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也算是孟靜嫺的貴人,要不是浣碧,可能孟靜嫺就算相思而死,也不會有嫁進果郡王府的機會。

同是果郡王府側福晉,論真心,果郡王誰都不愛。論起點,浣碧略高於孟靜嫺,她和果郡王相識早,而且她姐姐是果郡王最在意的女子,看在甄嬛的面子上,果郡王定會對浣碧另眼相看。

可是,孟靜嫺都生下果郡王府世子了,浣碧還是一無所出。不僅如此,言語之間,果郡王待浣碧全無男女之情,幾次進宮身邊陪伴的都是孟靜嫺。

爲何相處多年,果郡王對浣碧全無情份,甚至有冷淡和厭惡呢?分析起來有以下原因:

1、

浣碧出身卑微,她母親罪臣之女,她自己是私生女。

浣碧的母親嚴格算起來,只能算是甄遠道的情人,連妾室也不如。

古人尊卑有別,華妃倚仗孃家權勢和皇上的寵愛,跋扈後宮也照樣要按禮法來給正室皇后請安,哪怕是遲到,也不敢不來。

浣碧不僅對自己的出身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且心比天高,自比爲甄家二小姐,身份高貴。

在她心裏其他人都很卑賤,縣城出身的安陵容和馴獸女出身的葉瀾依雖然很得皇上寵愛,但她在甄嬛等人面前,從不顧慮自己只是一介婢女,隨意以"賤人"等稱呼安陵容和葉瀾依。

就連沛國公府出身的千金小姐孟靜嫺也被她罵作不知廉恥的賤人。

由此可見,浣碧就是一個糊塗人。她對自己的身份認識不清,而且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她慣以"甄府二小姐"的視角去看待身邊人,卻忘了,甄府原本也不是什麼豪門貴族,所謂尊貴卑賤仰仗的不過是皇帝的恩寵。

她以賤人的眼光看待皇上寵愛的女人,就是在否定皇上的眼光和權威,蔑視皇威。

她習慣輕賤她看到的人,往淺了看,是她的驕縱和輕狂;往深了分析,是因爲浣碧爲人不善良,德行不佳。

這點和果郡王,甚至和她的姐姐甄嬛,都是完全相反的。

果郡王爲什麼喜歡甄嬛,其中一點就是甄嬛的善良。她不會去主動傷害別人,而且不輕賤比她身份低微的人。

她與婢女流珠情同姐妹,流朱爲了救她願意以死觸劍,說明甄嬛待人是極好的。

果郡王出身高貴,雖然喜歡撩騷,撩撥對象不分身份高低貴賤。

但也從側面說明,他有一顆悲憫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待人。他待人真誠,所以身邊的侍從阿晉待他極是忠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是因爲彼此身上有相似的個性、氣質,由此開始了關係的第一步。

浣碧和果郡王構建生命底層氣質的截然不同,註定浣碧在追求果郡王這件事上,先天失利,大概率上兩人已經不存在互相吸引的可能。

2、

一段彼此交心的感情,應該是相互欣賞,相互影響,相互成就的。

浣碧雖然出身低微,做人也不善良,跟果郡王喜歡的女子類型完全不搭。

但她仍然有逆襲的機會,因爲她手握一張誰也沒有的王牌,她是果郡王最愛的甄嬛的妹妹。

做別人最愛的人的妹妹,有多佔便宜,看看皇后宜修就知道了。

姐姐純元雖然故去多年,但因爲她是皇上心中至愛,純元又在臨死前託付皇上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妹妹。所以皇上一直看在純元的面上,對皇后的作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不是最後得知純元死於宜修之手,純元這個故去的姐姐定能庇護宜修一輩子,從皇后熬到皇太后。

皇后雖然恨極了姐姐純元,且狠心地趁她孕期對她下藥,導致純元一屍兩命。

但皇后在平時對姐姐處處表現出謙和恭敬,不論是純元活着還是故去後,她皆以姐姐爲尊,凡事爲她考慮。

反觀浣碧,她雖然以甄家二小姐,甄嬛的妹妹自居,但爲了自己,敢將甄氏一族和甄嬛包括果郡王一齊置於危險之地。

甄嬛原本想把浣碧指婚給果郡王的侍從阿晉,雖不得富貴,但能保一世太平安穩。

甄嬛做出這樣的安排時,在她當時的心境下,完全是把浣碧當親妹妹來看待的。

從皇宮出來的甄嬛,深覺遠離皇宮,皇族,得一世太平安穩纔是最重要的,卻遭到浣碧的激烈反抗。

甄嬛知道浣碧愛慕果郡王,但果郡王對她無情,她不會幸福。而且浣碧的出身要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做文章,也會害了果郡王。

