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单”。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都达到或者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在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方面都达到或者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9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达到了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全面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从台账建立之初的20万人降到现在的“动态清零”。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现在已经达到76%。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招入学政策,24个大城市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已经达到98.6%,85.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

4088万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多年保持在77%以上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19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9年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59%,到地市级及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了69%。“十三五”以来,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088万人,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7%以上。

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新活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1732万名教师

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万人增长至现今的1732万,增长了12.5%,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方面,28个省份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年平均认定教师资格人数160万人以上,较“十二五”年增长约37%,近1000万人次中小学教师参与定期注册。

另外,“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升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地位待遇。在教师工资保障方面,持续推进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在中央补助政策的示范带动下,2019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教育投入做到

“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

△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介绍,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明确提出“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做到“一个不低于”。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

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只增不减”。2019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3.5万亿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长7.6%。

全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了“只增不减”。2019年各级教育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达到幼儿园8600多元、普通小学11900多元、普通初中17300多元、普通高中17800多元、中职学校17200多元、普通高校23400多元,年均增幅在5%到12%之间。

保基本 补短板 促公平 提质量

教育投入结构逐步优化

“保基本”: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到52.7%,这四年期间义务教育始终保持在53%左右,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一半以上是用于保义务教育的。

“补短板”: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5.4%,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级教育中也是最高的。

“促公平”: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都是用于中西部地区的。

“提质量”:教职工人员支出占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的重点已经逐步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十三五”期间,随着4%成果持续巩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9年超过4万亿元,并有效带动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资助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随着经费使用结构的逐步优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教育投入充分发挥了保障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内涵的政策导向作用。

教育信息化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介绍,“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加强统筹部署,“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全两高一大”新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八大行动”全面推进,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应用阶段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赢得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实现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目前的99.7%。其中,52个贫困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

优质资源供给和教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成效显著。对“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加强校外线上培训、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网课平台等规范管理,营造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国有超过80%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防护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设相关本科专业5个,全国布点233个,11所高校入选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建设高校。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张奇斌

编辑丨邵希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