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潜在四爷府为四爷出谋划策多年的邬思道,辅佐一位帝王的大愿终于在康熙去世后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历来帝王心术的逻辑和四爷本人的为人处事风格的原因,邬思道知道辅佐四爷夺得嫡位后自己将没有好果子吃,因此,邬思道也是提前计算好自己的后路的。在康熙去世当晚,宣布遗诏揭晓最终答案后,雍正就急着回府收拾府中一批见不得光的人,邬思道自然在内。不过,邬思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与雍正交手,经过几个回合后,由于邬思道主动接受了雍正的监视,雍正决定暂时放这位老伙伴一马。邬思道退隐的第一步是先到雍正的心腹,邬思道的半个学生李卫的府中暂时安身。尔后,在山西追比国库欠款忽悠朝廷的案子爆发后,邬思道有意为之下,结识了田文镜,经邬思道指点,田文镜破了该案子后,邬思道借机离开李卫投到田文镜门下。后来,邬思道在田文镜府中待了几年后,邬思道却因讨薪被田文镜赶走了,从此邬思道龙归大海。如题所问,田文镜为什么要赶走邬思道,真是付不起幕酬吗?私以为,要理解这个问题,需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详见下:

第一,邬思道的归隐路

四爷继位当晚,无论朝内朝外,都是充满杀机的一晚。朝廷内是尽一切可能压制住杀人的事情发生,因为朝廷需要稳定,需要江山稳固。但是朝廷外的四爷府却不一样,因为四爷府有太多的新皇秘密,稍微处置晚了一点,都可能对将来的皇权和朝局不利,因此与朝廷内不一样,四爷府是尽一切可能最快地将一些人杀了免绝后患,而邬思道是首当其冲的一位。不过,因为邬思道对帝王心术的理解和多年来对四爷的全面认识,邬思道自有他的保命手段。

邬思道保命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他既没有选择全隐,也没选择全不隐,而是选择可进可退的半隐。显然,若是一开始邬思道就选择全隐,那就显得太虚伪,太装了,分明是骗人的嫌疑,雍正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更重要的是,一来就想选择全隐,实际上就相当于和雍正说不接受他的监视,邬思道这样知道太多雍正底细的人不能被雍正监视,这是是绝对不行的,宁可杀之。当然,邬思道也没选择全不隐,是因为邬思道这样知道太多雍正底细的人,虽然接受了监视,但是不安分守己,企图在人群中招摇,这对雍正来说就是个祸害,比虚伪地答应全隐还可怕。而邬思道选择半隐就不一样了,其实上,那里是什么半隐,分明是邬思道为全身而退,又主动选择接受雍正的监视罢了,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邬思道,以自己残疾之身、先朝罪身、阴谋之才三不可用为由,隐藏了他自己的野心,期望尽快脱离京城是非之地,让雍正放下暂留身边徐图杀之的心思。实际上,若雍正是个宽仁老实的帝王,以邬思道的野心和智慧,肯定是希望在功臣名就之时,高居庙堂享受万人瞩目的荣耀的,只是“时运不济”遇上了雍正这么一个能力极强阴险的家伙,只能先保命要紧。退了去那里呢?摆在邬思道面前的困境是全隐全不隐都是不行的,那只能半隐,这半隐就很妙了。邬思道,以自己孑然一身和君臣感情深为由选择半隐,而且是去雍正的心腹和邬思道的半个学生的李卫手下,这样一来,既间接接受了雍正的监视,可保命,因为在李卫的手下被他监视雍正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对邬思道来说,在李卫眼下,不仅可以安安心心的活着,还可以有尊严的活着,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雍正再办一些事情。这要是在其他人手下,万万不可能的,在其他人手下,雍正暗示要监视的人,很可能不仅没好眼色活得没滋没味儿没尊严,甚至可能被暗害的。

经过邬思道合情合理、用情至深地“哀求”后,邬思道获得了半隐的批准。邬思道先是到了李卫府中,做个“半隐”的是师爷。在李卫府,可以说邬思道等于没隐,因为李卫的不成熟,许多事情邬思道还是知道的,邬思道的生活和在四爷府差不多,都是隐在幕后办事情的人。不过,这肯定不是邬思道想要的结果,毕竟他还在雍正的监视之下,这对于心高气傲的邬思道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只要还在雍正的监视之下,他的性命也都不完全属于他,所以很快邬思道就盯上了办事积极,同样是雍正的心腹有“逢君之好”的田文镜,并且借着李卫的面子和在山西诺敏案子档口上,在雍正的批准下,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府中做事。如此,邬思道的隐退之路更近一步了。

