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纪录片圈子里,魏晓波导演的《生活而已》一直是传闻中的作品,少现真容。借北京「沉默的银幕——青年影人学术展」的机会,我们终于得见,也得偿所愿和导演细聊一番。


「在做了几部纪录长片之后,我不敢奢望纪录片能改变什么,但是,我发现它能悄悄的改变我自己,从这面镜子中,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不过是生活着而已。」

——魏晓波


出品|Figure·人物


「我妹夫每个月都给我妹500块钱买化妆品,你都没给过我。」一位刚洗完脸,素面朝天,束发带还没摘的女孩儿,边抹眼泪边说道。


这是系列纪录片《生活而已》开场。


两人在谈恋爱期间闹矛盾


导演魏晓波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自己和女友,以二人自恋爱、结婚再到生子的生活琐碎为题材,留下了一系列的影像记录。


「既然是拍出来给人看的,就不是什么私影像。」「沉默的银幕——青年影人学术展」的映后会上,面对策展人和观众有关私影像和第一人称叙事的提问,魏晓波回答是那些都不过是无聊的学术概念——或许他并不想给自己的作品刻意披件高大上的外皮。


但该以什么方式来谈论《生活而已》系列呢?一对普通男女的日常琐碎,与「作品」如何建立起等式,于拍摄者与观者有何意义?



「说我像小津(安二郎)那是看走了眼」


「对真实的创造性处理」,这是英国纪录运动领袖约翰·格里尔逊给纪录片的定义。而魏晓波的《生活而已》系列却看上去并无多少「处理」的痕迹,或者说被处理得看不出痕迹。


《生活而已1》拍摄时(2007-2011年)的两人,租住在长沙的一栋破旧公寓里,时常为钱发愁——和十年后的社会新人并无多少不同。


他在剪企业宣传片,她给他剪指甲


女友的工资只有1100,而且觉得在工作中学不到什么东西;魏晓波连换了几个工作都觉得不理想,干脆做自由职业者:给企业拍摄低成本的宣传片,另外也做艺考培训。生活如清水煮挂面,一眼见底,就连性爱似乎也只是两人为了摆脱无聊所做的尝试。


《生活而已2》的矛盾冲突似乎比前一部要强烈些,两人要结婚了——经历过的人,都懂得。


有好几个时刻,这个婚似乎都要结不成了:她说结婚前一定要买房,他的回答是,「我没钱买房,我的钱只够买一点儿房」;他觉得五万块彩礼要得太多了,女方家要去他老家「看看情况」更是对他出身的羞辱。


「不然别结了」,他不止一次这样说——但最终,婚还是结了。


时隔多年,2017年制作完成的《生活而已3》中,走出婚姻磨合期的两人,又有了更现实的问题:要孩子。


中国式夫妻的爱与怨,典型莫过影片的结尾:她怀抱着婴儿,在客厅里踱步,口中发泄着他不能体谅自己产后抑郁的不满:「每次我一说什么,你就说行了行了行了。抑郁就需要说出来,需要有人安抚。你这样我会更抑郁。」而他在摄像机后面,一言不发。


导演魏晓波,也是《生活而已》中的主人公


Figure(下简称F):在豆瓣,你回复留言说本人并不是片子里那样的,为什么你会这么说?


魏晓波(下简称魏):因为片子拍的都是家里的空间,尤其前两部,拍下来的应该是一个最丑陋的状态:穿着破破烂烂的、最宽松、最邋遢的衣服,而且说很多脏话。



我这片子做出来之后从来就没有看过,我没法面对片子里的那个我。生活中的我——出门,上课,或者和他人交往——肯定不是这样的。当然可能每个人都有那样脏的一面,但正常人不会把这一面掀开的。


F:你把这一面作为《生活而已》的主要内容,当成作品拿出来的理由是什么?


:大多数纪录作品中,拍一个人,总是要从他身上发掘点儿优秀品质,或者总是从一种特别正面的角度去拍。但拍片还是停留在拍一个中心思想,我觉得这样有点儿不适合我。


F:在镜头拍摄之下生活,是否也就带有了表演的成分?


:演的话比这个可要热闹多了。那时的生活确实有很多问题,然后和女朋友的关系也确实有很多冲突,现在有小孩之后平和很多了。


(但)其实片子里情绪比较激烈或者冲突比较明显的段落,都是剪出来的,是从好多素材中挑选出来的,那不是日常。


我自己也喜欢看冲突激烈一点儿的电影,所以当时尽量把它做成这个样子。还有人说我的片子像小津(安二郎),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他的那种风格是很平和的。


他的婚姻状况在湖南省内查不到,需要山东方面出具证明


F:所以说,实际上无论你的创作动机,还是在剪辑时的考量,其目标都不是要呈现日常,或者说是要把日常里不那么日常的状态提取出来。


:其实也是有点儿受洪尚秀给电影起名字的影响,他的片名都不是那么严肃、那么绝对,所以我就想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个「而已」,来进一步阐述我对这个片子的态度:不太想通过这个片子来表达什么,甚至也不是要否定什么。


我片子里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沉重或者多么艰难,还没到那个份儿上。


其实《生活而已》这个系列,表面上是拍家庭或者拍两个人,实际上它的内核还是我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我对于自己从一个年轻人过渡到要承担很多责任的成年人,是有一种抵触和排斥的,也由此产生了种种矛盾。这种矛盾应该每个人都会经历,我们可能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只是大家过了就忘了。


