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灯塔》终于在一片好评声中走向了完结,作为当下律政题材直入深水区的佳作,《黑色灯塔》更给我们类型题材之外,更贴近于现实的惊喜。

《黑色灯塔》的出现,得益于2020年犯罪悬疑题材的大热。在《隐秘的角落》引发全民反应之后,悬疑更成为了当下国产剧的风口。

然而《黑色灯塔》进行了进一步的下沉,以法官为主视角,直击当下百姓的生活状态,在具备了真实感之外,又增添了整部剧的警示意义。

题材的再突破

在播出至今,30集的《黑色灯塔》算是今年中等篇幅优质剧作的代表,而豆瓣7.2的分数算是完成了许多人对它的期待。

尤其在湖南卫视偏娱乐导向的剧作面前,《黑色灯塔》以几个残酷且真实的故事为背景,如此直面真实的勇气,值得国产同类剧作学习。

当然《黑色灯塔》成功的首要因素,源于题材的再次创新。即便悬疑剧当道,但是警察和罪犯关系、罪犯之间的关系俨然成为了叙事的主题。

在同类题材扎堆的情况下,去套路化或许显得更为迫切。就当下国内行政、司法和执法的体系中,如何庭审和定罪,对观众来说,依然是一个盲区。

《黑色灯塔》所承载的不仅是故事本身,向国内观众普法,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也成为了这部剧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说回司法题材电视剧,还要追溯到20年前的《少年包青天》,电影的精彩自不必说,我们看到了一连串出乎意料的断案和破案过程。

但在中国古代,公检法权力过于集中,且并没有完善监督体制的情况下,《少年包青天》对于当下司法类型剧的创作,并无太多借鉴意义。

而到了《大宋提刑官》之后,司法类型进一步走入深水区。此剧关乎断案破案的精彩细节、对于社会阴暗面的揭露,直至今天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在古代,检察官被称为提刑官或者押司。在一个个案件被侦破之余,更给我们留下了借古喻今的余韵。

其实随着法律和悬疑题材的深入,《黑色灯塔》借助剧作方向的推引,它的成功显然也与当下主旋律的弘扬,十分契合。

双重悬疑的设定

在故事开始之初,导演已经给我们埋下了悬疑的伏笔。除了故事本身的审判疑点之外,我们的主角乔诺,更以双胞胎姐妹替换的方式,让妹妹参与了后续的一系列故事中。

这一古典主义的设定下,我们却看出了身份调换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即将去法院实习的毕业生,却突然主动放弃了这个决定她前程的机遇同事,后续的疑点更随之而来。

妹妹乔诺的替代实习,显然把一个陌生人拉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新世界和固有世界之间的割裂,更让整件事看起来极其戏剧化。

而到了后续的人物经历中,双胞胎二人经历的表面重合,第一角色的未知动因,都牵引着剧情前进。当案件疑点和主线疑点统一时,迎来了《黑色灯塔》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主角吴倩在角色饰演方面,极力把一个即将毕业的实习生的困境展现出来,青涩之余又有对事件还原的天赋。对细节和演技的拿捏,给观众强烈的信服感。

当然这源于角色本身的强大生命力,包括在被调包之下,吴倩从审判小白到细节高手,她的成长更被观众一步步亲眼见证。

就场景设定来说,《黑色灯塔》把大量情节放置于法院的室内。而犯罪现场之外的庭审现场,更成为了罪犯和法官的着力点。

同样,审判员的实地考察和分析,更成为了公检之后对事件真相还原的最终有力环节。而法院和法官的真正价值,更被《黑色灯塔》以全景的方式体现。

许诺最终的结局更巧妙地化解于法律之外的情感中。

剧作的现实意义

《黑色灯塔》的现实意义完全可以从第一个故事中找到。从表面上的一场凶杀案,我们却看到了被害女子和相关个体背后的社会全景。

被告嫌疑人王海原生状态扑面而来,他与都市文明的差异感,与当下社会的格格不入,包括口音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的怪异感,都增加了其成为犯罪分子的不安因素。

当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农村个体融入城市的障碍,找工作被歧视、对共识秩序不遵守、个人欲望的长期不满足等等,均都在王海身上体现。

其实在王海这样的打工人背后,更是当下社会逐渐被现代文明所抛弃的边缘群体。他们游离于城市和秩序之外,被现代文明所不容。最终走向犯罪或者成为犯罪的潜在因子,更值得当下社会所警惕。

当然随着社会治理程度的提高和法治社会的健全,我们看到了在后续的案件中,利用高科技的、更为隐秘的犯罪。

这样的过程实施更如对现代文明的一个警醒。即便城市在如何进化,人类物质文明再怎么发达,如果无法消除人类埋藏于内心的犯罪的欲望,他们最终会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庆幸法庭的存在,让人类公正拉到一个阳光照射的空间内,进行审判和对峙,法律既可以保证公正、又足以惩罚罪恶。

然而《黑色灯塔》在宣扬正义之外,又给了我们的巨大的思考空间。

在法律之外的绝对公正是否存在,民众靠道德约束的意志力,是否成为法律的一个重要补充,这将成为所有喜爱这部剧的观众,需要思考的长久问题。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