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也算是孟静娴的贵人,要不是浣碧,可能孟静娴就算相思而死,也不会有嫁进果郡王府的机会。

同是果郡王府侧福晋,论真心,果郡王谁都不爱。论起点,浣碧略高于孟静娴,她和果郡王相识早,而且她姐姐是果郡王最在意的女子,看在甄嬛的面子上,果郡王定会对浣碧另眼相看。

可是,孟静娴都生下果郡王府世子了,浣碧还是一无所出。不仅如此,言语之间,果郡王待浣碧全无男女之情,几次进宫身边陪伴的都是孟静娴。

为何相处多年,果郡王对浣碧全无情份,甚至有冷淡和厌恶呢?分析起来有以下原因:

1、

浣碧出身卑微,她母亲罪臣之女,她自己是私生女。

浣碧的母亲严格算起来,只能算是甄远道的情人,连妾室也不如。

古人尊卑有别,华妃倚仗娘家权势和皇上的宠爱,跋扈后宫也照样要按礼法来给正室皇后请安,哪怕是迟到,也不敢不来。

浣碧不仅对自己的出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心比天高,自比为甄家二小姐,身份高贵。

在她心里其他人都很卑贱,县城出身的安陵容和驯兽女出身的叶澜依虽然很得皇上宠爱,但她在甄嬛等人面前,从不顾虑自己只是一介婢女,随意以"贱人"等称呼安陵容和叶澜依。

就连沛国公府出身的千金小姐孟静娴也被她骂作不知廉耻的贱人。

由此可见,浣碧就是一个糊涂人。她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而且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她惯以"甄府二小姐"的视角去看待身边人,却忘了,甄府原本也不是什么豪门贵族,所谓尊贵卑贱仰仗的不过是皇帝的恩宠。

她以贱人的眼光看待皇上宠爱的女人,就是在否定皇上的眼光和权威,蔑视皇威。

她习惯轻贱她看到的人,往浅了看,是她的骄纵和轻狂;往深了分析,是因为浣碧为人不善良,德行不佳。

这点和果郡王,甚至和她的姐姐甄嬛,都是完全相反的。

果郡王为什么喜欢甄嬛,其中一点就是甄嬛的善良。她不会去主动伤害别人,而且不轻贱比她身份低微的人。

她与婢女流珠情同姐妹,流朱为了救她愿意以死触剑,说明甄嬛待人是极好的。

果郡王出身高贵,虽然喜欢撩骚,撩拨对象不分身份高低贵贱。

但也从侧面说明,他有一颗悲悯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待人。他待人真诚,所以身边的侍从阿晋待他极是忠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因为彼此身上有相似的个性、气质,由此开始了关系的第一步。

浣碧和果郡王构建生命底层气质的截然不同,注定浣碧在追求果郡王这件事上,先天失利,大概率上两人已经不存在互相吸引的可能。

2、

一段彼此交心的感情,应该是相互欣赏,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

浣碧虽然出身低微,做人也不善良,跟果郡王喜欢的女子类型完全不搭。

但她仍然有逆袭的机会,因为她手握一张谁也没有的王牌,她是果郡王最爱的甄嬛的妹妹。

做别人最爱的人的妹妹,有多占便宜,看看皇后宜修就知道了。

姐姐纯元虽然故去多年,但因为她是皇上心中至爱,纯元又在临死前托付皇上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妹妹。所以皇上一直看在纯元的面上,对皇后的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不是最后得知纯元死于宜修之手,纯元这个故去的姐姐定能庇护宜修一辈子,从皇后熬到皇太后。

皇后虽然恨极了姐姐纯元,且狠心地趁她孕期对她下药,导致纯元一尸两命。

但皇后在平时对姐姐处处表现出谦和恭敬,不论是纯元活着还是故去后,她皆以姐姐为尊,凡事为她考虑。

反观浣碧,她虽然以甄家二小姐,甄嬛的妹妹自居,但为了自己,敢将甄氏一族和甄嬛包括果郡王一齐置于危险之地。

甄嬛原本想把浣碧指婚给果郡王的侍从阿晋,虽不得富贵,但能保一世太平安稳。

甄嬛做出这样的安排时,在她当时的心境下,完全是把浣碧当亲妹妹来看待的。

从皇宫出来的甄嬛,深觉远离皇宫,皇族,得一世太平安稳才是最重要的,却遭到浣碧的激烈反抗。

甄嬛知道浣碧爱慕果郡王,但果郡王对她无情,她不会幸福。而且浣碧的出身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文章,也会害了果郡王。

