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县马马崖村,在几年前是一个背靠大山,面向北盘江,交通闭塞,贫穷落后,年轻人出来就不愿再回去的山村。如今,村里发展起了产业,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群众和干部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都到花江镇了,又跑回来买,好的东西嘛就是要跑过来买,”

11月18日下午,记者在关岭自治县普利乡马马崖村百香果基地采访时,正遇到两贵阳市民到基地购买百香果。他们告诉记者,当天一共买了100斤左右的百香果,准备自己吃一些,送朋友一些。之所以特意跑过来买百香果,是听说马马崖村的百香果个大味好,甜酸适中。马马崖村支书卢常勇告诉记者,以前马马崖村山高路陡,村里人基本都外出务工,土地荒废,近年来村里发展了百香果、黄桃、花椒等种植产业,加上马马崖水电站的修建,外出的打工者纷纷回到家乡。

由县里下沉驻村的罗游,在马马崖村驻村期间,他感受到无论是村民生活、村里的环境、还是产业发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百香果产业,更是让贫困户腰包里鼓了起来。

在百香果基地里,村民龙有芬、卢朝芬正在采摘百香果。卢朝芬告诉记者,她从今年3月就到百香果基地务工,一天可以得到80元钱劳务费,一个月2400元,现在就是靠在百香果基地务工,赚取收入。

卢朝芬还告诉记者,她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以前种地一年也就2000块收入,现在单是在百香果基地一个月就是一年的收入,同时她还将家中的5亩土地流转,一年也有1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年底还有合作社分红,现在的日子很好过。同样在百香果基地的龙友芬是十几年的贫困户,她说:“娃娃些在外头找得到点钱,我们在这里种这个百香果又得点钱,比原来的时候要宽裕点,原来我们没有什么收入的,一年就几千块钱,今年像我们在这里务工,有万把元多收入。”

目前,关岭县普利乡马马崖村已建成512亩百香果示范基地。覆盖全村农户508户2012人,其中贫困户185户809人。今年截至9月底,百香果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务工2600余人次,通过派遣制发放农民工工资44万余元。“村集体产业有了,老百姓日子好了,大家干劲也足了,大家心里美美的,很幸福。”马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游这样介绍现在的马马崖村。

本台记者:俊江、杨晓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