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月以來多省份下調今年財政收入預期,或提高明年增速

年末各地要交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其中之一是年初設定的財政收入、支出等指標。受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等影響,不少地方難以完成收入目標,近期紛紛選擇下調收入預期。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近期,四川、湖南、山西、河北、山東、江蘇、北京、廣東、遼寧等地人大批准了省級預算調整方案,多數地方選擇了下調收入預期。比如,北京將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年初的“零增長”調降爲-6%,第一財政大省廣東將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年初設定的3.6%增速調降爲0.5%。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由於各省收入等指標基本在今年初當地人大批准,未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前所未有的衝擊。隨着年末將至,多數地方顯然無法完成年初的收入等任務,因此最後一次調整預算時,降低了收入預期等指標。

早在今年初,絕大多數省份在考慮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因素下,在提交各地人大的預算報告中,下調了收入預期指標。比如,北京年初設定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爲0%。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爲了防控疫情不少地方經濟一度停擺,財政收入大幅下滑。隨着疫情蔓延得以遏制,復工復產逐步推進,財政收入降幅逐步縮窄,但絕大多數地方依然難完成年初收入、支出等指標。

按照預算法,地方在需要調整預算總支出、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預算安排重點支出和舉借債務時,可以進行預算調整。11月份以來,不少省份依法調整省級預算,在調整的事項中也包括對收入進行調整。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查批准了北京市2020年市級預算調整方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由5817.1億元減少爲5467億元,增幅由年初的“零增長”調整爲-6%左右。

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年初以來,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及各省市財政收入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北京因營改增改革持續性減收、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波動導致防控時間長等多重因素影響,財政收入減收規模更大。預計疫情等因素將拉低地方財政收入增幅約6.6個百分點。

儘管北京財政收入降幅已經連續6個月縮窄,但前10個月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712.6億元,同比下降依然高達9.1%。

廣東近日第三次調整省級財政預算,預計2020年省本級收入執行數完成3306.9億元,較2020年年初預算減少102億元,省本級收入增速由年初的3.6%調降爲0.5%。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解釋稱,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加上中央和我省出臺的系列減稅、降(免)費政策應對疫情,惠企利民支持經濟發展,省級稅收收入持續負增長,雖然通過大力盤活政府資產資源等措施籌集資金彌補部分減收,但預計仍難以完成年初省級財政收入預算。

另外,河北近期也將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由增長6.5%調整爲增長1%以上。

上海財經大學鄧淑蓮教授告訴第一財經,從今年省級政府公佈的預算調整方案看,大部分省份都對財政收入進行了調減。不僅如此,有些省份對年初的預算做了不止一次的調整(如廣東3次)。如此頻繁和大幅度的調整較爲罕見。

“預算收入是一個預期性、導向性指標,並不是剛性任務,完不成收入目標也是正常的。因爲收入必須依法徵收,而這受到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預算法中在規定預算調整時並未涉及收入,而是支出和債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收入目標剛性化。”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考慮到疫情衝擊,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爲18萬億元,同比下降5.3%,而前10個月這一收入降幅已經縮窄至5.5%,這意味着今年有望完成甚至超過全年收入預期目標。

儘管不少地方下調今年收入目標,但背後依然可見地方多渠道增收的努力。

比如,廣東省爲了緩解疫情對財政收入衝擊,通過持續推進水田指標、拆舊復墾指標和海砂等礦產資源交易,積極盤活國企土地和政府股權等方式,大幅增加非稅收入。2020年廣東省本級非稅收入預計達到634.09億元,較年初預算增加218.14億元。

隨着中國經濟穩步回升,近幾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速由負轉正。

目前各地正在編制2021年預算,多位財稅專家預計,與今年實際收入增速相比,不少地方或提高明年財政收入增速。但這只是疫情衝擊下的特殊情況,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依然是常態,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