浣碧不理解,也體察不到甄嬛對她的心意。回宮後,自知指望甄嬛出面,把她賜給果郡王無望,浣碧乾脆就自己給自己籌謀。

中秋家宴上,她借給果郡王倒酒之際,弄溼了他的衣衫,掉出了他私藏的甄嬛小像。

藉着酒勁,小像女子的容貌惹得在座王爺和皇上紛紛猜測。甄嬛和果郡王兩人都有點不淡定了。關鍵時刻,浣碧對皇上跪倒,自認小像是她的畫像,她和王爺已相互鍾情多年。

皇上本就是多疑的人,他對果郡王看似友愛,實則又妒又恨,只是爲堵天下悠悠之口,不得不善待。

浣碧此舉等於給皇上遞到嘴邊一個除掉果郡王的機會,如果事情敗露,不僅果郡王不保,而且甄嬛和剛剛復原的甄氏一族包括浣碧都要迎來滅頂之災。

雖然浣碧最終如願被指婚給果郡王,但此舉也讓果郡王更清楚地看到了浣碧的自私、心計、不擇手段。

果郡王和浣碧之間原來維繫關係的紐帶是甄嬛,浣碧爲一己之私,毫不顧念姐姐甄嬛的處境,果郡王怎麼可能再顧念她。

因此,雖然他遵旨娶了浣碧,爲打消皇上疑心,新婚之夜也選擇去浣碧房中留宿,但兩人多半沒有肌膚之親。要不,怎麼解釋孟靜嫺偶然一次同房就有了身孕,而浣碧至果郡王死,仍然一無所出。

3、

果郡王爲安撫甄嬛對浣碧的姐妹之情,也爲打消皇上的疑心,跟皇上玩心理戰術。指婚之後,在宴會上就請旨,孟靜嫺和浣碧入府之後由浣碧管家,主理果郡王府。

跟隨甄嬛多年,而且自來心比天高,浣碧在多年薰陶之下,還算培養出了一些管家才能,她把果郡王府打理得妥妥貼貼,生怕被另一側福晉孟靜嫺比了下去。

她在權力上的得意和情感上的失意,成正比。

如願嫁給果郡王后的浣碧過得並不幸福,相反備受煎熬。

她是頂着果郡王多年所愛的名義,進府的。在外人面前,需要刻意扮演被寵愛的福晉形象,對內,卻得到果郡王的半絲憐憫和喜愛。

她原本以爲,先把"生米煮成熟飯",日久生情,只要她有耐心,不愁得不到果郡王的真心。不想,皇上一併還給果郡王安排了一個側福晉孟靜嫺。

孟靜嫺的存在,徹底打亂了她"文火慢煮"的好算盤。

她被迫要和孟靜嫺一起爭寵。同樣是愛慕果郡王,同樣的不得對方喜歡,倆人都是投其所好,曲意承迎。

但不同在於,孟靜嫺的承迎是光明正大的,肆無忌憚的,她愛果郡王這件事昭然若揭,不需要再逃避、羞赧。

對比之下,浣碧對果郡王的討好和逢迎就顯得那麼隱諱、見不得光,她所有的難和痛,都說不出口,只能找姐姐甄嬛去發泄。

姐姐卻愛莫能助。

浣碧是真的愛果郡王嗎?

肯定是愛的,那麼一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又在她因爲被皇上說成是"只會穿紅着綠"的丫頭時,主動站出來誇獎她穿得美。

但她的出身,她的渴望,註定了她的愛永遠不會純粹。

她既愛果郡王這個人,更愛他的出身,地位,尊榮。

她既需要果郡王的愛情來滋養她的精神和心靈,也需要果郡王的身份和地位增她外在的榮光。

當果郡王帶着王府私兵,決意以身犯險救回甄嬛時,浣碧說的兩句話,徹底在她和果郡王之間拉出了一條天塹。

她不理解他爲什麼要捨命去救甄嬛,不惜出賣、詆譭姐姐。她說:"當初她在得知你死訊沒多久,就回宮了。你爲什麼還要爲了她,放棄你的平安尊榮呢?"她說:"她是爲了保全自己!"

果郡王非常生氣地推開她走了,看劇的觀衆看到這裏也很是氣憤。果郡王不知道,浣碧卻知道姐姐不得已回宮是爲了保住腹中果郡王的血脈。

浣碧表面上是勸說果郡王不要放棄自己的平安尊榮,實際上她想保全的是自己的平安尊榮,只要自己過得好,姐姐如何?果郡王如何?都不重要。

浣碧從開始到最後,都是愚蠢且貪婪的,她從未沒認清過自己,也從沒活得明白過。

果郡王在意的,明明是她的姐姐,果郡王對她所有的容忍和眷顧,都是看在甄嬛的面子上。

但是她一次又一次,以出賣、置甄嬛於險境爲代價,來交換她在果郡王身邊的地位和心裏的位置。

結局,只能是讓果郡王更厭棄自己,她從頭到尾得到的只是一個果郡王府側福晉的虛名而已。

總 結:

世界上磨合不出感情的男女差不多總是由三觀不合造成的,沒有共同或相似的品格,強行撮合只能帶來冷寞和厭惡。

浣碧窮盡一生追求、套路果郡王,且愛且利用,在果郡王死後,她仍然執迷不悟,要追隨他到另一個世界,繼續問個明白。

但,她註定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