雍正:“邬先生在你那儿还好吗?” 李卫:“很好。除了奴才有事儿找他请教请教,平时他总是待在院子里哪儿也不去。” 雍正:“听说他想到田文镜的幕府里去,有这回事吗?” 李卫:“这是奴才们在太原见到田文镜时说的一句玩笑话。” 雍正:“田文镜那儿也确实需要这么个人。如果邬先生愿意,就让他去待一阵子。帮田文镜在河南站稳了脚跟,再到你那儿去也可以。” 李卫:“是。”

当然,此时的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府中,仍然是在田文镜的监视之下,而且,极有可能,十三爷送给他的那个侍女如月也是一双盯着邬思道的眼睛。因为在邬思道与田文镜商量去他府上的事情,李卫还没上报,雍正居然就已经“听说了”,而当时也就那么几个人。显然,李卫还没上报,田文镜不知道邬思道的来历没必要上报,那么要提前上报的人只有一个如月一个人了。尽管如此,但总的来说,邬思道从李卫府到田文镜府是他全隐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邬思道为什么选择投到田文镜府中?

邬思道想要从半隐过渡到全隐,自然是先要一步一步地逃离雍正的监视的。在雍正的铁杆心腹李卫那里,虽然说李卫对他毕恭毕敬,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一旦雍正下旨要他命,李卫也是绝不会手软的,如同年羹尧一般,不问该不该,只问雍正要不要而已。因此,邬思道必须要离开李卫才可更安全一些,也才可进一步实施自己全隐的计划。所以,机缘巧合之下,邬思道借着机会,选择到田文镜府里。显然,邬思道有许多路子可选,但为什么要选择投到田文镜府中呢?其实,邬思道选择到田文镜府中,好处太多了,见下:

其一,田文镜是雍正的心腹,但是田文镜对邬思道不清不楚。田文镜可以说比邬思道还早进了四爷的门,只是由于田文镜没功名进步慢,加上四爷用人防止下人过多关联的原则,以及邬思道一直隐在四爷府背后的原因,所以此二人才没能相识。雍正是绝对相信田文镜的,对邬思道要去田文镜府中这件事自然不会有多大阻碍。而田文镜对邬思道不清不楚,这与李卫对邬思道知根知底相比,对邬思道来说就非常有利了。如此之下,邬思道可以在他身上用计,田文镜对邬思道也不至于太毕恭毕敬,暗藏冲突也暗藏机会。

其二,田文镜“上进心”强,且多有“逢君之好”。田文镜的上进心之强,很容易看出来来。尤其是因为田文镜没有漂亮的功名,仕途不顺,他为人做官多有拼命证明自己和别人相差无几的嫌疑,因此田文镜也特别能够抓住雍正的喜好,为人办事,多有逢迎雍正的喜好。而邬思道对四爷的认知之深远远超过了田文镜,如此,邬思道既可以是田文镜的得力助手,也可以是田文镜仕途上的拦路虎,当然邬思道不至于这么做,他只是想要借田文镜退隐而已。邬思道借着田文镜“逢君之好”,讨好了田文镜,也是讨好了雍正。这为他全身退隐之后,此二人念及他的好,不至于他过于为难他,到处不择手段的抓取他。

其三,田文镜办事太卖力。办事太卖力,显然对上司来说通常是很好的,办事给力而且因为太过专业心思少便于驾驭。但是,办事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尤其是在官场中。因为,办事越多,出错也越多,越容易被收拾,同时,你越能干就显得别人越无能,自然树敌。田文镜就是这种办事太卖力的人,自然他的仕途容易垮台,邬思道选择跟田文镜,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看上了这种暗藏的机遇。一旦田文镜垮台,自然树倒猢狲散,他的机遇也就来了。

其四,田文镜太一根筋,重原则。重原则,一根筋,对于单打独斗的人来说,大概率是好品质。但是在官场绝对不是好品质,重原则、一根筋的人,不会和光同尘,自然仕途就很危险,非常容易垮台。田文镜就是这样的人,关键时刻连李绂那样几十年交情的人都翻脸不认人,这就有点过分了,若不是有雍正这样的铁骨头皇帝护着,田文镜的仕途可以说举步维艰。邬思道选择田文镜,自然有希望田文镜垮台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希望借着田文镜一根筋重原则的特点,触碰他的原则,好给自己退出找个合适的理由。

其五,田文镜太清廉。田文镜清廉,自然自外于其他同僚,如此仕途不稳,同时因为他的清廉,自然手头拮据,就如剧中一样,被活成叫花子一样的官,邬思道关键时候恶心他一下,就可借机会脱身而去了。

