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乃达人名士及愚夫愚妇,皆所能为”在家修行,即俗修真,在世俗当中也能修真,当然这里没有具体指修什么方法,只是从道理说明,在家也能修行。这是达人名士,以及愚夫愚妇都能修的,在家也能够修持佛道。印光大师一生弘法,就是修学净土的。在家敦伦尽分,老实念佛,既可以做一位正人,又能够往生西方。这就是“居尘学道,即俗修真”。

“勉力修持,以在家种种系累,当作当头棒喝”在家修行有很多牵挂、拖累,但是从佛法讲,可以把牵挂、拖累当作当头棒喝,就这样警醒我们要有道心。在佛门里面也经常讲“当头棒喝”,比如禅宗的祖师,有弟子来求法,当头一棒打过来,也不知道为啥,有些人被打开悟了,有些人被打蒙了——这就看我们个人的根机。我们面对世间事也是这样的,不在道上会的人,就被打蒙了,烦恼、业力受不了。

但是向道上会,所有世间的系累,都可以转化成修道的资粮。“长时生此厌离之心,庶长时长其欣乐之志”在种种系累当中,就会生出厌离之心,厌离娑婆。“欣乐之志”就是欣慕净土,求愿往生西方净土。如果在世间没有这些逆境、这些不如意的事,很多人往生西方的心是很难发起来的。这个出离心,是要在苦中才能够出离,没有人在乐中愿意出离的。

人在顺境当中、在如意的时候,都不会放下手舍离;在逆境当中、在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才会想摆脱出来、才会有出离之心、才知道人生很苦。虽然佛法讲人身难得,但是得到人身之后,发现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太多,这个时候我们才有真正求解脱、求往生之心。这个就是当头棒喝。

“长时长其欣乐之志,即病为药,即塞成通”这时,病就可以变成药了,在障碍当中也可以让我们心情通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让自己身心自在。“上不失高堂之欢,下不失私室之依”,“上”,是对父母讲的,高堂就是父母,在家就可以让父母欢心。“下不失私室之依”的“下”,指家族、家庭、夫妻、子女等都有依靠。

“而且令一切人同因见闻,增长净信,何乐如之”还可以让其他有缘之人共同来见闻、增长净土的信仰,在世间还能够利益众生。印光大师在当时反对出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家人身在乱世,自身难保,弘法利生根本就谈不上。在家人还能够尽到孝养父母、养育子女的责任,同时还能利益一切众生。“但祈上遵母命,并顺光心。随份随缘,自利利人”让他遵从母亲的命,他母亲可能不太同意他出家。

“并顺光心”,就是顺印光大师的心意。“随份随缘,自利利人”是在家行道、居尘学道的一个基本方式。“菩萨舍头目髓脑,以救众生饥饿。在家修行,于亲于汝,皆有大益”这里用菩萨精神来要求。我们在家修行的人,对家人、对个人都有大的利益,这就是佛法。修行有两种,一个在家,一个出家。出家是放下一切,要求很高。

我们居士、在家人可能就能够体会得到,想出家、想发心都不容易,发心之后能走出来就更不容易了。有很多人想出家,从遇到佛法之后就开始准备,想出家,修了几十年还出不了家——牵挂太多!我们在家也能修行,在家能解脱的就是净土法门,其它法门要解脱非常难。如果靠自力修行,在家是没有解脱希望的,出家都难以解脱,在家就更难了。

在家障碍重重,道心随时会被磨掉,稍微有一点点修持,在逆境当中都被磨完了。在家唯一解脱之道,就是信仰净土法门!“何得妄生违拒?如必曰决欲依我心行,光岂能令其不许如是可能这位居士很想出家,“决欲依我心行”,就自己心中怎么想的就想怎么做——自己想去拜一个高僧,想找一个地方去出家。那印光大师就讲,我并不是不允许你如此。

“但祈将师徒之假名字取消”,如果你真的想按自己的心情去做,那就把跟印光大师的师徒关系这个假名字取消,非为师徒了。“一任汝拜什么高僧,光概不过问”在民国时代,对师道、对伦理道德要求是比较高的,当然,这也跟当时的传统文化背景有关。印光大师说,如果你个人想任意出家,那我也不过问。

“他日相见,一同路人”以后有因缘见面的时候,就像世间的路人了,互不认识,“不得犹执师弟之礼”,这其实也是在严格的要求他、呵斥他,如果从佛法讲可以算是棒喝了。你如果不听从师之命,那师徒关系就断绝了。这是第二段,说明在家可以修道,在家也可以即病为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