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個子矮,家長要避免4誤區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我家孩子喫得好,睡得好,就是不長個兒呢?和同齡孩子一起玩,怎麼總是矮人家一大截呢?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是得了什麼病呢?下面就來談談孩子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避免由於認識的誤區而延誤孩子的生長發育。

嬰幼兒期和青春期是長高雙高峯

首先來了解一下生長發育的規律:

嬰幼兒期(0~2歲)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快速生長期,生長速度可以達25釐米/年。此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生後第二年生長速度約爲10釐米/年。

兒童期(3歲~青春期前)生長速度相對減緩,生長速度爲5~8釐米/年。

青春期(女孩9~11歲,男孩12~14歲)爲第二個生長高峯,男孩在整個青春期內的身高可增高25~28釐米,速度相當於7~9釐米/年;女孩可增高22~25釐米,速度相當於6~8釐米/年。

由此可見,嬰幼兒期和青春期是長高雙高峯,嬰幼兒期是大高峯,青春期是小高峯。

5種情況提示孩子生長緩慢

如有以下5種情況,則提示孩子生長緩慢。

●3歲前的生長速度低於7釐米/年。

●3歲到青春期的生長速度低於5釐米/年。

●青春期的生長速度低於6釐米/年。

●孩子低於同齡人身高曲線第15百分位需要引起家長重視,每半年監測身高增長情況,並就醫諮詢。

●低於同齡人身高曲線第3百分位應該給予治療。

孩子如果出現了上述前三種情況,則需要提防矮小症。矮小症是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兩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引起矮小的病因很多,如垂體病變導致的生長激素缺乏、特發性矮小、家族性矮小、甲狀腺功能低下及性早熟等。矮小症是非常複雜的內分泌疾病,需要專科醫生進行全面評估,以給予恰當的健康指導及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兒童青少年身高曲線百分位對應圖表可在世界衛生組織官網上下載,網址爲:

https://www.who.int/toolkits/child-growth-standards/standards/length-height-for-age。

避免4種錯誤認知

誤區1:身高由遺傳決定,沒法改變

雖然身高和遺傳有緊密的聯繫,但是遺傳身高給出的是一個身高的範圍,上下有8~10釐米的浮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過後天的營養、運動、睡眠、環境及針對矮小症的藥物干預等而改善的。

誤區2:矮小就是因爲缺少營養

有不少家長盲目認爲只要把孩子飲食調理好,孩子就一定會長高,所以這些家長給孩子變着花樣弄好喫的,結果有些孩子體重明顯增加了,但是個頭卻沒有長上去。這類家長往往忽略了,造成矮小的原因不僅僅是營養物質的缺乏,還有一些疾病及其他因素而導致身高增長緩慢。


誤區3:比同齡孩子發育早、長得快,身高就一定高

當出現這種情況還需要注意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青春發育比一般的孩子提前出現,但也會提前出現骨骺閉合,生長年限縮短導致終身身高較矮。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因爲家長不瞭解青春期發育的規律,對孩子性發育情況的變化觀察不仔細,錯過了最好的就醫時機而導致的。

誤區4:個子矮是晚長

孩子的每個階段,包括嬰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兒期、青春期,都有這個階段身高增長的自然規律。“小時候沒長夠的個子,可以通過青春期突飛猛進補上”,這種觀念不一定是正確的。家長需要通過科學的觀察、專業的指導決定是否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時機,後悔莫及。

孩子矮小,15歲前早檢查早治療

兒童生長是一個動態變化的複雜過程,需要在整個生長期密切關注。要做到每3個月測量一次身高和體重,並標記在生長曲線圖上。可到醫院或自我監測,每年統計一下年生長速度,做好生長監測和記錄。

兒童期的就診病歷要保存好,每次看醫生需要提供。如果家長髮現孩子體格檢查的指標低於上述標準,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家長也可選擇骨齡檢查。骨齡即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是兒童骨骼發育情況的良好指標。可做左手腕正位X線片,超過10歲的兒童,加拍其他關節正位片。若患兒體格不勻稱、疑有骨骼病變時,應進一步檢查X線片。

總之,孩子矮小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年齡越小,骨骼的軟骨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潛力及空間越大,對藥物越敏感,生長效果越好,治療所需費用越低。切不可等到發育後期如15~18歲,此時骨骺接近閉合,生長潛力很小,已不再可能達到理想身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