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毫針治療急症的範圍越來越廣,

包括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病種上百種。

筆者的操作經驗主要有:

一、進針“三快一慢”法

三快是指進針快,得氣快,出針快;

一慢是指捻轉要緩慢進行。

進針快:一般採用拇、食指夾持住針身下端,中指尖抵住穴位,當拇、食指用力下壓,找準穴位,將針尖快速刺入皮下,用單手或雙手配合,快速下推,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在數秒鐘內完成。

得氣快:當毫針刺入皮下,針刺到位,出現酸、脹、麻、痛等針感,需要時提插捻轉或向下推進,採用虛實補瀉手法,達到一定針感,可快速出針。

出針快:快速出針。

一慢:捻轉時要求相對緩慢,根據證的虛實寒熱,採用不同的補瀉手法,捻轉一般要求緩慢進行。

三快一慢法是根據單穴治療急症的特點和需要——急症急治,短平快所設。

一般急症發病快,治療快,搶救患者爭分奪秒,每個環節,都應突出快的特點。

二、增強氣感的方法

單穴治療急症的毫針針刺中,

加強針感的手法,

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因此如何加強針感的方法,

就顯得尤其重要。

01

調氣法

針刺之所以能治病,因其具有調氣的作用,“用針之類,在於調氣”,“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以上論述了氣在針刺中的重要意義。針感的效果,除了決定於醫者的功底、操作技巧的熟練程度外,還要重視針刺時要加意念,意到氣到,氣至病所,使針尖指向患處,用捻轉控制方向,便可大大增強氣感的效果。

02

對應取穴針刺法

臨牀實踐可知,如果一側肢體風寒疼痛,在同側取穴針感差;如果在健側肢體取穴,即刻扭轉乾坤,針感增強,症狀即刻消失,效果截然不同。所以針刺時,爲了增強氣感,堅持對應取穴,病在左治右,病在右治左,病在上治下,病在下治上。

03

捻轉時間加長法

在臨牀實踐中,常常遇到針刺捻轉時間短,針感差或不顯著,如果捻轉時間加長,則氣感顯著增強。如一側面癱疼痛麻木,針同側外關穴,得氣後捻轉,捻轉1分鐘,患側面部變化不明顯,捻轉增加到2分鐘,患處面部稍有溫熱感,增加到3分鐘,面部溫熱感增強,疼痛麻木減輕或緩解。所以針刺短時間內針感差時,要堅持捻轉時間加長,以提高治療效果。

04

快速提插法

快速提插法,是指針刺一定的深度後,採取上下、進退的運針方法。一般說來,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刺激量大。反之,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刺激量就小。單穴治療急症,要求氣感強,見效快。快速提插法,即要求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短,刺激量大。

臨牀實踐發現,採用快速提插法,沒有氣感,可在數秒鐘出現氣感,有了氣感,可大大增強,臨牀效果大大提高。

如一男患者,左手臂麻木,有冷涼感,針刺右側外關穴,進針一定深度後,沒有氣感,而用快速提插法,2~3秒即產生氣感,用補法捻轉約1分鐘,左前臂產生熱感,冷涼感即刻消失,仍有麻木感,又用快速提插法,麻木感隨即減輕,每10分鐘,捻轉1次,留針1小時,用快速提插法4次,前臂麻木感逐漸消失。

在針刺治療過程中,常常遇到捻轉時間加長,針感仍不顯著,用快速提插法,針感顯著增強,症狀短時間內減輕或消失。

如一女患者,腔隙性腦梗死,右側上肢前臂麻木,針刺左側外關穴,用補法捻轉,捻轉2分鐘,麻木未變化,採用快速提插捻轉法,針感明顯增強,麻木數秒鐘內即感減輕。在捻轉中,不斷加用快速提插法,症狀消失較快。

快速提插法和捻轉法,

在臨牀上,

可單獨使用,

也可合併使用,

根據病情變化靈活應用,

可增強氣感,

提高臨牀效果。

快速提插法,可適用於頑固性疾病,如半身不遂、產後風溼疼痛等針感不明顯的疾病。

快速提插刺激量大,激發經絡之氣,促進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臟腑、肢體功能作用大。

三、針刺補瀉操作特點

單穴治療急症的針刺補瀉操作,要適應急症,《備急千金要方》明確指出:“用針之法,以補瀉爲先。”

由此可知,針刺補瀉,是針刺治病的關鍵環節,是毫針刺法的核心內容,也是單穴治療急症的治療原則。

單穴治療急症最常用的補瀉手法爲捻轉補瀉法、提插補瀉法、平補平瀉法。

01

捻轉補瀉法

即下針後,拇食指向前向後來回捻轉操作的方法,爲捻轉法。拇食指向前捻轉角度大,力量重,爲補法,應產生熱感;拇食指向後捻轉角度大,力量重,爲瀉法,應產生涼感。

02

提插補瀉法

以插爲主,向裏進針,扶持正氣,由淺層向深層進針爲插;由深層向淺層退針爲提,反覆上下提插,操作的行鍼方法,爲提插法。針後得氣,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爲補法;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爲瀉法。

03

平補平瀉法

進針得氣後,均勻地提插、捻轉後即可出針,其操作方法爲平補平瀉法。用於虛實夾雜之證。

四、針刺補瀉手法的應用要點

01

突出法隨證變

針刺補瀉手法,不論補法、瀉法,先由證而定,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虛實夾雜者用平補平瀉法。如果辨證不準確,虛實不明,無論用補法或瀉法,均無針對性,直接影響療效的提高。辨證準確無誤,爲定補瀉手法奠定基礎。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側耳後疼痛不已,夜間增重,不能入眠,辨證爲實證,取健側後溪穴,用瀉法捻轉,捻轉約1分鐘,耳後疼痛即刻緩解,晚上入睡安詳,面癱症狀有所減輕。

02

動態觀察

在針刺中或留針期間,要注意動態觀察,如果出現針刺效果不理想,症狀不減,應隨時變化針刺手法,如以前用補法,改爲瀉法,常常立竿見影,症狀即刻消失。如一頭暈患者,按補法捻轉1~2分鐘,頭暈仍不減,改爲瀉法,約1分鐘,頭暈即刻消失。

03

補瀉手法時間靈活掌握

一般針刺治療中,初期實證居多,多用瀉法;中期多爲虛實夾雜證,多用平補平瀉法;恢復期,多用補法。但究竟瀉法用多長時間,補法用多長時間,平補平瀉用多長時間,查閱文獻,未見規定。實踐認爲以證變定時間。數秒鐘、數分鐘甚至數小時不等,如果“證”變,補瀉時間就應改變。

如一男患者,感冒、頭痛畏寒、汗出、鼻塞、流涕、咽痛,爲虛證感冒。針刺外關穴,用補法捻轉,約1分鐘,全身有發熱感,頭部欲出汗,頭痛、畏寒即刻緩解;轉用瀉法捻轉,約30秒,咽痛消失,鼻塞、流涕隨之減輕;轉用平補平瀉法捻轉,約30秒,鼻腔暢通,未再流涕,前後2~3分鐘,感冒諸症消失,補法、瀉法、平補平瀉法,隨着症狀的改善或消失,手法應及時轉換,故收效顯著。進一步說明,補瀉手法的時間長短,應隨着治療中證的變化而隨時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