洋垃圾”爲生的家庭作坊

以坤的小作坊爲例,這種家庭小作坊以一到兩個家庭的勞動力爲主,坤扮演着老闆兼夥計的角色,還僱傭了彭的家庭爲其打工。

在小作坊中,“洋垃圾”經過分揀、碾碎、融化、冷卻、切割等多道工序,最終由塑料垃圾變成一顆顆黃豆大小的塑料顆粒,這些塑料顆粒將作爲衆多塑料製品的生產原料。

在加工過程中,濃厚的黑色煙霧不斷地從小作坊中噴湧而出,未經處理的黑色污水在作坊地面的低窪處積累成一灘灘污水池。

彭的幾個孩子都不到10歲,他們整日生活在堆積成山的“洋垃圾”中,其中一個小男孩把注水的針筒塞到嘴裏又拿了出來,調皮地衝鏡頭笑了笑。

紀錄片《塑料王國》截圖

坤的小作坊的故事只是以處理“洋垃圾”爲生的衆多家庭中的一個,據統計,2010年時,中國擁有6萬左右的家庭作坊。這些家庭作坊因無法合格處理污染問題而不斷被政府取締,但又如野草般,燒完一片又迅速長出一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樹文等人認爲:“入境‘洋垃圾’通常在我國局部地區集聚發展。這些地區以犧牲環境和危害健康爲代價,依靠處理轉售‘洋垃圾’的差價利潤實現了當地經濟的畸形發展,造成當地環境污染尤爲嚴重。究其根源,正是由於中國海關在監督、稽查和緝私等方面的管控缺失,沒能有效阻止‘洋垃圾’進入環境,才使各地‘洋垃圾’氾濫現象得以出現,進而污染當地生態環境。”

“洋垃圾”管理史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首次將“洋垃圾”定義爲固體廢物,並納入法制管理。

2011年,環保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佈《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辦法》雖未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但在進口固體廢物國外供貨、裝運前檢驗、口岸檢驗檢疫、海關監管等環節均提出了具體要求,完善了我國進口固體廢物多部門全過程監管體系。

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禁止進口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24類固體廢物。

2018年3月,生態環境部《關於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行動方案》《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專項督查行動方案(2018年)》和《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20多年來,中國對“洋垃圾”的進口越來越嚴苛,但還是無法抵擋住大量通過走私等非法途徑進入國內的“洋垃圾”。

2020年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生態環境部停止受理和審批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申請。”這是中國對“洋垃圾”全面說“不”的一個重要決策。

人民網專欄評論員蔣萌對此評論道:“禁止進口‘洋垃圾’不是最終目的,提高我國自身資源回收利用率,提升我國再生行業標準與產能,促進支持綠色環保新業態,纔是核心關鍵。”

而對於過去那些以處理“洋垃圾”爲生,且飽受“洋垃圾”毒害的人來說,禁止進口“洋垃圾”之後,他們的生活該何去何從也是值得深思與關注的一個問題。【參考資料:觀察者網、網易數讀、北京青年報、中國報道、人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