总之,邬思道选择田文镜,就是看到田文镜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其中暗藏着邬思道全身而退的机会。 田文镜:“邬先生,什么时候,你就这样巴巴地向我讨债?” 邬思道:“东翁这话不对。邬某不是讨债,是讨工钱。去年的幕酬你欠我二千两,说好了到西北运了粮草回来就付,结果没给。今年上半年的幕酬该付四千两你只给了二千两,现在上半年都快过去了,眼看又要发大水,弄得不好,邬某这四千两幕酬被黄河一场大水卷了去,东翁,你叫我喝黄泥汤呀?” 田文镜:“总要我有钱才能付你,现在你就是杀了我也是没钱。” 邬思道:“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昨天你还进了一注火耗银子—— 一共是五千两,对不对?” 田文镜来:“噢?五千两银子你就要拿走四千两?这么大的衙门,这么多人吃饭,这样大的开支,你叫我怎么办?” 邬思道:“这我管不着,没有这么大的塘,就不要养这么多的鱼。总之,我的钱你得付。” 田文镜:“罢了罢了!你这条鱼太大了,我养不活!来呀!带他到账房去,从昨天那五千两银子里付四千两给他,然后打发他走。”

第三,田文镜真的付不起幕酬吗?

剧中,我们看到邬思道是因为向田文镜讨工资,而被“一贫如洗”的田文镜扫地出门的。真的是因为田文镜付不起幕酬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先聊聊雍正时期巡抚的一年收入,按照雍正十二年的数据,巡抚年俸禄155两,养廉银12000两,再加上“三节两寿”、冰敬、炭敬等福利,不算其他灰色收入,算笔糊涂帐一年账面上的收入,满打满算最多不过30000两。看起来确实很多,但是别忘了,这巡抚还要养家养府里上上下下办事的非在编人员的,如此不吃拿卡要,几乎不大可能支持一个衙门的开支的,只能咬着牙过苦日子。更别提官场中那些上下打点费、交际费什么的了,那是无底洞。

而田文镜这个清官,坚决表态不做贪官的雍正左膀右臂,自然不可能有灰色收入。所以,田文镜的收入,30000两是远远达不到的。而邬思道一个师爷,他因为碍着李卫的面子开了年俸8000两,这对田文镜来说几乎是最大的开支了。因此,完全可以说,田文镜是真的是付不起邬思道的幕酬的。所以,在邬思道有意恶心他时,田文镜恼羞成怒直接将他送走。

当然不能说田文镜赶走邬思道完全是因为付不起幕酬的,因为付不起幕僚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接受邬思道是因为李卫的面子和企图破山西诺敏案子邀功的,但是因此付了那么高的费用,自然是不开心的,毕竟他们没什么交情,只是谈钱的合作关系而已,实际上用完了也确实差不多就可以扔了,差的只是一个理由。另外,田文镜赶走邬思道,更多的是因为邬思道需要借他手,暗中利用他,将自己推向远离雍正的江湖,所以必然多处和田文镜做对,恶心他,希望他能赶自己走,也就是说其实上田文镜赶走邬思道的种子早就生根发芽了。付不起幕酬,只是邬思道和田文镜两人的借口。

田文镜赶走邬思道一句话说就是,双方都是以幕酬为借口,暗中达成自己的目的罢了。当然,邬思道如此高的幕酬费,对田文镜这样邀名的清官来说,确实也是付不起的。 雍正:“你这儿的事,朕全知道了。只是还有个人,朕想见上一见。” 田文镜:“谁?” 雍正:“邬先生。” 田文镜:“快!多派人手,四条驿道同时去追,一定要把邬先生追回来!” 雍正:“不要找了。” 田文镜:“皇上?” 雍正:“找也找不到了。” 田文镜:“皇上,这邬先生?????”

结语

综上所述,田文镜赶走邬思道,确实有付不起幕酬的因素,但不仅仅是付不起幕酬。更多的是,双方利益的较量,当然主要还是邬思道为实现自己全隐而暗中利用田文镜。对邬思道来说,圆满达成心愿;对田文镜来说,却因为8000两银子和心里的不满,无意间丢失了替雍正监视邬思道这么一个重要任务的好差事,损失太大。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田文镜#雍正#李卫收藏

四爷继位当晚,无论朝内朝外,都是充满杀机的一晚。朝廷内是尽一切可能压制住杀人的事情发生,因为朝廷需要稳定,需要江山稳固。但是朝廷外的四爷府却不一样,因为四爷府有太多的新皇秘密,稍微处置晚了一点,都可能对将来的皇权和朝局不利,因此与朝廷内不一样,四爷府是尽一切可能最快地将一些人杀了免绝后患,而邬思道是首当其冲的一位。不过,因为邬思道对帝王心术的理解和多年来对四爷的全面认识,邬思道自有他的保命手段。

