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溪春色两三花,近水楼台四五家。

浊酒不妨留客醉,好山长是被云遮。

松根净扫弹琴石,柳下常维钓月槎。

路狭不容车马到,只骑黄犊访烟霞。

——元·叶顒《题幽居》

古代文人放情丘壑,寄情山水,取乐鱼鸟,喜做闲人,与自然诗意共存。他们“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范晔《后汉书·逸民传》)。

其实不管是愤世嫉俗,还是惧祸避世,做闲人都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江风索我吟,山月唤我饮。

醉倒落花前,天地为衾枕。

——宋·杨万里《自赞诗》

因而归隐山林成了做闲人最好的去处。

不论是在山中采薇的公叔齐和伯夷,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亦或是厌倦了官场生活,晚年定居于终南山下的王维,他们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此生的归宿。他们醉心山林,寄托情感。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五代·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秋夜荻花,月光澄碧,云烟淡淡,小艇荡漾,隐逸民间,云水家乡,可见环境之清幽;鱼羹稻饭,架上书籍,杯中乡醇,开怀惬意,真是其乐陶陶。把一个远离名利,生活淡泊、旷达超脱、余韵悠悠的闲人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

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建功无望,入仕之时亦生退隐之心,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矛盾。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夜气清新,月光皎洁,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李白月下独斟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

苏轼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解脱的办法莫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很难预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

苏轼也曾有建功立业、耀祖光宗的理想,但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的想法。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宋·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后因“乌台诗案”,成了阶下囚,屡遭陷害。苏轼走过鬼门关,回首一看,人生短暂,不过是黄粱一梦,与其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身处逆境之中,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这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人格魅力。

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可谓一对冤家。宋元丰七年七月,苏轼由黄州迁汝州,途中经过江宁,特地上岸拜见了在“半山园”居住的王安石。苏轼抵达之日,在这里已经闲居了8年之久的王安石,野服乘驴到江边相迎。两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此后,苏轼频繁出入半山园,成为王安石家的常客,论诗谈文之余,王安石还曾劝说苏轼也在金陵买块地。苏轼为此和韵《次荆公韵四绝》写了首诗: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王安石的原作题为《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林泉之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王安石赋闲之时,朝廷旧党早已复辟,新法全盘被废,他倍尝了其中的辛酸。“细数落花因坐久”,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

苏轼的步韵之作,表达了同这位政敌兼诗友彻底和解的诚意,体现了苏轼宽容和仁爱的情怀。浸蕴在林泉之间,做了闲人的他俩不再把名利挂在心上,早已没有了那些尘世之争。

元朝统治中原以后,人分四等,社会黑暗恐怖。科举中断达八十年之久,读书人绝了功名仕途,斯文扫地,沦入“八娼九儒十丐”的尴尬地位。为了生存,为了避祸,他们不得不隐居山乡水滨。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元·胡祗遹《双调·沉醉东风》

泉边林下的茅庐虽然简陋,但环境异常清幽。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机关陷阱;有的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有的是自酌自饮,潇洒适意;有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很有学问,满腹经纶者,到头来却做了一个渔夫。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原来是为了躲避“虎狼”。元代官场黑暗,虎狼当道。他深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愿与鸥鹭为伴,与之相处互不猜忌,心情格外舒畅。“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元·白朴《双调·庆东原》)。此曲抒发了对仕途宦海之厌恶,愤世嫉俗,潇洒自娱,乐在其中。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当你对世事感到厌烦时,山中是给你慰藉的“避难所”。在红尘之中跌打滚爬了这么久,疲惫地望着天际,回首过去的岁月,终于体会到千古兴亡就像是一场幻梦。回到乡间,几间破旧的茅屋里,珍藏着万卷诗书。若你要问我,居住在山中有什么事值得开心的呢?那我会告诉你,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溪水煮茶,日子悠闲又充实。

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

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张养浩《最高歌兼喜春水·咏碧玉簪》

古往今来无数是非曲直,化做渔翁樵夫晚酒闲话。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元·白朴《沉醉东风·渔夫》

这是对元代黑暗政治以及功名利禄的极度厌恶与鄙视。于是这些不愿与丑陋同流合污的意识清醒者 便在“利名竭,是非绝”里沉沦,在“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里避世归隐。

如今社会清明,生活富足,但满满的工作日程,忙忙碌碌“亚历山大”,心中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地位不够显赫,事业不够发达,待遇不够优厚,儿孙不够孝顺成才,朋友待我不够敬重,所求不能满足……

虽说我们不会做古时的闲人,也做不了如今的李七染,其实“偷得浮生半日闲(唐·李涉《题鹤林寺壁》)”,还是完全做得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释绍昙《《颂平常心是道》

只要我们能抛开俗念琐事,只要心中不计较,以知足心和平常心去享受普通人的安详生活,到青山绿水里走一走。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清·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灵状态和生活境界。

水傍边,山尽处。唤取云来,共我山头住。

分得一江风共雨。满院芙蓉,更听红妆舞。

趁霜晴,闲独步。那里烟村,有个梅花树。

小径斜穿来又去。醉后知他,有甚青云路。

——宋·周紫芝《苏幕遮》

有一颗丰富清明的心灵,有崇尚简朴生活的爱好;忙碌之余喝茶、下棋、弹琴、钓鱼……

能处淡守真、安于寂寞,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不斤斤计较于人我是非。就会天天做“闲人”。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