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江富

感谢蝉鸣,让夏天更诗意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描绘的是蝉从高高的梧桐树上连续不断鸣叫的场景。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的鸣叫声都颇有好感,深为文人墨客所歌颂,蝉鸣被用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有人还用精巧的笼养蝉置于房中听其欢唱。的确,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高唱着,为大自然增添优美的旋律,难怪人们称之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然而,这自然的精灵年年面临着被人捕食的危险。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带着小水桶,拿着小手电在林子里捕捉蝉的幼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爬叉,做成美食端上餐桌。很多人知道爬叉味美,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蝉的一生呢?经过卵、幼虫和成虫,将要羽化时,于黄昏或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抓紧树皮,蜕皮羽化。羽化的成虫,寿命约60~70天。

蝉在雌雄交配后,雄蝉很快衰老而坠地死去,雌蝉将卵产在树枝上,等待树枝落地,约半个月孵化出幼蝉(叫幼虫)钻进土里。幼蝉在土里生活短的要两三年,最长的为17年。在地下要经过四五次蜕皮后,才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叫金蝉脱壳)成为成虫。令昆虫学家大惑不解的是,蝉能够非常准确地确定时间,在“地狱”恰倒好处的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过渡生长,并适时爬出地面。

大自然有太多这样不可思议的奇迹。尤其是17年蝉,这种蝉都是不多不少,精确地度过17年“地狱”生活才能见天日。要见到它们它的子女,还要再等17年。因此,昆虫学家们会像天文学家等待日食和彗星一样等待着“17年蝉”的出现。

据研究,蝉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就存在。每个生命的出现都格外来之不易,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赋予这个蓝色星球最好的礼物!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应该被好好保护和珍惜。蝉对生态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蝉的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众多,到了夏季,许多肉食性的昆虫、杂食鸟类也会以蝉为食。

蝉生而不易,有树荫、蝉鸣、蒲扇、西瓜,让夏季变得更加诗意美好。这份美好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才能实现。不要过于贪图口舌之欲,过度捕食幼蝉,因为爬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但爬叉的蛋白对人体来讲是异体蛋白,有过敏体质的人,吃后很容易过敏,轻则皮肤发痒、发烧、头晕、恶心呕吐,重则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况且,蝉的幼虫携带的寄生虫和病菌有几十种之多,很容易因为处理不当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尤其是高三脂的群体,还有孕妇、儿童,都不宜食用爬叉。

蝉是大自然食物链、生物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蝉鸣蛙鸣的夏天,显得格外美好。感谢蝉鸣,让夏天更诗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