邬思道保命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他既没有选择全隐,也没选择全不隐,而是选择可进可退的半隐。显然,若是一开始邬思道就选择全隐,那就显得太虚伪,太装了,分明是骗人的嫌疑,雍正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更重要的是,一来就想选择全隐,实际上就相当于和雍正说不接受他的监视,邬思道这样知道太多雍正底细的人不能被雍正监视,这是是绝对不行的,宁可杀之。当然,邬思道也没选择全不隐,是因为邬思道这样知道太多雍正底细的人,虽然接受了监视,但是不安分守己,企图在人群中招摇,这对雍正来说就是个祸害,比虚伪地答应全隐还可怕。而邬思道选择半隐就不一样了,其实上,那里是什么半隐,分明是邬思道为全身而退,又主动选择接受雍正的监视罢了,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邬思道,以自己残疾之身、先朝罪身、阴谋之才三不可用为由,隐藏了他自己的野心,期望尽快脱离京城是非之地,让雍正放下暂留身边徐图杀之的心思。实际上,若雍正是个宽仁老实的帝王,以邬思道的野心和智慧,肯定是希望在功臣名就之时,高居庙堂享受万人瞩目的荣耀的,只是“时运不济”遇上了雍正这么一个能力极强阴险的家伙,只能先保命要紧。退了去那里呢?摆在邬思道面前的困境是全隐全不隐都是不行的,那只能半隐,这半隐就很妙了。邬思道,以自己孑然一身和君臣感情深为由选择半隐,而且是去雍正的心腹和邬思道的半个学生的李卫手下,这样一来,既间接接受了雍正的监视,可保命,因为在李卫的手下被他监视雍正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对邬思道来说,在李卫眼下,不仅可以安安心心的活着,还可以有尊严的活着,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雍正再办一些事情。这要是在其他人手下,万万不可能的,在其他人手下,雍正暗示要监视的人,很可能不仅没好眼色活得没滋没味儿没尊严,甚至可能被暗害的。

经过邬思道合情合理、用情至深地“哀求”后,邬思道获得了半隐的批准。邬思道先是到了李卫府中,做个“半隐”的是师爷。在李卫府,可以说邬思道等于没隐,因为李卫的不成熟,许多事情邬思道还是知道的,邬思道的生活和在四爷府差不多,都是隐在幕后办事情的人。不过,这肯定不是邬思道想要的结果,毕竟他还在雍正的监视之下,这对于心高气傲的邬思道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只要还在雍正的监视之下,他的性命也都不完全属于他,所以很快邬思道就盯上了办事积极,同样是雍正的心腹有“逢君之好”的田文镜,并且借着李卫的面子和在山西诺敏案子档口上,在雍正的批准下,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府中做事。如此,邬思道的隐退之路更近一步了。

雍正:“邬先生在你那儿还好吗?” 李卫:“很好。除了奴才有事儿找他请教请教,平时他总是待在院子里哪儿也不去。” 雍正:“听说他想到田文镜的幕府里去,有这回事吗?” 李卫:“这是奴才们在太原见到田文镜时说的一句玩笑话。” 雍正:“田文镜那儿也确实需要这么个人。如果邬先生愿意,就让他去待一阵子。帮田文镜在河南站稳了脚跟,再到你那儿去也可以。” 李卫:“是。”

当然,此时的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府中,仍然是在田文镜的监视之下,而且,极有可能,十三爷送给他的那个侍女如月也是一双盯着邬思道的眼睛。因为在邬思道与田文镜商量去他府上的事情,李卫还没上报,雍正居然就已经“听说了”,而当时也就那么几个人。显然,李卫还没上报,田文镜不知道邬思道的来历没必要上报,那么要提前上报的人只有一个如月一个人了。尽管如此,但总的来说,邬思道从李卫府到田文镜府是他全隐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邬思道为什么选择投到田文镜府中?

