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11月29日,电影《赵子龙》上映。该片由贺军翔饰演赵云,杨舒枫饰演刘备,李田野饰演关羽。演员方面,都属于正在成长的新人,知名度相对不高。不过,这部电影的开局气势不错,只是最后的赵云突然魔改开挂,让人大跌眼镜。因此,说这部《赵子龙》是半部好片,不为过。

该片开局的故事,都是较为符合历史真实的,没有戏说的成分。黄巾之乱后,诸侯纷争,赵云退守老家,面对苍生艰辛,依旧无能为力。东汉末年的乱世,在这部《赵子龙》当中画面感呈现的较为不错。尤其是那些“无义战”,死伤之惨重,通过电影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影迷是具备历史震撼意义的。

乃至于接下来的故事,也较为具备历史质感。赵云落魄离开常山,进入刘备的属地,两人再次见面。刘备虽然仁义,开仓救助百姓,但依旧面对粮食不够吃,马上就要断顿儿的危险。这部电影的开局部分,有着非常不错的烟火气。面对这种困境,刘备更是为自己投袁绍给出理由“我一人受屈辱,换得全城百姓活命,又有什么不好呢”?

显然,这部《赵子龙》当中,嘻嘻哈哈的刘备刘玄德神态,非常适合正史乃至于《三国演义》当中,读者对于他的既定印象。而这种委曲求全、全为百姓的精神,虽然与正史可能有不小的出入,但至少符合小说《三国演义》的设定。而这种仁义社稷的施政纲领,也正是中国古代历来所追寻的主流价值。这些层面上讲,这部《赵子龙》的精气神是立得住的。

电影《赵子龙》真正进入故事高潮阶段,则是赵云血战长坂坡,营救刘阿斗。这一段,也是大量影迷耳熟能详的。老编这一代,读原著,听袁阔成的三国评书,对这些段落,早已是倒背如流。而青年一代,也十分熟悉三国。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早就是中小学的推荐书目了。这部小说有各种青少年版本。但老编卖弄一句,长坂坡、当阳桥等等,还是看原著带劲,汉语言的精彩,全在里边了。青少年版,差远了。

当然,青少年版的小说,这些部分,也是尊重原著的。而这一次,到了《赵子龙》当中,却让人“虎躯一震”了。原来,在这部电影版本当中,赵子龙面对强大的敌人,无法战胜,最终竟然魔幻开挂了,把自己已经死掉的弟兄们全部召集起来,跟敌将来了一个生死大决战了。不仅仅赵子龙被魔改,敌将也是被灌入了某种药物,从而力量大增,怎么打都不疼了。

这么改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网络电影惯用的那种上天入地开挂式的打斗方式,实现所谓的大场面,大阵容了。而这么改的坏处,则是一下子把前边树立起来的历史真实质感全部丢弃了。一部电影的价值,主要就在于它能够承担多少的社会学价值。进行魔改,胡编乱造,也就只剩下视觉场面上的价值了。

其实,如果原原本本地拍摄一下赵子龙血战长坂坡的戏份,也是会非常好看的。这种突然开挂魔改,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该片的编剧导演难道不知道这种胡编乱造是对电影艺术的最大伤害吗?也许,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们的网络电影从业者们,已经魔改习惯了,以为网络电影必须如此,若是不能这么搞,就不好看了。放眼当下的网络电影作品,也确实如此,清一色的魔改加持。

但是,这种魔改,不仅是对作品本身历史底色的戕害,更是对青年观众的一种误导。魔改本身,是一种低智的行为,是建立在幼稚审美基础上的胡编乱造。当年大量的烂俗网络小说,因为创作者自身能力的匮乏,才用魔改的方式进行故事的编造。应该引起注意的,则是当年阅读这批烂俗网络小说的读者,很多人,并未真正接触更为优质的文学作品,因此造成,审美层次一直停留在这种阶段。

像《赵子龙》这样,故事的高潮部分,突然来了一次魔改,主角开始升级成了神一样的角色,可以呼风唤雨叫战死的部队了,这本身就是胡闹,更是容易对部分青年观众造成误解的。历史题材,还是应该秉持一些严肃意识,通过正经地呈现,去表达历史观点和进步价值等等。这类突然间的魔改,让一部好电影就这么堕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