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虹山中心小學

撰稿:胡小芳

整理:中國都市文化界網

11月16日下午,洛江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走進虹山中心小學,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本次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項目包括:布袋木偶戲、妝糕人、花燈製作、團扇製作。這種以課堂教學形式向我校師生傳授技藝的方式,既培養學生熱愛非遺文化的興趣,又加強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布袋木偶戲

布袋木偶戲是用指掌直接操縱偶像進行戲劇性的表演,使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泉州布袋木偶戲(洛江)以獨特舞美設計、表演方式和方言唱腔將生活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老師傅用精湛的手藝,將一個個木偶的人物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再加以傳統音樂的陪襯,場面更是妙趣橫生。《武松打虎》、《金雞報曉》、《鬧花燈》的劇目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提線木偶的神奇。孩子們對木偶充滿了驚喜和好奇,小手拍個不停,掌聲此起彼伏。

妝糕人

七彩麪糰,

一雙巧手,

捏出人間百態。

英雄好漢,市井衆生,

妝成百變“糕人”。

老藝人,小朋友,

10釐米的藝術,

一代傳一代。

由於“妝糕人”有討喜的外表和五彩的裝飾,這些特性自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師傅一邊說着麪塑技藝該注意的事項,一遍手把手教學生們捏“皮卡丘”。孩子們認真地捏着手中五彩的面泥,小小的臉上寫滿了專注和投入。隨着孩子們手中動畫人物的成型,麪塑這門古老的技藝也在年輕的一代中紮根成型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製作花燈

“花燈承載着人們美好的願望,代代相傳至今。”

在教室裏,師傅不僅給同學們講解了泉州花燈的基本結構,還現場教大家如何製作傳統的刻紙小花燈。摺紙片、綁燈穗、粘紙片、裝燈泡……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學得不亦樂乎。

製作團扇

摺扇在手,一張一合、一聚一散,張合有度、聚散相宜,動靜隨人意,將扇面的柔和扇骨的剛直完美融合。

團扇鮮潔如霜雪、團團似明月,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師傅現場展示精湛的技藝絕活,耐心地解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們進行動手體驗,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師傅教得仔細、學生學得認真,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非遺進校園”活動讓校園成爲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域,不僅有助於廣大青少年認識非遺、增強保護意識,更爲重要的是,讓非遺在青少年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推進非遺進一步發揚光大,實現了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