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仔细回看田朴珺的过往经历,会发现她的一些表现其实是弄错了出场顺序。

就如同男女之间的感情一样,有些人,只是因为出场顺序不同,最终成了有缘无份。

如果,田朴珺把她的那些出场顺序颠倒一下,或许结果不会是这些谩骂与讽刺。

一、博眼球的专栏,惨被“打脸”

常年吃瓜的网友一定不会忘记,田朴珺与王石的恋情正式公开之后,她曾在某杂志做了近一年的专栏。

2013年9月开始,在这十来期的专栏里面,该杂志收集一些名人爱好私事等,供给田朴珺做专栏文章材料。

这里面有些人没吭声,有些人吭声则“打脸”,还有些人被模糊了与田朴珺的关系。

比如,《我的男闺密你不知道的陈可辛》专栏文章,是田朴珺与陈可辛合作《中国合伙人》之后写的。

这部片子,陈可辛是导演与监制,田朴珺是第二制片人。

虽然田朴珺曾在04年参演过陈可辛的片子,可是此后两人几乎没有交集,所以也谈不上“闺蜜”。

这篇专栏的内容也是很博眼球,毫无尺度的讲述她与陈可辛的暧昧关系,还称绝交过3次,24小时随时可以电话给他。

该专栏发出去后,直接被吴君如“打脸”。

“不用理会什么闺蜜或闺蜜,反正我知道他的心和财产都归me。”

随后,陈可辛也表示自己的闺蜜“只有君如一个”。

又如,《我生命中的“好声音”》专栏文章。

在文中,《中国好声音》导演金磊与她交情不浅,从小关系非比寻常,引起大众无限遐想。

结果呢,有内部人士透露,他俩是表哥与表妹的关系。

再如,《75岁创业的褚时健》专栏文章。

在褚橙名气最盛之时,田朴珺拜访了对方,并发表了这篇专栏,随之还公布了与褚老亲密的合照。

没想到又“翻车”了,褚老直接反驳,合影并不是他自己情愿,只是因为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还指出文章很多错误。

此外,还有一些“标题党”专栏文章,如《一个坚持60秒的男人》《教授就是“会叫的兽”》等等博眼球博关注的文章。

综上所述,田朴珺做这些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证明自己有才华?还是很有面子或者名气很大?

或许,在与王石的恋情公开之后,她不想被别人指指点点,想要做一番成绩出来。

但仅仅是写一些专栏文章,除了刻意凸显自己有才华的模样和人脉很广之外,没有一点实质的成绩。

她写专栏的这件事,带给她的只是大众的冷嘲热讽。

嘲讽的核心是她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此显得更匹配王石女友的身份。

但是这一番操作下来,却起了反作用。

大众并没有觉得她有成绩有实力,反而觉得她更配不上“王的女人”这个调侃式的称呼。

这种不被认可的结果,也激起了田朴珺不服输的态度。

她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上演了一出什么叫做“欲戴王冠,不能承重”。

二、欲戴王冠,不能承重的女人

2014年8月,田朴珺在写专栏之外,还出了一本自传。

不知道她是认真的推广这本书,还是为了推广自己。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她持续了长达24分钟的演讲。

演讲内容就是她如何爱上写作、如何被中戏“劝退”跑去香港做演员、如何进入地产行业依靠自己成功,接着又去纽约追梦学习。

在演讲到一半的时候,她谈起了与“王老师”的“红烧肉”事件。

最后是她不喜欢“王的女人”这个称呼,她喜欢“田的男人”这样称呼。

这种迫不及待且直白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上去更加让大众觉得她是为了证明自己。

在这场演讲中,她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当女性得到帮助的时候,为什么这个社会总是用有色眼镜来揣测。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一个女人凭借自己的精力智力和能力像男人一样用时间和生命来打拼呢?甚至有时候我们可能付出了更多。”

