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將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後被斬首。二弟死得如此慘烈,劉備決定復仇,結果御駕親征發動夷陵之戰。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戰中陸遜用火攻的辦法,將劉備打的大敗。至於劉備的敗因,魏文帝曹丕是這樣認爲的,

“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爲軍者爲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陸遜則認爲蜀軍沒有水陸並進,而東吳水軍天下一流。劉備這樣做也是不得已的苦衷,當關羽和荊州軍全軍覆沒後,蜀軍已經無法靠水路打通夷道。

那麼,劉備連營七百里真的有錯嗎?曹丕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劉備連營沒有任何問題。其實根據當時吳軍的態勢,劉備七百里連營是最好的戰術,至少是穩紮穩打的策略。我們來看看當時交戰地的地理特點。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大軍從秭歸出發,沿長江一線東進,然後直達夷陵(今宜昌)。當時劉備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選擇,在長江沿線設置營寨是最好的辦法,因爲發現東吳水軍就可以立即消滅,一道防線不行就第二道,以此類推,可謂密不透風。

劉備的連營也非常有講究的,部署極其精密,一環套一環,陸遜根本無法攻破,只能等待時機。陸遜的辦法只有一個,使勁拖着,他要把劉備的軍心拖垮。當劉備軍心渙散時,吳軍對營寨定點拔除,再利用水軍優勢各個擊破,這纔是夷陵之戰的勝負手。

劉備作爲進攻方,而且還是客場作戰,更要命已經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他們早已身心俱疲,士氣低落。劉備其實還是有迴旋的餘地,最好的辦法就是撤軍。但是,劉備或許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加上這次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所以繼續和吳軍僵持。

陸遜對劉備也非常瞭解,他在給各位將領訓話就指出,“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任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很不幸,劉備露出了破綻。陸遜命令全軍每人帶上乾燥茅草一把,當他們衝到劉備軍營後,先放火燒營,再斬殺敵人。陸遜的計謀一舉成功,當場燒燬劉備大營四十多座,還斬殺前線總指揮馮習、先鋒官張南、少數族首領沙摩柯等。

《三國志》中記載,“(陸遜)以火攻拔之,……破其四十餘營。備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遭逢如此大敗,劉備帶着殘部向西奔逃五百多里,一直逃到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才僥倖得以逃脫。此戰,劉備5萬兵馬幾乎損失代價,不久劉備就帶着無盡遺憾去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