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樹清解讀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金融委的決策議事、統籌協調和監督問責職能

“‘十四五’時期我國金融監管改革任務更加艱鉅,必須強化底線思維,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在此基礎上,健全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持續完善權責一致、全面覆蓋、統籌協調、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指出。

該文收錄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輔導讀本》一書中,該書已於近日出版。規劃《建議》提出,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

郭樹清認爲,“十四五”時期我國的金融安全形勢仍然十分複雜。金融監管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他相應提出全面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開創新局、建立高效的監管決策協調溝通機制等九項措施。

“(要)進一步強化金融委的決策議事、統籌協調和監督問責職能。”郭樹清指出,“對地方金融發展改革與風險防控,(要)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效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全國‘一盤棋’。”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表示,三大攻堅戰中,脫貧已經順利實現目標,而防控金融風險與推進節能環保依然任重道遠。當前,中國金融風險演進表現出新的特點,監管部門面臨重大挑戰。比如,面對近期地方國企產業債違約,如何在實現打破剛兌與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之間實現平衡。

金融監管面臨新的嚴峻挑戰

黨的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三大攻堅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其時間表爲,2018年邊制訂攻堅戰行動方案,邊落實各項工作舉措;2019年承上啓下,全面、縱深推進各項任務部署;2020年是攻堅戰收官之年,力爭從基本完成風險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完成攻堅戰的既定任務。

按照安排,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重點推進五項工作:一是有效穩住宏觀槓桿率,控制重點領域信用風險;二是穩妥化解影子銀行風險;三是有序處置各類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四是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五是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加強預期管理和輿論引導,切實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外部衝擊風險。

今年8月郭樹清在《求是》發文指出,經過持續努力,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不僅成功避免了風險隱患向金融危機演變,也爲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創造了寶貴的政策空間和迴旋餘地。

在《輔導讀本》中,郭樹清表示,三年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的金融安全形勢仍然十分複雜。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經濟金融運行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金融監管面臨新的嚴峻挑戰。

從國外看,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動盪源和風險點增加,金融運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一些國家採取強刺激做法,實施“無限量寬”政策,長期負面影響難以估量。其他自然災害、地緣政治等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加許多新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變化可能造成更大沖擊。

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人口未富先老、經濟槓桿率過高、科技創新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等重大挑戰。此外,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單位產出所需資金增多。受多重因素影響,金融業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和服務方式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很不適應。

郭樹清還指出,金融體系內部風險仍在持續積累,一些長期形成的隱患並未徹底清除,疫情衝擊下新老問題相互交織疊加。如結構複雜的高風險影子銀行容易死灰復燃,銀行業不良資產反彈壓力驟增,一些中小金融機構資本缺口加速暴露,企業、居民和地方政府債務水平進一步抬升。

債務水平的抬升實際上反映爲宏觀槓桿率的上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槓桿率增幅爲27.7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槓桿率攀升3.7個百分點),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結構上看,一季度企業部門是槓桿率上升的最重要推動力,企業債務攀升貢獻達到七成;三季度居民和政府部門成爲槓桿率上升的主動力,貢獻率分別爲46%和65%。

“三季度槓桿率增幅已趨緩,其原因在於經濟的強勁復甦,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長高達5.5%。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提高,宏觀槓桿率階段性快速攀升過程基本結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表示。

郭樹清還特別闡述了金融科技的監管問題。他表示,現代科技已經並將繼續對金融業態帶來巨大改變。科技變革有利於發展普惠金融、提升服務效率,但也使金融風險的形態、路徑和安全邊界發生重大變化。

“數字貨幣、網絡安全、信息保護已成爲金融監管的全新課題。我國移動支付、線上借貸和互聯網保險等走在世界前列,意味着法律法規和風險監管沒有成熟經驗可資借鑑。”郭樹清表示。

健全宏觀審慎、微觀審慎、行爲監管三支柱

“十三五”期間,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大幅調整:中央層面,成立國務院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下稱金融委),金融委不僅承擔一行兩會之間的溝通協調職能,也承擔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溝通協調職能;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並,形成“一行兩會”的局面。地方層面,組建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同時加掛金融辦的牌子,與“一行兩會”形成錯位監管和補充。

那麼,“十四五”期間如何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郭樹清提出了九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一是全面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郭樹清表示,由於歷史和文化等原因,我國金融事權主要集中於中央,地方金融事權比較有限,這就更凸顯黨中央對於金融監管工作領導的極端重要性。

同時,地方黨委政府在金融監管中也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是地方法人,地方黨委和政府負責對這些機構黨的領導建設,承擔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和風險處置屬地責任。

二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開創新局,即金融監管要堅持主動作爲,防範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以此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

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管決策協調和溝通機制。具體而言,進一步強化金融委的決策議事、統籌協調和監督問責職能。對地方金融發展改革與風險防控,(要)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效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全國“一盤棋”。

據中國政府網,2017年7月中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設立金融委,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當年11月8日,金融委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金融委的性質是作爲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會議還指出,其職能是在“一行兩會”之上負責統籌和協調金融監管、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強化監管問責等。

今年以來,各省(區、市)陸續建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其主要肩負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促進地方金融改革發展和穩定等職責。

“地方協調機制能最大限度實現條塊融合,將中央金融監管目標與地方實際有效對接,既發揮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專業優勢,也能獲得地方資源的有力支持,同時緩解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華東某地市央行分支機構負責人表示,“在特殊、突發金融事件處理中,地方協調機制可迅速調動多部門行政力量,形成立體化的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架構。”

四是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根據不同領域、機構和市場特點,制定差異化、針對性制度,強化監管標準,提升監管精準度。要以法律爲準繩,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將監管工作納入法治軌道。”郭樹清表示。

五是健全宏觀審慎、微觀審慎、行爲監管三支柱。郭樹清指出,金融監管作爲整體,應當始終具備宏觀審慎視野,以微觀審慎爲基礎,以行爲監管爲支撐,實現三者既獨立又協同的有機統一。

此外,郭樹清還提出構建權威高效的風險處置制度安排、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對監管的支持保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框架重塑、培育忠誠乾淨擔當的監管幹部隊伍等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