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的路並不容易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如果你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BPD),一切彷彿都不再穩定:關係、情緒、想法、行爲,甚至是身份認同。但是,BPD是可以被治療的。我們希望,這篇有關BPD症狀、治療和自助的文章能夠爲你帶來一些幫助。當然,對於對自我情緒和衝動調節感興趣的同學們,自助小貼士也能爲你帶來一些啓發。

作者/ Melinda Smith, M.A. & Jeanne Segal, Ph.D.

封面/ErinAniker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將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定義爲“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表現出顯著衝動行爲心理行爲模式”,並將其表現形式整合爲九項診斷標準。如果一個人的情況符合其中五項及以上,且這些症狀起始於青春期並持續了一定時間,對TA生活的諸多方面產生了影響,那麼便可能被診斷爲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九大症狀

害怕被遺棄或被單獨留下。即便是愛人下班回家晚了一點或週末不在家這類小事也會引發極大的恐懼,從而使他們作出乞求、糾纏、挑釁、跟蹤乃至阻止對方離開等瘋狂舉動。

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的戀愛關係總是熱烈而短暫:迅速墜入愛河,迅速體驗到失望。他們對人際關係的評價常在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化,從而給愛人、朋友或親屬帶來情緒上的震盪。

不明確或者不斷變換的自我形象(self-image)和自我意識(sense of self)。他們時而自我感覺良好,時而厭惡自己。對於自己是誰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亦不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標。因此,他們會頻繁地變換工作、朋友、愛人、宗教信仰、價值觀、目標以及性取向。

自我傷害的衝動。爲尋求感官刺激,尤其當自己感覺沮喪時,他們會衝動性地消費、暴飲暴食、魯莽駕駛、行竊、發生不安全性行爲、吸毒和酗酒等。這可以讓他們暫時感覺良好,然而長期而言,這會對他們自己以及周邊的人造成傷害。

自我傷害。他們會進行自殺或自殘行爲。自殺行爲(suicidal behavior)包括圍繞自殺進行的思考、展示自殺的姿態和威脅,以及將自殺付諸行動等。自殘(self-harm)則包含其他所有自我傷害但不以自殺爲目的的行爲,常見的行爲有割傷和燒傷。

極端的情緒波動。對於他們而言,情緒不穩定非常常見。這一秒還很開心,下一秒則可能很沮喪。別人的一點小舉動都可以導致他們情緒失控。與抑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不同,他們的情緒雖然來勢洶洶,卻也轉瞬即逝,只會持續幾分鐘或幾個小時。

慢性的空虛感。他們感覺內心彷彿有個洞,極端情況下甚至會感到自己什麼都不是。爲填補這種令人不適的空虛感,他們會利用藥物、食物或性,然而這些難以給他們帶來真正的滿足。

爆發性的憤怒。情緒一旦被觸發,便不再受他們控制。他們會大喊大叫、摔東西,直到精疲力盡。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憤怒感並不總是指向外界,很多時候也會指向自己。

多疑或者與現實分離。他們可能出現暫時的偏執觀念,懷疑他人的動機,在壓力下甚至可能出現解離(dissociation)的情況,感覺自己與現實世界存在一定距離,精神恍惚,彷彿置身於體外。

病因

專家們認爲,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在遺傳、生物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大腦活動的異常可能是原因之一。簡單而言,患者的大腦時刻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面對同樣的情形,他們比其他人體驗到更多的恐懼和壓力,“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開關更容易被觸發。而一旦觸發,無論合宜與否,代表着理性的腦區會被裹挾,原始的生存本能會被激發。

赫珀茲等人(Herpertz et al., 2001)的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杏仁核(amygdala)活動相對活躍,這意味着,即便是低水平的刺激也會導致他們強烈的應激反應,並且這種反應消退得更慢。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杏仁核會調節感覺皮層,從而使患者對周圍環境中的相關刺激更爲敏感,更容易觸發情緒變化。一旦注意力被這些情緒刺激抓住,大腦中的認知程序會被打斷,從而對情緒的表達失去控制。

如果問題是由大腦差異帶來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對它就束手無策了呢?

