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南沙港鐵路項目進場之初,中國鐵建所屬中鐵二十五局建設者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加緊建設混凝土拌和站、鋼筋加工廠、預製梁場,爲我的誕生忙碌着。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從外表上看,我由兩側凸出的翼緣和中間梁肋組成,橫截面形狀如同英文字母T,所以大家都叫我“T型梁”。由於結構簡單、預製運輸及養護維修方便、造價低,鐵路建設離不開我們。

南沙港鐵路項目架樑現場(黃詩偉 攝)

我出生於廣東江門,當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即使在冬季,午時的地表氣溫也接近29攝氏度,露天存放的鋼筋被太陽曬得滾燙,高達45攝氏度。工人師傅們要頂着烈日,戴着防護手套,對梁體底腹板、橋面等部位進行鋼筋綁紮,像織毛衣一樣越織越密。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全程監督綁紮作業,確保鋼筋綁紮牢固,讓我擁有強健的筋骨。

而筋骨之外的混凝土,就是我的肌肉。爲保證它的結實有力,工人師傅會選擇一天中溫度相對較低的時間段進行施工。布料、振搗人員密切配合,以確保混凝土表面無氣泡冒出、無明顯下沉,3個小時後,我的筋骨外面就長出了一層結實的肌肉,有了“外美內實”的軀體。

T型梁澆築過程(薛盼盼 攝)

爲了延長我的壽命,工人師傅還要通過張拉,給我添上預應力,增加我的剛度,讓我的體格變得更加強壯。

再經過壓漿、封端等多道工序後,我最終成型。在預製梁場度過60天的成長期,我便由2套80噸的龍門吊吊裝到運梁車上,2名專職安全員護送我到架樑作業點,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要和“兄弟們”拼成一座座橋樑,把江門、中山、佛山及廣州四市串聯起來,架起通往廣州南沙自貿區的首條貨運鐵路。

工人架樑作業(黃詩偉 攝)

現場20名工人師傅早就盼着我的到來。“一二三!”工人師傅“三人成組”,用吊梁鋼絲繩把我安全地掛到吊梁小車下面,再通過架橋機,將重90多噸、長24米的我平穩、精準地架設到西江特大橋99號至100號橋墩上,與我的4872個“兄弟”手牽手,共同搭建13座橋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