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給人留下的印象很深,每一位好漢的結局都是讀者們爭論的話題。這本小說是作者以宋徽宗宣和年間的宋江起義故事爲藍本進行創作的,其中又融合了兩宋之交抗金和元末明初農民起義的元素,是我國古典小說中最經典的篇章之一。由於取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所以梁山好漢們的原型和大不一樣。他們並非如小說中那樣在徵方臘中損失慘重,而在脫離了宋江起義軍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尤其是在兩宋之交的抗金戰爭中,出現了不少梁山好漢原型的身影,表現出一股英雄氣概。

船火兒張橫在《水滸傳》中的戲份不高,主要集中在宋江發配江州的情節中,後來梁山大軍南征北戰也有不少出場。按照小說描述,他是潯陽江上的水匪,與弟弟浪裏白條張順成爲揭陽鎮三霸之一。在故事中,張順的出場比張橫多得多,而張橫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成爲弟弟的龍套。在徵方臘的故事中,張順偷渡湧金門失敗被殺,而張橫則病逝於杭州。可以說張橫是在小說裏存在感非常低的角色,在天罡三十六頭領中的戲份排名倒數。然而在歷史原型身上,張橫卻非常了不得,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梁山大頭領宋江。

張橫在《水滸傳》系列故事中出現的及早,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已經存在了。在這些文獻中,他是隨同宋江起義的三十位人之一,有着“火船工”、“一丈青”、“海賊”等外號,也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宋江三十六人贊》說他是,“太行好漢,三十有六,無此火兒,其數不足。”從這裏已經可以看出,張橫在後來成爲太行山抗金領袖的事情已經讓南宋人所熟知。可是施耐庵在寫作《水滸傳》時並沒有採納這個原型的結局,而是將張橫設定成病死於杭州的結局。

從史料文獻來看,宋江在海州被張叔夜擊敗後被迫投降,朝廷採取了招安的策略。《大宋宣和遺事》上說:“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這雖然是民間話本的說法,卻也在宋朝官員的詩詞中得到應證。在北宋官員李若水的《捕盜偶成》中這樣描述的,“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由此可見,宋江起義被鎮壓後,麾下參與起義的衆人並沒有被處死,而是當了宋朝的官。

這些起義者之中,除了宋江在後來第二次起兵,被河東名將折可存鎮壓外,其他人並沒有被處死。而且宋江第二次起兵被殺,他也是在參與徵方臘之後的事情。而這次起兵並沒有鬧出多大動靜,在史書上也只留下一句話而已。可由於兩宋之交的戰亂,其他的梁山好漢們在史書上留下的字跡更少。

在後來南宋和金國記載兩國戰爭的文獻中,卻又出現了一些梁山好漢的影子,他們的境遇卻與宋江截然不同。以前講過在抗金前線臨陣脫逃的楊志、因抗金被漢奸殺害的關勝,帶領流民軍隊攻打關中並稱帝的史斌,而張橫卻成爲他們之中最爲英雄的人物。

在《大金國志》的文獻中記載了這麼一場戰爭,戰爭的雙方是太行山抗金義軍和當地的金國官府軍隊。當時太行山有個民間抗金組織叫做“太行忠義保社”,他們都是太原府被金軍攻陷,山西被金國佔領後到太行山躲避的潰兵。他們本想南下投奔宋朝,卻因爲金軍和僞軍阻路而無法南行。於是這些人結社自保,自發的開始與山西的金國軍隊作鬥爭。這個義軍的領袖很多,名氣最大的叫梁興,外號“梁小哥”,帶領四千軍隊與金軍作戰。而張橫也是其中之一,從史料上看地位也不低,手下有近兩千人。

在這個史料中,梁興和張橫分別帶領自己的軍隊與金軍作戰,並取得了重大勝利。當時張橫活躍於嵐州和憲州之間,當地的官府多次被襲擾,於是金國派軍隊圍剿。兩州同知和岢嵐軍判官率領一千五百太原兵前往,結果被張橫擊敗,很多士兵墮崖而死,兩州同知和岢嵐軍判官皆被生擒。與此同時,梁興又率軍大破總管判官鄧爽的三千金軍和契丹都統耶律馬五的五百契丹騎兵,並殺死耶律馬五和萬夫長耿光祿。至此之後,金軍在太行山地區的活動頻率大爲降低,而太行山抗金義軍也成爲北方漢民抵抗金國壓迫統治的支柱。

