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经的用词是表示凡是遇到这部经典的人,遇到净土法门的人,都会感觉到佛的存在。如果要长期见佛,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时在说法,随时都是现在,没有灭度,众生随时都可以见佛,亲近佛,并不是像在娑婆世界,需要等到弥勒佛出世才能见到佛。法身常住,报身也常住。但是这里面有一点点差异:法身是自然的,无始无终;报身是有始无终,因为是修行功德圆满之后才会有报身。

众生有的是业报身,不是功德身。虽然名字都叫报身,但是差异非常大,可谓天地悬隔。凡是有形的都会有成住坏空。所以《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轮回之相都是虚妄的,都会有成住坏空,但是法身不生也不灭——既没有生也没有灭,从来没生过也从来没死过。就像六道轮回的众生,看起来不断地生死,不断地轮回,从天上到地狱,从地狱到天上,看似死了无数次,其实也没生死过。

所谓的生死只是因为我们被蒙蔽了,不知真相。如果我们有神通,就能知道今世做人,来世到天上去玩一圈,下一世到地狱去走一趟,实际上还是一个生命,只是换了一个身体而已。色身虽然变了,法身没有变,本性没变,也就是说众生的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为什么众生会去纠缠很多问题?《圆觉经》中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以轮回心,生轮回见。”

意思是凡夫想问题时始终都是站在轮回的立场上思考,思考来思考去,还是一个轮回的知见,没办法超越。只有超越之后,才不会生轮回的知见。我们现在没有超越,怎么想都是轮回的知见。中国第一位求长寿的祖师就是昙鸾祖师,他早期学四论、般若思想,后来发心注解《大集经》,结果注解到中途生病了。他觉得寿命有限,生怕注释不完,所以就发心先去找道士陶弘景学长寿法。

结果仙经请回来时,途中在洛阳碰到了菩提流支在翻译经典、弘扬佛法。昙鸾祖师就问菩提流支:“佛教里面有没有长寿法”?菩提流支“呸”了他一下:“你那经典叫什么长寿经?只有佛法中才有长寿法,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才是长寿之法”。昙鸾祖师是有智慧的人,他一听说自己求来的不是长寿之法,只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能真正长寿,就毫不犹豫地把请回来的仙经烧掉了。

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一信永信。有些人听了十几年了还不敢相信,还在犹豫,还在那里东想西想,很多东西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狐疑不定。为什么叫“狐疑”?就是像狐狸一样狡猾、多疑,心思不定。净土法门用光明、寿命来摄受众生,让我们的心专注,要依境住心,用境相来住心是净土法门的一大特色,也是“指方立相”的一个标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