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博主@白衣山猫 连发数条微博爆料“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的多所学校,通知上海市浦东医院医务人员子女不能在校上学,只能在家上网课”一事引发网友热议。特别是在医疗圈,此事瞬间点燃了很多医护人员的怒火……

医护人员的孩子不能来学校上课?

根据@白衣山猫 微博内容可以得知,这是一位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医院的医生给他发了一段信息求助。信息内容见下图:

浦东医院医生发给白衣山猫的信息 白衣山猫微博截图

从这段信息中可以看出,该医生只有一个诉求——不要歧视医护人员的孩子。原因有三:

1.目前为止,上海市浦东医院所有人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上海市浦东医院不是隔离,而是闭环管理,每天还是专车正常上下班。

2. 浦东医院不是高中风险地区,按照国家防控防疫政策,也是不用停课的。浦东教育局也没有下文件,要求停课。

3. 为什么上海市浦东机场陆续有阳性病例出现,但机场职工的孩子可以上学,而浦东医院医护人员的孩子要停课隔离?

出于严谨性,@白衣山猫 核实了这位医生的身份,同时也找了该医院多位医生,证实了不让孩子到校上课之事确实。

由此可见该事已是实锤。

有些学校仍旧让浦东医院员工子女继续上学,说明这个规定肯定不会是教育局下发文件规定的,只是这些学校私自定的规矩。

所幸,事情在昨天有了回应。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25日通报,浦东医院和南汇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子女,选择上网课的,已全部安排上网课;选择返校上课的,凭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上课。

明明我们恐惧的是病毒

可背锅的确是离病毒最近的医护人员

特殊对待就是歧视

这没什么可争辩的

最后心寒的

不还是医护人员吗?

每当看到相关报道

我不禁痛心疾首

所以

我特意从健康界的文库里

找到了一些可读性强、深入浅出的文章

做成了一个合集——

2020多苦多难?

试问天下,有几个职业比医护难?

今年医院局势大变

院感压力增大

苦的还不是执行层?

破除晋升“唯论文为上”

实现了吗?

争当医院科室链底端?

除了奋斗和背锅

不如面对生存和生活

嫌钱少该怎么办

网上问诊还是去当家庭医生?

外国医生来中国

滋滋美?

有哪里可以借鉴?

它属于健康界《看健日报》栏目

本只有付费会员有幸能读

偶尔出现在公众号的单篇

也需要现掏腰包才能一睹全貌

小健精选了几篇,合成了一个特刊

本可以出版的精品,在小健与领导声泪俱下的疾呼下

免费送给广大读者

以下为特刊的内容摘要,来感受一下

以下内容节选自看健日报:

《医学论文代写灰产调查:可量身定制,多个老牌期刊是常客》

医学论文代写、代发对国内医生而言,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更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武汉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坦言:“代写、代发论文的事情在国内医生中非常普遍。”

在国内许多省份,医生想获得收入的提升必须要评上职称,而科研成果的发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意味着:无论文,不晋升。

市场给出了迅速回应,医学论文的代写、代发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在微博、百度、知乎等平台,只要键入“医学论文”几个字就会出现代写中介的联系方式。

一个偶然的机会,健康界接触到了一个代写机构的工作人员,随即针对医学论文的代写、代发展开暗访,希望能揭开冰山的一角。

以下内容节选自看健日报:

中国医院信息人的十大关键词,除了背锅还有什么

互联网诊疗的普及和深入……都给医院信息人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种局面下,医院信息人的角色和定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工作有哪些期望和诉求?生活幸福吗?

本次调研范围为大陆地区(港澳台除外),包括全国 3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研活动的研究对象为二级及以上医院,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人员,目标科室为信息科。

关键词一:男性

从事医疗信息化建设运营工作的女性数量明显低于男性。参与本次调研的医信人群体中,女性占比 22.2%,男性占比 77.8%,男性仍然是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的主流群体,这也是由信息化工作内容及性质决定的。

……

以下内容节选自看健日报:

《大形势越向好,院感威胁越不可忽视》

既往在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中,对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比较高,但是从当时出现的情况来看,除了医务人员,医院工勤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以及和医院服务相关的其他人员都要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培训,要做到“全员一个不拉下”。

时隔八个月,他告诉健康界,院感风险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发严峻。健康码、量体温等日常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院感防控提供了帮助,但在当前形势下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制定“非常之举”。

“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大的疫情流行,那么收治病人的定点就不能太多,要做到高度集中。”

患者刚住院,就要做出院计划?

以下内容节选自看健日报:

《药品一旦过期,会有哪些风险? 》

药品有效期是控制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它是直接反映了稳定药品的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药品在正常的储藏条件下能较长期地保持有效性,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药包括抗生素,生物制品(的稳定性不够理想,无论采用何种贮藏方法,若放置时间过久,都会产生变化,降低疗效,增加毒性或刺激性。

因此,对不稳定的药须规定有效期,以免失效或诱发不良反应。药品的有效期应以药品包装说明上标明的有效期限为准。对规定有有效期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贮藏条件加以保管,尽可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完。为了保证其质量,在有效期内使用时,要随时注意检查它们的性状……

以下内容节选自看健日报:

《在华行医4年,这位外国医生这么评价中国的医疗》

外国医生在中国行医是种什么体验?健康界近期采访到了三位在上海行医的外籍医生。说起为何来中国行医、期间遇到什么难题、如何评价在中国的行医体验等,他们是这么回答的。

“ 中国是我执医的最佳之地 ”

目前在上海富乐医疗工作的洛雷拉(Dr. Lorela Dy.)是一名来自菲律宾的儿科医生。出于提升专业能力和体验医疗高科技的目的,2018 年,洛雷拉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位于中国的医院并通过了线上面试等一系列程序来到中国上海执医。

在来华之前,洛雷拉已经在菲律宾积攒了 15 年的儿科行医经验。然而,起初在华执医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现在

进入健康界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

“免费领资料”

获取看健日报中国医生生存特刊电子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