這支義軍隊伍不但活躍在北方山西、河北的廣大地區,還積極南下與南宋軍隊聯繫,謀求聯合攻打金國。早在紹興五年的時候,梁興就曾帶兵衝破金軍包圍,南下與抗金民族英雄岳飛達成聯繫。岳飛將這個消息上報朝廷,宋高宗趙構批覆”優轉官資,以勸來者”,於是梁興留在岳飛軍中,成爲聯繫南北軍隊的重要人物。

這個做法既是太行山抗金義軍所需要的,也是岳飛北伐的重要策略之一。岳飛北伐的策略源於名將宗澤在東京留守時提出的北伐計劃,其核心就是接連北方抗金義軍,共同形成抵抗金國入侵的戰線。岳飛在這個計劃上按照實情進行修正,但接連抗金義軍仍舊是重要的措施。

這種做法早在宗澤時期就成爲重要的抗金策略之中,一度幫助南宋保住了半壁江山。張橫等人在北方大地的活動,極大地擾亂了金軍後方的秩序,支持了南宋抗金的戰爭。宗澤之後幾經波折,再加上投降派杜充等人的出賣,大批抗金義軍被金國殺害,南北軍隊之間也充滿了隔閡和不信任。岳飛崛起後重啓這個策略,逐漸地獲取了很多北方義軍的信任,不少人南下投奔。太行山抗金義軍並沒有南下,而是留在北方繼續戰鬥,卻與岳飛緊密保持着聯繫。按照岳飛的計劃,張橫等人是北伐中重要的幫手,具有很高的戰略地位。

在北伐計劃中,張橫等人的軍隊既要負責破壞金國後方,還要團結更多的義軍,在岳飛大軍北上時進行會師和接應。由於金國在北方的高壓統治,以及南宋朝廷的出爾反爾,使得北方義軍並不團結。有不少義軍就是宋軍和金軍之間的牆頭草,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不斷改變陣營。張橫等人的軍隊既要殲滅鐵桿的漢奸軍隊,又要分化瓦解其他的義軍,以爭取最大的抗金軍事力量。而他們在金軍後方的廣泛活動,也極大地破壞了金國的戰爭秩序,得到河北和山西老百姓的支持。這也爲岳飛北伐大軍奠定了羣衆基礎,可以爲北伐減少巨大的阻力。

可惜的是,南宋朝廷和趙構的出爾反爾辜負了北方民衆的期盼。張橫等人等來來的並不是岳飛的北伐大軍,而是岳飛被秦檜冤殺的消息。雖然在岳飛去世後,太行山抗金義軍一度掀起新一輪的抗金高潮,但缺乏南宋支持後也逐漸走向式微。在紹興十二年之後,太行山抗金義軍的消息就逐漸減少,史料中也再沒有了更多的記載。後來太行山抗金義軍也在兵敗中被瓦解,張橫的消息也在歷史上消失,只有梁興在突圍後至襄陽。由於抗金復國的意願得不到支持,梁興幾年後也在鬱悶之中憂憤而死。

從1121年宋江起義失敗,起義軍被朝廷招安,到1142年岳飛被冤殺,太行山抗金起義軍逐漸走向式微。張橫在宋江兵敗後,至少堅持在北方活動了二十年時間。尤其是金國南下入侵的大背景下,他揭竿而起,率領當地的百姓抵抗金軍的入侵,極大的打擊了入侵者,保護了老百姓的利益,可謂是真英雄也。

與他相比,不論是抗金前線臨陣脫逃的楊志,還是起義軍內亂中被吳玠殺掉的史斌,都是不足一提的。即便是在濟南城下被漢奸劉豫殺掉的關勝,也因出師未捷身先死而抱憾終生。只有張橫,真正的在戰場上表現出了英雄好漢的氣質,爲國家和人民戰鬥到最後一刻,壯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