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後,五常市常堡鄉中華村的6家米糠廠、2家米廠及1家酒廠迎來了生產旺季,中華村依託村裏這幾家企業,正在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來到中華村村委會斜對面的一家米糠廠,裏面機器轟鳴,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有序忙碌着,不時有裝着米糠的大型貨車開進廠房內,工人們把一袋袋米糠通過傳送帶卸到加工車間。

村黨支部書記王亞洲介紹,中華村像這樣的米糠廠有6家,規模都差不多大,都是民營企業,每家企業僱用30多名工人,都是本村村民。米糠是稻米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副產品,是從五常當地及周邊市縣收來的。米糠渾身都是寶,重新加工後,提取出來的碎米可以做啤酒和醋。米糠油脂更是好東西,可用來做米糠油。此外,米糠還可以當原料,用作飼料生產和蘑菇種植。

這6家米糠廠全年開工,冬季是生產旺季,用工加起來超過200人,大多是村裏年歲稍大的村民,年工資都在5萬元左右,還不耽誤種地,在家門口就賺到了錢,村民們都願意來。米糠廠還吸引了不少鄰村村民。

村裏的2家米廠和1家酒廠也僱用了不少人,米廠爲村民們就地解決了水稻銷售和加工問題,酒廠的酒遠銷到了河北,效益都不錯。中華村還有幾家大型農業合作社,大多實行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銷售等方式。

王亞洲說,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中華村這幾年依託村裏的幾家民營企業帶動更多鄉親走上了致富道路。在這些企業打工的村民,有的自己種地,春天時與合作社簽了訂單,水稻的價格要高出市場價不少。有的村民將土地流轉出去後再到企業來打工,賺了兩份錢。全村2700多口人,人均收入達到了2.7萬元。村民的腰包鼓了,很多人家都有小汽車,不少村民還在五常市區內買了房子,住在城裏陪孩子讀書、在城裏過冬。

前不久,中華村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鄉親們的幹勁更足了。村委會正在張羅着建敬老服務中心,爲村裏的留守老人免費提供食宿,大家抱團養老,爲外出創業的年輕人減少後顧之憂。王亞洲說,之所以有條件爲老人們免費提供食宿,離不開村裏企業的發展,企業將承擔一部分費用,外出創業成功的村民也都給予支持,衆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期待着中華村早日實現鄉村振興,越來越好。

張傑 記者:康福柱 文/攝/視頻拍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