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南京到西藏拉萨,从长江之畔到拉萨河边,从第二届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到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帮扶,飞越3844公里、跨越海拔3800米,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日前顺利抵达拉萨,与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同行再度重逢。

克服高原反应,勇挑监测重担

这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受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邀请,派出的监测骨干对拉萨市部分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和比对抽测进行帮扶指导。飞机落地后,摆在监测人员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尽快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和初冬高寒的高原气候。两位从小生长在长江下游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小伙,顾不得休息,第二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其间夏文强因疲劳而感冒,但在西藏同事的悉心照料下仅仅休息了2天便重返工作岗位。短短14天时间里,陈朕、夏文强两位技术骨干和西藏同事一起对20家企业、28个排放源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对部分在线监测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顺利完成全区监测任务的同时也让双方都收获良多。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现场监测结束后,两位年轻人婉拒了西藏同事稍作休整再回江苏的盛情挽留,顾不得高原反应带来的疲惫与不适,立刻返回江苏的工作岗位,投入到另一个紧张的工作现场。

发挥专业优势,共同解决监测难题

与江苏平原完全不同的气压条件给监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两位熟悉江苏环境条件的小伙与西藏同行一起认真研究标准、逐条对照规范,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对温度、大气压力等参数进行校核,科学开展现场监测。由于气压原因,高原沸点较平原低,一些在线监测仪器的实验条件与平原地区稍有不同,因此陈朕在对采取在线监测方式进行污染源自行监测的企业进行帮扶时观察得格外仔细,向企业运维人员详细介绍了江苏在线监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经验,强调仪器校准记录和运行台账规范填写对监测数据溯源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向西藏同行介绍了江苏对企业自行监测工作进行帮扶及比对抽测的经验做法,共同探讨在高原环境下在线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

跨越千山万水,建立技术交流机制

早在2019年江苏与西藏就建立了牢固的合作机制。第二届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开赛之前,为了适应平原地区海拔环境,西藏自治区代表队提前2个月先期抵达江苏南京,并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和备赛。在此期间,江苏专门给西藏队安排了3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区域,供备战使用,还专门从省内调配了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分光光度计、pH计等仪器各一台供西藏代表队使用,双方共同切磋、共同训练。最终,江苏省代表队取得团体一等奖、西藏代表队获得三等奖的佳绩,共同谱写了一篇携手共进、互通有无的友谊篇章。

通过此次异地监测合作,江苏给西藏带来了严谨的现场监测技术经验,同时学习了西藏在雪域高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经验和做法,必将对双方在今后实践“两山理论”、谱写监测支撑生态文明新篇章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校对 盛媛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