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6

乡约小康,见证幸福。益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民生零距离》栏目特别报道《乡约小康》今天带您认识家住桃江县马迹塘镇益阳仑村的刘满余。刘满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在政府帮扶政策支持下,依靠竹林做文章,积极从事竹笋种植和加工,挖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桃江县马迹塘镇益阳仑村的刘满余,今年49岁了,家里有一片20多亩的竹林,每年春天他都会上山挖春笋,从3月下旬开始挖春笋,到4中旬,可以挖5000多公斤春笋,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就可以赚万把元,这样一大笔收入,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刘满余说的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是发展竹笋产业,不用农户投资,由政府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保底销售。为了培育好笋竹,刘满余第一件事就是每天上山清理荒山,虽然累一点,但是超有奔头。

荒山要开,培训也不能落下,扶贫队每隔段时间就会组织培训, 刘满余都会去“充电”,一个多月的时间,荒山终于开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培育笋竹了,看着竹笋一天天长大, 刘满余心里别提多高兴,可收获季节到了,最后产量却比预期差上不少。

按照专家的分析,刘满余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栽种竹笋的那几个月,专家隔三差五上山指导,一待就是一天,这也给起初不懂技术的刘满余吃下了定心丸。

万事开头难,最艰难的两年已经过去了,现在刘满余每年的收入有五万左右,扶贫队每年还有帮扶,双胞胎女儿在长沙读大二,负担她们的生活费,学费完全没问题,而且还有部分剩余,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效益也好,还有政府大力扶持,生活有盼头,日子更是过得有滋有味。

记者手记:

扶贫要治标,更要治本。如何从根源上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的一环,选准适合本地实际,富有市场需求的产业,桃江县坚持做好“竹”文章,形成科学完善的产业扶贫链,从根子上拔除“穷根”。如今,在竹笋产业的带动下,一批批像刘满余一样的贫困村民通过承包竹笋基地脱了贫,致了富。过去望着竹林发愁,如今守着竹林脱贫又致富,老乡们现在的生活有了盼头,对未来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来源:民生零距离

记者:谢平 肖训钟 通讯员 张俊

编辑:胡海燕

审核:林慧

复审:刘书仁

联系我们

微信事务:qq:80085816

民情投诉:13007379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