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的控制欲,在知乎上有个话题:父母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有个高赞回答:中国教育的悲剧就是穷竭一生,也要将孩子掌控于手心,紧抓不放。

父母的这种窒息式的教育和密不透风的爱,会让孩子感到万分痛苦。

近日,赵薇发起的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上线,杨紫在第二集《许愿》中饰演的就是一位饱受母亲多年“控制”的孩子——小雨。

剧集的一开始,是小雨对妈妈的一段独白:“我有时候特别想能够成为电影里的主角那样,拥有一种超能力。这样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杀死’我自己。”

一个女孩,究竟是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才会说出人世间最绝望的话,才会在花一样的年纪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

我想,这一切与她母亲疯魔似的控制欲脱不了干系,母亲对她窒息的爱也成为了她一生摆脱不掉的噩梦。

百分百占有孩子,会荼毒孩子的精神

剧中,小雨妈妈精神世界的扭曲和疯魔似的控制欲都源于她爸爸出轨这件事,她爸爸在她妈妈怀着小雨的时候出轨的。

因此,她妈妈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不光经常诅咒他去死,还不断地与他打闹纠缠。

除此以外,小雨的妈妈甚至想带着小雨自杀离开这个世界,还逼着小雨喝一碗放了毒药的粥,好在被他人及时发现,虎毒尚且不食子,她却能对亲生女儿痛下杀手。

跟精神极度扭曲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小雨心灵本就脆弱不堪,而日后妈妈对她百分之百的控制更是击溃了小雨心理最后一道防线。

因为,在妈妈的眼中,这世界上她只剩下小雨,所以她要求小雨的世界也只能有她。

在生活中,妈妈看似是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小雨的饮食起居,实际上是在过度控制小雨的生活,她不许小雨早恋,小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交什么朋友,几点钟回家,都得按照她的要求来。

这种干涉过度、控制欲爆棚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病态的爱,这种畸形的爱使得小雨身心俱疲,她甚至连哭都要背着妈妈,这些年,她小心翼翼的活着,多累啊。

所以,长大后的小雨成为了一个极度敏感自卑的女孩,她不敢与任何人进行深入接触,26岁的她孤独且绝望。

这就和《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妈妈对朱朝阳的爱一样。

剧中的朱朝阳是一个内心极度压抑的孩子,而他的压抑极大多数是母亲那种令人窒息的爱所造成的。

朱朝阳的父亲因为出轨,和妈妈周春红离婚,他后来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至此,儿子成为周春红人生里的所有希望,终结不幸的工具,所以,她对儿子管得特别多,就连儿子去看父亲,都要让他带着成绩单。

也正是因为朱朝阳被妈妈窒息的爱裹得透不过气,他才会主动与坏小孩们接触,最后自己也成为一个心里阴暗的坏小孩。

父母对孩子百分百的占有只会适得其反,毁了孩子一生,相反,父母如果懂得放手,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孩子才能变得更好。

孩子从来不是父母的私有物

《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 永远不要低估国内父母的热情,为了孩子,他们可以割舍一切,自然也会要求更高的掌控。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有个14岁小孩因为父亲要给他房间装监控而报警,可父亲面对孩子”侵犯隐私“的指控,并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而是大言不惭当着民警的面,对儿子说:“我为什么不能监视你,我这是为了你好!”

其实,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被父母狠狠控制的崩溃感。

父亲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实施监控,却从未想过孩子内心有多崩溃,哪怕孩子反复强调着自己真的很难受,他也未在意。

一句“我是为了你好”就仿佛道德的枷锁一样,绑架着孩子的思想,孩子牺牲了自己的隐私,没有独立的成长空间,将自己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在父母的掌控之下。就仿佛监狱中的犯人一样,不配有任何隐私可言。

可是孩子又做错了什么需要这样像犯人一样被对待吗?只是因为他没有对父母言听计从吗?父母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一块肉哪有什么隐私权?

这种自私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多大伤害,有些父母或许都不曾想过吧。

今年5月份,山东青岛一名45岁女律师张灵被勒死家中,而最大嫌疑人,竟是她15岁的亲生女儿瑶瑶。

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女儿狠心杀害母亲?

