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冲在前,市场监管当先锋。精神文明站排头,志愿服务做标兵。”这是公主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建文明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呈现的新气象。近日,公主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近年来,这个局坚持党建引领新风,文明监管带动效率提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该局先后荣获全省文明单位、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行政审批办荣获吉林省青年文明号;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璐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淑贤获得“吉林好人”称号;黄敏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党员宫钦松家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疫情防控战:高扬文明旗

疫情来临,处处都是主战场。公主岭市地处京哈、哈大(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交通大动脉上,流动人口密集。春节期间,大批农民工返乡,给疫情防控带来复杂挑战。市场监管局全员出动,大到商场、医院,小到乡村卖店、诊所。为保持药品、食品价格稳定,保护群众切身利益,市场监管人员风餐露宿,足迹遍布公主岭城乡大地。随着疫情形势严峻,他们在24个卡点建立24个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志愿者们认真、仔细地对过往人员和车辆登记,守护人民的健康安全。他们克服人员不足、检查任务繁重、卡点人员车辆多的困难,抽调240名志愿者助力岭东、铁北街道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局机关党委的倡导下,各临时党支部积极响应,志愿者们踊跃捐款,向慈善总会捐款4.85万元。在岭东化肥一条街疫情检查卡点,支部书记高原带领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只能实行24小时两班倒。为了缩短登记排查时间,方便群众,有的党员连续3天3夜守在卡点没有回家;有的值一夜班下班回家稍作休息后又回到一线。

脱贫攻坚战:吹响文明号

如何创建文明单位?他们的答案是: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近年来,该局助力精准脱贫,呈现出“四个新变化”,即:帮扶干部责任心更强了,扶贫措施更到位了,扶贫力度更大了;包保户脱贫更精准了。该局投资13.9万元为贫困村修桥、修路,为贫困户维修房屋。联合爱心企业捐助价值19.8万元药品、种子、化肥。今年年初,该局包保干部为贫困户送鸡雏、鹅雏。今年备春耕之前,该局联合爱心企业为14户贫困户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化肥。入秋以来,组织包保干部购买农副产品1.9万元,“结亲暖心”送生活物资价值8.9万元。为杨大城子镇10余户家中门窗破损的贫困户更换了门窗价值近2万元。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局为贫困户送去223件新棉衣,送去总价2.97万元的豆油和大米。包保干部为贫困学生捐助2万余元的书籍、笔记本、桌椅、音响等学习用品和教学设施,为贫困大学生送去3700元助学金,并表示连续资助3年,直到大学毕业。包保干部为贫困户送去电视机5台,洗衣机1台。

民生保卫战:铸就文明魂

今年2月19日,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局机关党委组织20余名党员团员志愿者,深入到岭东街道新城小区,帮助弃管小区义务清理垃圾,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3月3日,该局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为河北街道京华社区居民举办“弘扬雷锋精神吉林巾帼在行动”维权讲座,到2户患有重病的贫困居民迟印伟和宁险峰家中打扫卫生,到96岁高龄的老红军沈德龙家中开展志愿服务。3月9日,组织2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河北街道工商环岭小区,义务清理小区内的冰雪,受到小区居民的称赞。8月26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前往大岭镇孟学坊村、大岭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单位进百村”文明实践宣讲活动。10月26日,志愿者们来到位于西四小学对面的红太阳留守儿童学校,看望那里生活学习的孩子们,并为他们送去儿童图书和御寒棉衣。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局先后为敬老院老人包饺子、理发,看望留守儿童和特殊群体儿童等活动30余次,为困难群体捐助物资50余万元。尤其是在服务民生方面,他们推进创新监管,创造一流业绩。目前,“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完成率达到100%。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仅需1个工作日,现有市场主体总数达到85963户。不断加大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质量标准,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全市商标注册总量达4269件,今年专利授权248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伊少军

编辑:吴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