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山社區安置點全景圖

  冬日豔陽照耀之下,松桃蓼皋街道育才社區在車輛與人流中醒來,高樓之間,美食一條街更是滿滿煙火氣。

  美食街漢堡店老闆雷洋坐在輪椅上熱情地招呼顧客,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悅。他說“樓上安居,樓下創業,這樣的好日子過去是想不到的。”

  2008年,一場意外車禍導致雷洋的雙腿癱瘓,造成肢體二級殘疾,他從此以後只能坐在輪椅上度日。彼時,26歲的雷洋在老家寨英鎮水源村開了一間小賣部,艱難維持生活。

  2019年5月,在鑼鼓聲中,雷洋帶着兩個孩子搬遷至松桃自治縣育才社區。新居寬闊明亮,配備傢俱家電,更讓雷洋欣喜的是,新居是電梯房,上下樓十分便捷。

  住新居還要創新業。搬遷不久,雷洋瞭解到社區正在打造美食一條街、夜市一條街等“創業服務圈”,爲想幹事、能幹事的搬遷羣衆提供扶貧貸款、減免門面租金等系列創業扶持政策。於是,他在社區幹部的幫扶下,開了漢堡店。

  找對了創業路子,讓雷洋的漢堡店越辦越紅火。目前他不僅請了兩員工幫忙,還開通了美團外賣服務。他說:“黨的政策好,讓我不僅安居,而且樂業。”

  着力“挪窮窩”,易地扶貧搬遷穩定脫貧。松桃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爲羣衆脫貧致富的“當頭炮”,統籌推進工程建設、羣衆搬遷和後續扶持,實現所有搬遷羣衆穩定脫貧。

搬遷入住儀式

  配套設施全面完工。按照“以崗定搬、以產定搬”的原則,“十三五”期間共投入資金22.87億元,騰出最好的地段,縣內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3個住房8180套,完善了小區道路、綠化亮化、供排水、綜合管網等附屬設施,提升了居住環境。配套了社區學校、衛生室、企業、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所有搬遷羣衆實現就近就醫就學就業。

6月17日,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六小學課堂上,來自蘇州市幫扶的任教老師在給易地扶貧搬遷學生上課。

  搬遷羣衆穩定脫貧。按照“應搬盡搬”“不通則搬”的原則,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羣衆實行易地搬遷。“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搬遷入住14499戶681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326戶49385人,深入實施了後續扶持“五個體系”,着力推進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等,全縣實現一戶就業一人以上,所有搬遷羣衆穩定脫貧。

6月17日,易地扶貧搬遷羣衆在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城區一家錦繡坊學習苗繡。

6月10日攝,來自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太平營街道巴羅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羣衆吳愛珍在該縣育才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一家扶貧車間工作。

  觀念融入有序有效。以搭“五橋”建“五家”爲依託,堅持從“聯”字上謀篇佈局、“動”字上發勁用力、“新”字上用心用情,奮力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加速推進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成市民、貧窮走向富裕,搬遷羣衆實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轉變,從農村農民向城市市民轉變。(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白春霞)

來源:天眼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