浣碧不理解,也体察不到甄嬛对她的心意。回宫后,自知指望甄嬛出面,把她赐给果郡王无望,浣碧干脆就自己给自己筹谋。

中秋家宴上,她借给果郡王倒酒之际,弄湿了他的衣衫,掉出了他私藏的甄嬛小像。

借着酒劲,小像女子的容貌惹得在座王爷和皇上纷纷猜测。甄嬛和果郡王两人都有点不淡定了。关键时刻,浣碧对皇上跪倒,自认小像是她的画像,她和王爷已相互钟情多年。

皇上本就是多疑的人,他对果郡王看似友爱,实则又妒又恨,只是为堵天下悠悠之口,不得不善待。

浣碧此举等于给皇上递到嘴边一个除掉果郡王的机会,如果事情败露,不仅果郡王不保,而且甄嬛和刚刚复原的甄氏一族包括浣碧都要迎来灭顶之灾。

虽然浣碧最终如愿被指婚给果郡王,但此举也让果郡王更清楚地看到了浣碧的自私、心计、不择手段。

果郡王和浣碧之间原来维系关系的纽带是甄嬛,浣碧为一己之私,毫不顾念姐姐甄嬛的处境,果郡王怎么可能再顾念她。

因此,虽然他遵旨娶了浣碧,为打消皇上疑心,新婚之夜也选择去浣碧房中留宿,但两人多半没有肌肤之亲。要不,怎么解释孟静娴偶然一次同房就有了身孕,而浣碧至果郡王死,仍然一无所出。

3、

果郡王为安抚甄嬛对浣碧的姐妹之情,也为打消皇上的疑心,跟皇上玩心理战术。指婚之后,在宴会上就请旨,孟静娴和浣碧入府之后由浣碧管家,主理果郡王府。

跟随甄嬛多年,而且自来心比天高,浣碧在多年熏陶之下,还算培养出了一些管家才能,她把果郡王府打理得妥妥贴贴,生怕被另一侧福晋孟静娴比了下去。

她在权力上的得意和情感上的失意,成正比。

如愿嫁给果郡王后的浣碧过得并不幸福,相反备受煎熬。

她是顶着果郡王多年所爱的名义,进府的。在外人面前,需要刻意扮演被宠爱的福晋形象,对内,却得到果郡王的半丝怜悯和喜爱。

她原本以为,先把"生米煮成熟饭",日久生情,只要她有耐心,不愁得不到果郡王的真心。不想,皇上一并还给果郡王安排了一个侧福晋孟静娴。

孟静娴的存在,彻底打乱了她"文火慢煮"的好算盘。

她被迫要和孟静娴一起争宠。同样是爱慕果郡王,同样的不得对方喜欢,俩人都是投其所好,曲意承迎。

但不同在于,孟静娴的承迎是光明正大的,肆无忌惮的,她爱果郡王这件事昭然若揭,不需要再逃避、羞赧。

对比之下,浣碧对果郡王的讨好和逢迎就显得那么隐讳、见不得光,她所有的难和痛,都说不出口,只能找姐姐甄嬛去发泄。

姐姐却爱莫能助。

浣碧是真的爱果郡王吗?

肯定是爱的,那么一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又在她因为被皇上说成是"只会穿红着绿"的丫头时,主动站出来夸奖她穿得美。

但她的出身,她的渴望,注定了她的爱永远不会纯粹。

她既爱果郡王这个人,更爱他的出身,地位,尊荣。

她既需要果郡王的爱情来滋养她的精神和心灵,也需要果郡王的身份和地位增她外在的荣光。

当果郡王带着王府私兵,决意以身犯险救回甄嬛时,浣碧说的两句话,彻底在她和果郡王之间拉出了一条天堑。

她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舍命去救甄嬛,不惜出卖、诋毁姐姐。她说:"当初她在得知你死讯没多久,就回宫了。你为什么还要为了她,放弃你的平安尊荣呢?"她说:"她是为了保全自己!"

果郡王非常生气地推开她走了,看剧的观众看到这里也很是气愤。果郡王不知道,浣碧却知道姐姐不得已回宫是为了保住腹中果郡王的血脉。

浣碧表面上是劝说果郡王不要放弃自己的平安尊荣,实际上她想保全的是自己的平安尊荣,只要自己过得好,姐姐如何?果郡王如何?都不重要。

浣碧从开始到最后,都是愚蠢且贪婪的,她从未没认清过自己,也从没活得明白过。

果郡王在意的,明明是她的姐姐,果郡王对她所有的容忍和眷顾,都是看在甄嬛的面子上。

但是她一次又一次,以出卖、置甄嬛于险境为代价,来交换她在果郡王身边的地位和心里的位置。

结局,只能是让果郡王更厌弃自己,她从头到尾得到的只是一个果郡王府侧福晋的虚名而已。

总 结:

世界上磨合不出感情的男女差不多总是由三观不合造成的,没有共同或相似的品格,强行撮合只能带来冷寞和厌恶。

浣碧穷尽一生追求、套路果郡王,且爱且利用,在果郡王死后,她仍然执迷不悟,要追随他到另一个世界,继续问个明白。

但,她注定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