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整治後的石鼓河

“以前有很大的臭味,我們都不敢開窗,現在改變很多了,河裏見不到死魚、死老鼠,我們也聞不到臭味了。”11月27日上午,石鼓社區居民林姨向記者說起石鼓河的變化時,這樣說道。

石鼓河又稱白馬河,發源於水濂山,全長約5.69公里,由東南向西北流經水濂、蛤地、白馬、石鼓,最終匯入東引運河。十幾年前,居民林姨搬到石鼓河邊居住,見證了河流從一條黑臭水體向水清岸綠的轉變,她說:“環境變好了,大家過得更舒心!”

整治前

垃圾堆積 居民厭惡

行走在石鼓社區,石鼓河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河岸兩邊是一幢幢居民樓,門口正對着石鼓河。在過去,河邊的居民總有談“河”色變之感,家家戶戶大門緊閉,生怕空氣中的臭味傳到身上,而這一切都源於黑臭的石鼓河。

石鼓河保潔員陳廷學,負責石鼓河段的保潔工作已經三年。“剛來的時候,河面上還漂浮着一些死魚、死老鼠,這是導致臭氣瀰漫的原因之一。”陳廷學說,石鼓河石鼓社區段全長約1公里左右,河面保潔由陳廷學與其他兩名成員共同完成。3年前,陳廷學的打撈工作用時長,垃圾量大,“每天都能打撈整整兩船的垃圾”。

南城水務運營中心提供的照片顯示,整治工作開展前,石鼓河河道裸露的石灘上,堆積着各類生活垃圾,有塑料袋、塑料飯盒等,足足有兩三米寬;渾濁的河水中也夾雜着不少垃圾碎片。

在河岸不遠處經營一家便利店的蘭倩,以前深受石鼓河黑臭現象的“毒害”。“在樓上晾衣服都能聞到河水飄來的臭味,而且擔心燻臭衣服,只能儘量晾在室內。”她苦笑道。2018年,石鼓河被列爲國家生態環境部督辦整治的黑臭水體,對河涌進行一次大整治,已經迫在眉睫了。

整治後

小橋流水 輕風拂柳

2018年10月,石鼓河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開工。對明渠116個排污口、暗渠31個排污口進行截污;對河牀底泥開展清淤,累計清淤量約24797立方;建設閘壩一座、曝氣系統5套……

經過一系列整治措施,2019年12月底石鼓河基本消除黑臭,恢復清澈面貌。2020年6-10月,河涌水質穩定,無黑臭現象,當前無污水直排入河。

如今,走在石鼓社區,微風輕拂,河畔的柳枝搖曳,水面波光粼粼,三兩個居民走在河邊散步休閒。11月27日上午,陳廷學撐着一支小船,從石鼓河段上游順流而下,將水面漂浮的垃圾打撈起來。在小船後面,枯黃的樹葉堆積成“小山丘”,這是他一個上午的勞動成果。“塑料袋、塑料盒等生活垃圾沒有了,死魚、死老鼠也不見了,垃圾量明顯減少。”他說。

爲保障水質穩定消除黑臭,不單水面上設置有保潔員,岸邊也有巡查員。石鼓河段的專職巡查員叫張顯,負責河涌巡查工作。他的工作範圍包括石鼓河下游段和棺材湧兩個河段,每天需來往於這兩條河之間,而每到一條河涌,他就要步行巡查一遍,看看河面有無垃圾堆積、水質是否保持穩定。“這兩段巡查的河段總長約1.8公里,除去踩自行車的路程,平均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6000步以上。”這是張顯的日常,也是治水工作者的一個縮影。

文字/馮燦宇

攝影/馮燦宇 視頻/無

編輯/鍾彥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