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塊藍寶石,青藏高原上幻化出了青海湖。湖邊最美的建築是一所學校: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環湖民族中學。學校教學樓齊整規範,道路寬敞明亮,格桑花開滿校園。2019年,教育部在共和縣召開“全國控輟保學暨農村學校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並在此確定了控輟保學工作觀摩點。2020年脫貧攻堅複驗,共和縣的控輟保學工作再次得到中央督導組的肯定。

作爲“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青海省地廣人稀,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農牧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輟學現象。2017年,共和縣按照青海省教育廳下發的1500餘人輟學名單,對接當地公安局、派出所對人員進行排查,最終確定勸返學生爲672人。

05:18

位於青海省東部的共和縣有13萬人口,面積卻有1.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首都北京16個區相加的總和,再加上生活在這裏的農牧民隨季節遷徙,種種因素都增加了尋找這672名輟學學生的難度。

共和縣倒淌河鎮拉乙亥麻村有一名輟學學生叫彭毛才讓,因父母離異無心上學,跟着朋友去海南州興海縣挖蟲草補貼家用。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教育局工作人員和當地兩名村幹部組成工作隊,僅憑一個地名,從共和縣出發驅車前往興海縣河卡鎮都臺村的日旭社尋找。

工作隊抵達興海縣後發現,興海縣有兩個名叫日旭社的村落,工作隊只能先擇一地前往。當時興海縣內大雪紛飛,工作隊在山區內尋找了四五天,走訪了當地36戶牧民,最後發現彭毛才讓並不在這個地方。工作隊只好驅車500公里原路返回興海縣,休整一天,繼續驅車400多公里前往另一地。

又經過兩天的尋找,最終打聽到了一名歲數、個頭、相貌均與彭毛才讓極其相似的孩子。由於當時連續好幾天下大雪,山上積雪太深,無法驅車前往,工作隊只好通過蟲草老闆向熟悉當地情況的牧民打聽,委託他們將彭毛才讓帶下山。在衆人的協助下,工作隊終於見到了彭毛才讓。

學生被一個個找回來了,共和縣教育局工作重點進行到下一步:安置。

勸返學生情況複雜,教育局按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等特徵劃分,規定7—9歲學生隨班就讀,10—12歲學生隨班就讀或集中辦班,13—15週歲學生隨班就讀;對從未入學的學生集中辦班;對因病、因殘不能入學就讀的學生,由所在鄉鎮小學負責送教上門。

672名失輟學學生在2018年全部進入學校,勸返率100%。控輟保學的工作只有開始,沒有終止,2019年,共和縣像其他推進控輟保學的縣市區一樣,出現學生二次輟學的情況。

因爲農牧民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父輩們很多沒有上過學,所以孩子也沒有想要接受教育的思想。勸返雖然讓適齡兒童進入學校,但短時間內轉變觀念有很大難度。

再次勸返的學生集中在接受教育少、文化程度較低的羣體。共和縣教育局教研室根據這部分學生的特點編寫新教材,由教育局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分類實施教學。

爲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共和縣全面落實國家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按照海南州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小學1000元、初中1200元,生均生活補助小學2100元、初中2300元的標準足額撥款。此外,共和縣每年還額外爲寄宿貧困生提供500元生活補助,建立完善的“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機制。

“我在教育行業工作了20多年,發現最近幾年學生厭學的思想轉變得很明顯,我們的工作也輕鬆了。”共和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華本太說。原來勸返小組在草原找到輟學的孩子時,他們很少理睬別人。現在工作人員來了,老師來了,孩子們會主動說:“我想上學,我想讀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以後,很多學生會選擇繼續讀高中,或者進入職業中學掌握一技之長,貧困代際傳遞正被教育阻斷。

今年9月,曾被合併的共和縣切吉鄉哇玉分校恢復了,此舉旨在解決當地學生去其他鄉鎮或縣城求學路途遙遠的問題。新建校投資1000多萬元,可容納200名學生,今年招收了26名一年級學生,招生規模將逐年擴大。

數據顯示,2019年共和縣全縣義務教育鞏固率96.65%,義務教育階段報到註冊率100%,扶貧庫入學率100%,學籍庫入學率100%,戶籍庫入學率100%,復學庫覈減率100%。

總監製 | 翟博

監製 | 陳志偉 周飛

總策劃 | 周飛

總統籌 | 儲召生 蔡繼樂 張晨

青海涉藏州縣報道組成員:儲召生 諾日才讓 王友文 李萍 鄭亞博 項佳楚 單藝偉 執筆:鄭亞博

視頻:

策劃 | 張晨 俞水 張春銘

編導 | 王友文

統籌 | 李萍

攝像 | 單藝偉 項佳楚

剪輯 | 項佳楚

特別鳴謝 | 青海省教育廳、玉樹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玉樹市第八幼兒園

文章來源 |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1日01版《草原上的尋找與安置》

責任編輯 | 高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