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王祖敏)“五年來,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融合國內外公益慈善界的教學和實踐資源,促進產學研一體化,並推動政府、商業與社會組織的跨界互動。”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27日表示。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發起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供圖

當日,中國首家獨立註冊的公益學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在深圳舉行成立五週年慶典,作爲該院發起人的比爾·蓋茨通過視頻表示祝賀。

公益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隨着公益慈善組織在中國的快速發育與成長,成爲公共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體,迫切需要公益教育的探索,突破原有學科門類,向綜合性的學科發展。2015年11月,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作爲國內首家獨立註冊的公益學院創立,開啓了公益教育新的探索與實踐,見證了公益教育逐步成爲中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宮蒲光。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供圖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五年來,聯合國內外慈善家和公益機構,努力打造新型公益教育培訓體系和專家智庫,構建了開放共享的公益慈善界交流平臺。”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宮蒲光在致辭中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作爲中國首家獨立註冊的公益學院,既是中外公益合作的典範,也是中國公益慈善高級人才成長的搖籃。

五年來,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先後開展了國際慈善管理EMP、善財領袖計劃GPL、公益網校、工商管理DBA等,開啓對公益管理專業人才、慈善家、社會大衆的培養探索,並與哈佛大學、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印第安納禮來家族慈善學院、日內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外大學形成合作。

五年來,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所創造的寶貴知識和所提供的實用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一批批校友見證了公益專業教育對促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專業化、國際化的重要作用。

日內瓦大學校長伊夫·弗呂克格爾。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供圖

據《深圳國際公益學院2020校友發展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10月底,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校友遍佈全國31個省市區,50位國際學員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20個國家,28.3%的校友擁有多棲身份,校友生態圈多元跨界。據不完全統計,82.4%校友在2019年度有個人捐贈行爲,其中個人年度實際捐贈超過100萬元的校友有48位。

“公益慈善的影響力還取決於合作的深度,找尋到偉大的創新者們,踐行出成功的模式,進一步擴大造福的範圍。”比爾·蓋茨說,“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正在致力於推動中國各地慈善家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最佳實踐分享,幫助他們實現更大的影響力。”

公益教育再出發

隨着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中國慈善事業的全面發展需要在開放的格局中融入世界,公益慈善教育需要現代公益慈善知識體系的支撐,建立起具有國際視野而又植根於中國實際的現代公益慈善知識體系。

“當下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爲公益學院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培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推動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最大的公益,是實現大多數人的福祉,無論是企業界還是公益界都要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使命。”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說。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左)爲學院新任院長嚴駿頒發聘書。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供圖

2020年,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與日內瓦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發起可持續發展與財富管理項目,日內瓦大學校長伊夫·弗呂克格爾表示,該項目在可持續金融、公益慈善、財富管理和公益創業之間架起橋樑,將瑞士和中國的知識、專業技能和文化融合到課程中。

學院招募、教育和“喚醒”有志於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人羣,促進中國慈善資本總量增長,提升其影響力與效力。學院創始人、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創始人牛根生稱,全球公益生態圈的形成是必然趨勢,而這個生態圈的形成需要更多推手和更大平臺。他希望學院能夠成爲更有效的“公益資源整合地”、更全面的“公益人才供給基地”和更具影響力的“公益理論創新基地”。

立足於第一個五年的新起點,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認爲,公益教育的突破性發展需要“高校邏輯”“行業邏輯”“市場邏輯”,需要推動具體教育創新和制度環境變遷,互相借勢,並提出基於未來發展新格局、新面向、新產品、新體系、新支持系統的五個“新”思考。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新任院長嚴駿表示,未來該院將進一步拓展公益教育的邊界,對現有教育產品進行優化和迭代更新,在繼續開發提供職業化、專業化公益管理教育的基礎上,面向企業家羣體,培養具有全球領導力和強大創造力、善於整合社會資源、擁有遠大願景和社會使命責任感,同時兼具高端學術水準的卓越社會企業家,共同致力於構建新的公益教育知識體系,成爲全球公益教育創新方法的集合中心。(完)

【編輯:田博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