矛盾的起因,可能是女儿认为母亲对自己要求太严格。

在学习上她要求女儿考试必须进入班级前五,以后一定要考入全国顶级名校。在生活上也是严格要求孩子的作息和交友,这无孔不入的爱让瑶瑶倍感不满。

终于,在今年疫情期间,母女两人又因为考试排名的问题吵了起来,张灵还动手打了瑶瑶。也许是此举激怒了瑶瑶,她假装给母亲按摩,然后拿起一根绳子勒死了母亲。

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弑母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母亲那“无孔不入”的爱,让瑶瑶倍感压抑,无法呼吸,才走火入魔。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道理家长们越早知道越好,切不可再一味地控制孩子。

爱孩子就应给他自由和空间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说:

“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成为自由的人,做一个她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教会他们热爱和感恩,是对于他们人格的塑造,让他们体会人世间的善意和美好。

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自我反思教育。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对于子女的爱护和关心是必不可少,但是过犹不及。

控制欲过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漫长的凌迟,相反,父母如果学会放手,是最高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爱。#小雨#杨紫#百分百收藏

跟精神极度扭曲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小雨心灵本就脆弱不堪,而日后妈妈对她百分之百的控制更是击溃了小雨心理最后一道防线。

因为,在妈妈的眼中,这世界上她只剩下小雨,所以她要求小雨的世界也只能有她。

在生活中,妈妈看似是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小雨的饮食起居,实际上是在过度控制小雨的生活,她不许小雨早恋,小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交什么朋友,几点钟回家,都得按照她的要求来。

这种干涉过度、控制欲爆棚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病态的爱,这种畸形的爱使得小雨身心俱疲,她甚至连哭都要背着妈妈,这些年,她小心翼翼的活着,多累啊。

所以,长大后的小雨成为了一个极度敏感自卑的女孩,她不敢与任何人进行深入接触,26岁的她孤独且绝望。

这就和《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妈妈对朱朝阳的爱一样。

剧中的朱朝阳是一个内心极度压抑的孩子,而他的压抑极大多数是母亲那种令人窒息的爱所造成的。

朱朝阳的父亲因为出轨,和妈妈周春红离婚,他后来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至此,儿子成为周春红人生里的所有希望,终结不幸的工具,所以,她对儿子管得特别多,就连儿子去看父亲,都要让他带着成绩单。

也正是因为朱朝阳被妈妈窒息的爱裹得透不过气,他才会主动与坏小孩们接触,最后自己也成为一个心里阴暗的坏小孩。

父母对孩子百分百的占有只会适得其反,毁了孩子一生,相反,父母如果懂得放手,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孩子才能变得更好。

孩子从来不是父母的私有物

《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 永远不要低估国内父母的热情,为了孩子,他们可以割舍一切,自然也会要求更高的掌控。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有个14岁小孩因为父亲要给他房间装监控而报警,可父亲面对孩子”侵犯隐私“的指控,并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而是大言不惭当着民警的面,对儿子说:“我为什么不能监视你,我这是为了你好!”

其实,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被父母狠狠控制的崩溃感。

父亲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实施监控,却从未想过孩子内心有多崩溃,哪怕孩子反复强调着自己真的很难受,他也未在意。

一句“我是为了你好”就仿佛道德的枷锁一样,绑架着孩子的思想,孩子牺牲了自己的隐私,没有独立的成长空间,将自己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在父母的掌控之下。就仿佛监狱中的犯人一样,不配有任何隐私可言。

可是孩子又做错了什么需要这样像犯人一样被对待吗?只是因为他没有对父母言听计从吗?父母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一块肉哪有什么隐私权?

这种自私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多大伤害,有些父母或许都不曾想过吧。

今年5月份,山东青岛一名45岁女律师张灵被勒死家中,而最大嫌疑人,竟是她15岁的亲生女儿瑶瑶。

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女儿狠心杀害母亲?

矛盾的起因,可能是女儿认为母亲对自己要求太严格。

在学习上她要求女儿考试必须进入班级前五,以后一定要考入全国顶级名校。在生活上也是严格要求孩子的作息和交友,这无孔不入的爱让瑶瑶倍感不满。

终于,在今年疫情期间,母女两人又因为考试排名的问题吵了起来,张灵还动手打了瑶瑶。也许是此举激怒了瑶瑶,她假装给母亲按摩,然后拿起一根绳子勒死了母亲。

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弑母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母亲那“无孔不入”的爱,让瑶瑶倍感压抑,无法呼吸,才走火入魔。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道理家长们越早知道越好,切不可再一味地控制孩子。

爱孩子就应给他自由和空间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说:

“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成为自由的人,做一个她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教会他们热爱和感恩,是对于他们人格的塑造,让他们体会人世间的善意和美好。

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自我反思教育。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对于子女的爱护和关心是必不可少,但是过犹不及。

控制欲过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漫长的凌迟,相反,父母如果学会放手,是最高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