並非如此。實際上,大腦也是可以被改變的。每當我們練習一種新的應對手段或自我緩解的方法,神經元之間會建立起新的連接。隨着練習的推進,這些新的連接會更強、更自發地發生。也就是說,通過練習,我們可以慢慢養成新的、健康的思維、情感和行爲習慣,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

診斷與治療

請記住,如果你認爲自己或者所愛的人正在經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困擾,請前往三甲醫院或精神衛生中心,求助於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由於它常常與其他問題相混淆或者同時出現,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並作出準確診斷。

除就診以外,你還需要留意以下兩點:

、爲自己(患者)找一位合適的心理治療師。

來自合格的心理治療師的支持和指導,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極大幫助。心理治療會提供給患者一個安全的空間,在這裏,患者可以嘗試新的應對技巧,着手應對自己在人際關係和信任中面對的問題。

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會熟悉辯證行爲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圖式療法(schema-focused therapy)等適用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只能侷限於某種特定的治療方法。專家認爲,以周爲單位,包含心理疾病教育(psychoeducation)、家庭支持以及社交、情緒技巧培訓等內容的綜合治療方案適用於大多數患者。

花時間尋找一位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心理治療師。“安全”意味着,當你和TA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到被接納和被理解。找到之後,確保自己努力參與治療。一開始,也許你會覺得心理治療師將成爲自己的救世主,然而很快便發現這只是幻覺。不要忘記,在理想化和妖魔化之間的搖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症狀之一。此外,蛻變的過程總是痛苦的。如果你在治療中從沒體驗過不適,則說明你很有可能並沒有進步。

*編者注

心理治療師和我們常說的心理諮詢師是不同的,前者具有醫學背景,而後者主要致力於解決非臨牀的一般心理問題。在國內,註冊心理治療師需要有醫學背景,多在醫院執業。所以,如確診爲邊緣型人格障礙,可以優先在醫院尋求專業資源。

二、不要完全依賴於藥物治療

目前,很少有研究可以證明藥物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本身有效。相對而言,心理治療的效果更好。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藥物完全沒有幫助。在以下情況下,醫生會開具藥物:

在被確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同時,也被確診患有抑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

患有驚恐發作或者嚴重的焦慮症

出現幻覺或者古怪、偏執的念頭

有自殺或自殘、傷人的傾向

自助小貼士:

應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3個關鍵

一、平息情緒風暴

◽ (1)嘗試不帶批判地感受自己的情緒,專注於當下。接納情緒並不意味着任由它們擺佈,而是停止抗擊、逃避、壓抑自己的情緒和否認自己的感受。在這個方面,正念技巧非常有效:

首先,像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的情緒。

可以把它們想象成波浪,看着它們來來去去。

專注於伴隨情緒出現的身體感覺。

告訴自己,你願意接受當下的感受。

提醒自己,感受到某種東西,並不意味着它就是現實的。

◽ (2)激發感官感受。感官刺激是最爲快捷簡便的自我放鬆方法之一。多嘗試,去發現對自己最有效的感官刺激。此外,不同的情緒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入門建議:

觸覺。如果感覺刺激不足,比如麻木或抑鬱,可以往手上澆冷水或者熱水(小心燙傷)、握住冰塊,也可以緊握某個物件或者傢俱的邊緣;如果刺激過多,需要冷靜,則可以泡澡淋浴、陷在被窩裏,或者和寵物依偎一下。

味覺。如果感覺空虛或麻木,可以吮吸口味濃郁的薄荷糖或者糖果,或者慢慢地喫一些重口味的東西,比如鹽醋口味的薯片(四川火鍋?)。如果想要平靜下來,熱茶和熱湯則可以舒緩緊繃的神經。

嗅覺。香薰、鮮花、芳香療法、中意的香水,甚至是廚房裏的各種香料……柑橘類、香料等強烈的氣味效果最好。

視覺。如果有什麼畫面抓住了自己的注意力,盯住它。這或是周遭的美景、插花或者畫;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事物。

聽覺。需要更多刺激時,可以播放喧鬧的音樂、弄響蜂鳴器或者吹個口哨。反之,則可以聽舒緩的音樂或者風聲、鳥叫、海浪等大自然的聲音。

◽ (3)降低情緒的脆弱性。在疲勞和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感受到負面的情緒。因此,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關鍵:

避免會改變情緒的藥物

飲食均衡,攝入充足的營養

保證睡眠的充足與質量

有規律地進行運動

降低壓力

練習放鬆技巧

二、學會控制衝動,容忍不悅

當情緒已過於強烈、將自己完全籠罩時,衝動(impulsivity)便可能乘虛而入,從而讓人做出產生自殘、亂交、危險駕駛、暴飲暴食等衝動行爲。重回掌控的關鍵是要意識到,這些衝動行爲是爲了應對壓力而出現的,結果雖然立竿見影,但是長期而言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 (1)稍作暫停,抑制衝動。一旦“戰鬥或逃跑”的模式被開啓,便很難進行自主的理性思考。這時,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唸頭上,而應該集中在身體的感受上: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儘量使自己坐得舒適。