付出,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在付出。

田朴珺说她自己打拼的经历,便是她在某地产公司上班的5年。

在她的描述中,该公司只有三个人。

老板、顾问田朴珺、前台。

这5年里,她端茶、递水、做合同、送快递,还锻炼谈判项目的技巧。

她还称自己经常嘴里含着沙子、在工地里吃盒饭、出差订不到酒店而住澡堂子。

她曾举例说某次谈项目,“人家不见我,我在人家办公室门口,从早上九点一直坐到下午六点。中午人家午睡把我赶出去,大夏天在太阳下晒着,紫外线过敏,下午红着脸继续等”。

这种工作里面的付出,确实辛苦。

但是在社会上,这样的遭遇很多人都经历过,并不是她感觉的好像自己最辛苦的模样。

作为80后的她来说,在整个80后这一代人。

有些人在工地搬砖,有些人成为上班的社畜,有些人面临失业或许早就失业,还有些人在各种压力下濒临崩溃。

所以,她认为的付出很多,不仅仅是女性是她自己,还有很多很多她不知道的人。

她的这番内容,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与同情,因为没有谁不辛苦。

更多辛苦的人都在默默承受,默默努力,默默的争取更好的生活。

多做事,少说话。

田朴珺的新书没有泛起什么波澜,当时她的各种作为还是以吐槽讽刺居多。

这种结果,导致她越加努力展现自己。

2015年愚人节,田朴珺发了一篇文章,曝出王石曾在一次度假期间,向她单膝下跪求婚。

但她因为考虑到工作刚起步,还想更独立自由些,便以没有空拒绝了。

这年年底,王石求婚成功,田朴珺真的成了“王的女人”。

但是,她依然承受不了王冠的重量。

2016年6月,田朴珺在北电演讲,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发誓这辈子不要依靠男人,我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比男人强。”

起因是她童年的一段回忆。

“很多小姑娘都是爸爸抱着长大的,但我不是,基本上从我会走路起,他从来没有抱过我。”“从小把我当男孩子养,八九岁还赤膊在外面跑。”

“我10岁那一年,跑回家去拿皮筋,听见我爸对我妈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做梦都想要个儿子。”“我记得当时我在楼底下的小角落大概哭了快一个晚上。”

从此她发誓这辈子不要依靠男人,发誓这辈子要比男人强。

这一段演讲,也是她不断向“女强人”前进的延续。

女强人,是对专注事业并获得成就的女性的一种称呼。

大概便是巾帼不让须眉。

田朴珺一直在这样做,想要得到认可,但是她的表现太过表面化,也太操之过急。

在嫁给王石之后,她说这辈子不依靠男人,发誓要比男人强,很难得到认可。

因为事实摆在那里,她的这种说法,更像是为了怕被小看,而发出的声音。

但是,底气却不足。

只得被大众吐槽,甚至于谩骂与讽刺。

如果,她把这些事件的出场顺利颠倒一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三、不一样的结局:出场顺序的颠倒

大概是2018年左右,田朴珺变得沉默了,或许说更加成熟稳重了。

她确定了事业方向,进入了新的文化领域。

创业、写书、拍纪录片。

翻看她的社交平台,会发现从2018年开始,她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愿望。

她想把她认为的世界上美好的城市、文化及人物,介绍给中国年轻人。

她现在的工作,便是这样。

如今,因为一条网传的消息,说她生下女儿,王石当了父亲,她得到的却还是谩骂与讽刺。

如果,她把曾经的出场顺序颠倒一下,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首先,把2016年的演讲放到2013年出专栏那段时间。

其次,把2014年的新书发布会演讲,接续到2016年的演讲之后。

再次,把2013年写的专栏放在2018年之后。

颠倒之后,那些事件出场顺序便是这样。

先是演讲中说明自己不依靠男人,发誓比男人强的观念是基于小时候的想法。

有了小时候的经历铺垫之后,她得到的不会是吐槽与讽刺,会是同情与理解。

这样的经历,不会被认为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是先入为主的好处。

然后,有了前面要独立自强,做“女强人”的形象之后,她再宣传自己的自传,谈到自己的辛苦付出,会得到更大的认同。

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有了正面的铺垫之后。

她再描述自己如何努力赚钱,如何努力追求梦想,如何努力做事业,付出了多少泪水与汗水。

这样的经历加上前期的正面形象,就会被大众认为是真实做事情的,是一个走在“女强人”路上的勤奋女人。

最后,在经历文化领域创业之后,再出专栏写作,会被认为是有文化,而不会被认为是为了博取眼球。

除了已经是王石妻子的身份之外,加上自身名气的累积,实际的人脉关系不会像当初那样浅薄。

她与那些专栏中的“好友”关系,不至于是当初的那个模样。

经过这样的出场顺利颠倒之后。

不管网传田朴珺生了孩子的消息是真是假,那么她不至于被大众谩骂与讽刺,而得不到祝福。

先入为主很重要。

经常上网喷人的网友,或许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不容易接受。

早期的田朴珺先是写专栏被打脸,之后没多久又出自传,描绘自己的付出,再之后嫁给王石了,说不依靠男人,要比男人强。

在先入为主的观念下,早期就是不好,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后期的作为也是不好。

田朴珺接连不断的作为,就像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人。

但是结果却越表现,越被嘲讽得厉害。

所以,人生中除了恋人出场顺序很重要之外,个人的表现出场顺序也很重要。

恋人出场顺序错了,不一定能成为最后的新娘/新郎。

个人表现出场顺序错了,越想证明的东西,越不会被认可。

最后,不管39岁的田朴珺与69岁的王石私生活怎样,如果真的有了千金,那么送上祝福。

而田朴珺如果没有早期的谩骂与讽刺,或许也不会有如今沉默做事业的她。

或许,这便是失去与得到吧。

失去了被认可的愿望,得到了曾经要做“女强人”的现实。

看完记得关注@文刀贰 不求打赏,只求转发与点赞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