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通訊員 桂運安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佈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爲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審稿人對該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稱讚這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工作”。

分佈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量子網絡作爲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着重要作用。當對多個空間分佈的參量進行測量時,分佈式量子傳感能夠實現超越經典統計極限的測量精度。然而,分佈式量子傳感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選擇並製備能夠實現對多個參量最優測量精度的量子糾纏態。研究表明,對於某類分佈式的最大糾纏態,理論上能夠達到最優測量精度,即海森堡極限。

研究團隊基於多光子量子糾纏,設計了最優測量方案,通過操縱六光子干涉儀,實驗演示了多個獨立的相移及其平均值測量。實驗結果顯示,利用分佈式糾纏態進行測量,其精度可以超越經典傳感器的理論極限。基於光子糾纏和相干性組合的方案,研究團隊進一步實驗演示了多個空間相移的線性組合測量。與僅利用粒子糾纏的方案對比,該方案不僅能夠增加可測量參數數量,還能提高測量精度。

該項工作成功實現了多參量分佈式量子傳感的原理性實驗驗證,評估了不同糾纏結構情況下的測量精度,驗證了糾纏結構對測量精度的增強效果,擴展了資源利用率和可測量的參量數量,朝分佈式量子傳感的實際應用邁出重要一步。

編輯:劉義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