專注於身體內部的感覺變化。感受所坐地方的表面,感受腳接觸地面、手擱在大腿上的感覺。

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緩緩地深呼吸。緩慢吸氣,停三拍;然後緩慢呼氣,再停三拍。這樣的呼吸練習做個幾分鐘。

◽ (2)緊急情況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以上方法仍然無法讓自己擺脫破壞性衝動,可以嘗試專注於某樣能長時間佔據自己注意力的事情,直到衝動念頭過境。如果該事情能同時起到撫慰作用會更好。除了前文提及的基於感官感覺的方法,還可以:

看視頻節目。選擇那些可以帶來相反感受的視頻節目。比如,在感覺悲傷時觀看喜劇,覺得沮喪時,則可以看一些令自己放鬆的節目。

做點讓自己樂在其中並能夠投入的事。比如園藝、繪畫、樂器演奏、編織、讀書或打遊戲。

做點讓自己忙碌的體力活。比如打掃房子、採購食品、爲寵物梳毛、洗衣服等家務。

運動。劇烈運動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宣泄情緒的健康方式。瑜伽和散步則有助於放鬆,可以在壓力大時嘗試。

給朋友打電話。與信任的朋友聊天可以迅速而有效地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感覺好一些,並且獲得看待問題的另一種視角。

三、改善人際關係

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而言,退一步並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們常常會錯誤解讀他人的想法和感覺,而且會忽略自己的行爲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他們並非不在乎,而是因爲當涉及他人時,他們的視野會有很大的盲區。

◽(1)檢驗自己的假設。對他人意圖的誤讀常常發生於被壓力和消極情緒主導的時候。如果意識到了這種傾向,提醒下自己:你並不是個讀心者!舉個例子,你的伴侶突然結束了通話,你覺得沒有安全感,擔心TA對你失去了興趣。在你基於自己的主觀感受對此作出反應前:

考慮下其他可能性。可能TA正忙於工作,可能TA今天壓力太大,可能TA今天還沒喝咖啡……

直接詢問TA,確認TA的話或行爲想表達的意思。採用溫和的,而非指責的詢問方式,如“這也許並不是真的,但是我覺得……”,或者“也許我太敏感,但我感覺……”

◽(2)停止投射。你是否傾向於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看成是他人的問題?你是否會在對自己生氣時將怒火發泄到其他人身上?你是否將別人的反饋和建設性批評視爲人身攻擊?如果這些情況存在的話,則說明你有投射(projection)的問題。

◽(3)與控制衝動一樣,應對投射也需要暫停並感受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感受。對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出汗、噁心、輕微頭疼等表示壓力的信號多加註意,它們預示你可能會做出讓你事後後悔的行爲,如口不擇言地進行攻擊。稍作暫停,深呼吸,然後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是否在生自己的氣?

我是否覺得羞愧或者害怕?

我是否擔心被拋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暫停對話,告訴對方你有些情緒化,需要點時間進行思考,然後才能繼續討論。

◽(4)承擔起自己在關係中應盡的責任。詢問自己,自己對關係中出現的問題應該付多少責任?自己的言語和行爲給所愛的人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受?自己是否常常將他人視爲極好或極壞?如果你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降低自我防禦的程度,你可能會發現關係的質量慢慢開始有所改善。

*編者注

此爲編輯過的譯文,有刪改。

譯者 / 愛瑪林

審校 /阿澈

編輯 / Natsuki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mental-disorders/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htm

關於作者/ Melinda Smith M.A.

心理健康倡導者,《HelpGuide》總編輯兼作家。心理學碩士,具有超過15年的健康領域的作家和編輯經驗。熱衷跟進前沿研究,爲讀者展現做出更好選擇及其控制心理健康所需的知識。

關於作者/ Jeanne Segal, Ph.D.

治療師、作家、擔任《HelpGuide》總編輯長達16年。畢生致力於探索情商與身心健康間的關係。所行之事皆爲幫助人們發展情感技能改善健康狀況、加強人際關係並改善生活,

關於譯者/愛瑪林

對生活大聲說“Yes, and …”

關於審校/阿澈

喜歡碳酸討厭磷酸的賽博格。

關於編輯/Natsuki

人文社科專業愛好者,精神健康業餘搬磚工,前死理性學術派。

編輯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