再往大了说,我对这些生活琐碎的抵触,对这种世俗的、现实的生活的抵触,来自它和我想象中的生活的差别。


F:那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


:可能会把生活想得更加诗意,或者是更加浪漫化一些,但现实是残酷的。



「人生没有那么简单」


作为纪录片创作者,魏晓波算得上颇有一些产出。还在大学就读的他,就将镜头对准了本校毕业班的男生,以片长将近三小时的《业余》(2008年制作完成)记录下了他们在课业之余的生活:聚在宿舍里看a片,诅咒校领导,抱怨大学荒废了时光,醉酒后的嬉闹,手握西瓜刀的争吵……一幅青春、荒芜、漫无目的的大学男生群像。


为定制T恤,讲价的学生


2009年制作完成的《北京》,魏晓波起初是想记录一个一心想要去北京的山东县城文艺青年的生活。但之后,片子内容,随着受访者人生道路的走向起了变化:颓废状态下的他,如何以不断和已婚及离异妇女「乱搞」,来自我安慰和自我消遣,又最终如何自醒的过程——让人联想到张竞生的《性史》。


一年后的《渔湾市》,则是魏晓波对于长沙摇滚圈(2005-2009年)的全景式记录:本地乐队、酒吧老板、摇滚音乐节组织者、打口碟贩子、乐评人,音乐爱好者聚在酒吧门口闲谈,外国女孩儿在演出散场后醉酒放歌……影片英文名The Sound and the City(声音与城市)可能更准确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在之后,突然将镜头对准自己的二人生活,而且一拍近十年,是他对于更广大的世界、更重大的议题不再有兴趣了吗?一个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的专业创作者,在这个短视频时代,与一众vlog博主又有和差别?


去网吧下载了电影回家看,是他们的一个消遣



F:以自己作为拍摄对象,是一个更容易的选择,还是更难的选择?


:更难的选择。因为如果拍别人的话,会有一种陌生感,会有一种去探索的欲望,而且拍出来的素材会有很多惊喜,很多预料之外。而且以别人作为拍摄对象,空间、场景更丰富,所以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拍自己就非常非常麻烦。


首先是日常生活其实是没有什么事情的,没有太大的波澜;而且空间也很单调,人也单调。开始做《生活而已》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有点儿不靠谱,因为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不会觉得这都是假的,或者觉得矫情或者恶心。


当时放映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些反馈,有人觉得片子里的都是假的,都是摆拍的。还有就是说我为了吸引眼球,把「拍自己」作为一个噱头。


其实大多数时候她不让我拍,我也没机会拍。比如说真正闹矛盾的时候,我们在争吵,如果情绪有很大的波动,我不可能去拍,她也不会让我拍。能够拍下来的都是抢着抓拍到的一些细节。


摄像机有时候能够让我在生活中变成一个观察者。


她在客厅里踱步,他们搬到了一所更好的公寓里



F:从开始创作《生活而已》,你似乎就没有再关注其他人的生活了?


:但是如果我开个小号的话,我也可以从社会性的角度给《生活而已》写评论。因为像我这样从农村考学出来,到城市定居,从零开始组建家庭、买房子,面临种种问题的人是很多的。


像我这种没有太多的社会标签或者说没有什么特色的人,是被忽略的;这种生活、这种日常琐碎,也是很缺失的。我并不是在以一种自恋的方式拍自己。


《生活而已1》放的时候,在现场有很多人特别生气:我满足了他们对坏人的一切想象。


说我是渣男,说我是一个特别不负责的人;说我特别没用,作为一个男人,该承担的东西也不承担;片子里脏话太多;说片子对女性是赤裸裸地侮辱;说我拿自己脱裤子这样一些镜头来哗众取宠……有一些人基本上直接站起来就是骂了。


现在如果有人这么骂的话,我也懒得去解释了。他们说的那些问题,我在剪的时候都是知道的。我既然把它做出来,我就知道自己要承担它带来的指责。但我不能因为害怕这种指责,我就不剪了;如果不把它剪进去的话,是不符合我对这个片子的主观认识的。


我是要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这个片子,把我对生活的看法,我在那个阶段对纪录片的看法,以及我想追求的那种粗糙的美学呈现出来。


过年,她和他一起回山东老家


F: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有很多人在用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在你看来,使单纯的生活记录和作品之间有所区别的,是什么?


:纪录片的长度随着媒体的变化,越来越短。现在如果拍这种五分钟或者更短的片子,从定义来讲,当然也是纪录片,也是作品,但是这种作品在我看来——我这个人可能还是比较传统,或者说比较古板——我觉得还是传统上的,有一个明确主题的,才算是纪录片。


而且所谓「主题」,并非仅仅是记录一个东西或者表现一个东西,那样未免有点儿太浅了。我觉得纪录片归根结底更像是一种哲学,是要去探讨人的问题,要探讨点儿人活着的意义才行。


F:你觉得《生活而已》里探讨的「人的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探讨这种生活有没有必要。像加缪,他直接说所有哲学要处理的就是一个问题——自杀。其实《生活而已》用了很大的篇幅尝试去判断,这种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生活既然已经是这个样子了,那么还有没有必要这样生活下去?


这就是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了。很多时候,人并不是如想象中的能够马上有一个新的选择,或者率性而活,没那么简单。人生就是这么麻烦。


图片来源:《生活而已1》《生活而已2》《生活而已3》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