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期:

親密關係(一)

親密關係系列之一
15:27來自山西晉中婦聯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晉中婦聯婚姻課堂。前幾天我在網絡中看到一組數據,2019年我們國家的離婚率在逐年上升,這讓我有些驚訝,我們的婚姻怎麼了?我們要如何在婚姻中經營好親密關係呢?今天就和大家共同來探討關於親密關係的話題。

什麼是親密關係呢?發展心理學上對親密關係的解釋是:嬰幼兒時期與其主要看護者建立起來的信任與被信任關係,可以視作個體親密關係發展的開始,同時也是親密關係良好發展的基礎。“親密關係至少應該在6個方面與其他的一般關係有所不同,這就是:瞭解、關心、彼此依賴、互動、信任和承諾。”親密關係是人的一種歸屬和依賴。現在的親密關係則一般指夫妻。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得償所願。

還記得小時侯看過的童話故事嗎?凡是涉及到跟愛情有關的童話,都有這樣一個標準的結局就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長大後,才發現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有一位來訪者說她的兩段婚姻都非常受傷,每一段她都非常努力想要經營好,只是爲什麼忍受一切之後,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呢?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我們也常會用性格不合或是不愛了來解釋親密關係的破裂,在一次一次受傷後我們開始對婚姻對愛對親密關係也有了害怕甚至是恐懼。

在《安娜·卡列尼娜》裏邊開篇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們多麼渴望有一張路線圖,可以引導我們走出受害、迫害與拯救的無休止循環,迴歸親密關係的當下,感受愛帶給我們的幸福。

有這樣一張路線圖嗎?請跟隨我一起來尋找。

現在邀請屏幕前的你來做一個測試題:

1、婚姻是幾個人的事?

①一個人的事

②兩個人的事

③三個人的事

④兩個家庭的事

你的選擇是什麼呢?這個測試又要如何來衡量呢?我給大家解讀一下:

世界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福·孟的著作《親密關係》中將親密關係分爲了四個階段:

①月暈

②幻滅

③內省

④啓示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一個階段:親密關係中的月暈現象也稱之爲甜蜜階段。

人爲什麼要談戀愛?

我們在小的時侯就學會讓別人來滿足我們的需求,這個別人就是爸爸媽媽。在《正面管教》一書中這樣寫到,兒童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這兩類需求都是來自人類共同的“愛與被愛”的本能,而實際上人內心的愛是與生俱來的,你本來就有,只不過在成長過程中被錯誤的教養方式給磨滅了,你以爲你要靠別人給你愛。

所以在孩子努力尋求歸屬感時,很快意識到,如果想要永遠被愛,併成爲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好的辦法就是證明自己具有特殊價值。於是“想要變得特別”的慾望就誕生了,我們開始變成固定型思維模式,不斷地證明自己。

比如:我們會好好學習,因爲學習好了,媽媽爸爸就會愛我,認爲我是好的,認爲我是值得愛的;我們會很乖很聽話,因爲這樣做,媽媽爸爸就會表揚我們。所以我們的價值感開始建立在外部,別人要求我怎麼做,我做到了,別人就要按我想要的方式來對待我。在這樣的思維模式薰陶之下,我們長大了。長大後我成爲很會照顧別人的一種人,其實我們內心的語言是:我對你這麼好,你也要對我這麼好。如果你不對我這麼好,我就會覺得自己不好,自己沒有價值,從而進入自我攻擊的狀態。

在一次同學聚會中,有一位同學,因爲看到有的同學不喫肉,就去招呼廚房給大家做素萊,看到同學們喫完,有些人在找餐巾紙,馬上停止自己喫飯的行爲,站起來去找服務員要餐巾紙。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暖男。他說了一句話:大家高興就好,和你們在一起很開心,以後咱們常聚啊,可別忘了叫我啊。潛臺詞是,我都這樣對你們了,你們也要關照我。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內心的需求,才能體現他的價值感與歸屬感。

當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內心需求時,會發生什麼?

在家庭生活中,當我們發現另一半的問題,比如——擠牙膏,從小我媽就告訴我牙膏從底部擠,而伴侶是從牙膏中間開始擠,告了多少次都不聽。終於有一天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因爲擠牙膏的一場家庭內戰就爆發了。

這像不像是我們自己家裏的狀態呢?通常情況下,人們會用明說和暗示來改造自己的對象。

明說就很簡單,就是直接告訴對方你應該怎樣,但語氣通常都不太友好,最常使用的就是“你應該”,這是非常暴力的一句話。如果不想明說,那麼,在伴侶沒有滿足你需求時,你就十分依賴肢體語言來表達你的不悅,不說話再加上難看的臉色,通常就能達到暗示的效果。

現在,再出一個題來考大家,請問:因爲教育孩子的事情,在生活中我們會和另一半怎麼說呢?明說會怎麼說?暗示又會如何暗示呢?

通常是這樣的:你還是當爸爸的人了,你能不能和你孩子談談心了,你就不能領你孩子出去玩玩了?你應該.....這是明說。暗示呢?女人們善用的必殺技——甩臉色、冷戰、摔東西、亂花錢......內心語言是:我就不說,說出來還有什麼意思,你猜不出來就是不愛我,不愛這個家。

我們這樣做,內心的聲音其實是“期望”,我們帶着對對方的期望想要改造對方,而沒有人願意被改造。如果我們帶着期待來找對象,那麼就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我們需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自己心中有足夠的愛。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內心深處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擺脫了需求的束縛,你就能感受到純粹的愛。另外,學着接納你的伴侶,也能讓你學習到接納本來的自我,而不再認爲你需要什麼來讓自己變得完整。

如果我們執着於期望和要求,那麼,我們尋覓真愛的任務註定會失敗。你終究會發現,你的需求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憤恨。

聽到這裏,我們回到開始時做的第一道測試題,你還記得你的選擇嗎?婚姻是幾個人的事?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代表月暈現象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如果你此時對你的婚姻還帶着憤恨,就請關注下集婚姻課堂: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階段。

今天的婚姻課堂就分享到這裏,歡迎大家關注晉中婦聯公衆號,點擊在看或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在這裏學習成長、收穫幸福。

文 | 常怡心理工作室

圖 | 網絡

音頻 | 常怡心理工作室

製作 | 牛志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