邬思道想要从半隐过渡到全隐,自然是先要一步一步地逃离雍正的监视的。在雍正的铁杆心腹李卫那里,虽然说李卫对他毕恭毕敬,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一旦雍正下旨要他命,李卫也是绝不会手软的,如同年羹尧一般,不问该不该,只问雍正要不要而已。因此,邬思道必须要离开李卫才可更安全一些,也才可进一步实施自己全隐的计划。所以,机缘巧合之下,邬思道借着机会,选择到田文镜府里。显然,邬思道有许多路子可选,但为什么要选择投到田文镜府中呢?其实,邬思道选择到田文镜府中,好处太多了,见下:

其一,田文镜是雍正的心腹,但是田文镜对邬思道不清不楚。田文镜可以说比邬思道还早进了四爷的门,只是由于田文镜没功名进步慢,加上四爷用人防止下人过多关联的原则,以及邬思道一直隐在四爷府背后的原因,所以此二人才没能相识。雍正是绝对相信田文镜的,对邬思道要去田文镜府中这件事自然不会有多大阻碍。而田文镜对邬思道不清不楚,这与李卫对邬思道知根知底相比,对邬思道来说就非常有利了。如此之下,邬思道可以在他身上用计,田文镜对邬思道也不至于太毕恭毕敬,暗藏冲突也暗藏机会。

其二,田文镜“上进心”强,且多有“逢君之好”。田文镜的上进心之强,很容易看出来来。尤其是因为田文镜没有漂亮的功名,仕途不顺,他为人做官多有拼命证明自己和别人相差无几的嫌疑,因此田文镜也特别能够抓住雍正的喜好,为人办事,多有逢迎雍正的喜好。而邬思道对四爷的认知之深远远超过了田文镜,如此,邬思道既可以是田文镜的得力助手,也可以是田文镜仕途上的拦路虎,当然邬思道不至于这么做,他只是想要借田文镜退隐而已。邬思道借着田文镜“逢君之好”,讨好了田文镜,也是讨好了雍正。这为他全身退隐之后,此二人念及他的好,不至于他过于为难他,到处不择手段的抓取他。

其三,田文镜办事太卖力。办事太卖力,显然对上司来说通常是很好的,办事给力而且因为太过专业心思少便于驾驭。但是,办事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尤其是在官场中。因为,办事越多,出错也越多,越容易被收拾,同时,你越能干就显得别人越无能,自然树敌。田文镜就是这种办事太卖力的人,自然他的仕途容易垮台,邬思道选择跟田文镜,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看上了这种暗藏的机遇。一旦田文镜垮台,自然树倒猢狲散,他的机遇也就来了。

其四,田文镜太一根筋,重原则。重原则,一根筋,对于单打独斗的人来说,大概率是好品质。但是在官场绝对不是好品质,重原则、一根筋的人,不会和光同尘,自然仕途就很危险,非常容易垮台。田文镜就是这样的人,关键时刻连李绂那样几十年交情的人都翻脸不认人,这就有点过分了,若不是有雍正这样的铁骨头皇帝护着,田文镜的仕途可以说举步维艰。邬思道选择田文镜,自然有希望田文镜垮台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希望借着田文镜一根筋重原则的特点,触碰他的原则,好给自己退出找个合适的理由。

其五,田文镜太清廉。田文镜清廉,自然自外于其他同僚,如此仕途不稳,同时因为他的清廉,自然手头拮据,就如剧中一样,被活成叫花子一样的官,邬思道关键时候恶心他一下,就可借机会脱身而去了。

总之,邬思道选择田文镜,就是看到田文镜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其中暗藏着邬思道全身而退的机会。 田文镜:“邬先生,什么时候,你就这样巴巴地向我讨债?” 邬思道:“东翁这话不对。邬某不是讨债,是讨工钱。去年的幕酬你欠我二千两,说好了到西北运了粮草回来就付,结果没给。今年上半年的幕酬该付四千两你只给了二千两,现在上半年都快过去了,眼看又要发大水,弄得不好,邬某这四千两幕酬被黄河一场大水卷了去,东翁,你叫我喝黄泥汤呀?” 田文镜:“总要我有钱才能付你,现在你就是杀了我也是没钱。” 邬思道:“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昨天你还进了一注火耗银子—— 一共是五千两,对不对?” 田文镜来:“噢?五千两银子你就要拿走四千两?这么大的衙门,这么多人吃饭,这样大的开支,你叫我怎么办?” 邬思道:“这我管不着,没有这么大的塘,就不要养这么多的鱼。总之,我的钱你得付。” 田文镜:“罢了罢了!你这条鱼太大了,我养不活!来呀!带他到账房去,从昨天那五千两银子里付四千两给他,然后打发他走。”

第三,田文镜真的付不起幕酬吗?

剧中,我们看到邬思道是因为向田文镜讨工资,而被“一贫如洗”的田文镜扫地出门的。真的是因为田文镜付不起幕酬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先聊聊雍正时期巡抚的一年收入,按照雍正十二年的数据,巡抚年俸禄155两,养廉银12000两,再加上“三节两寿”、冰敬、炭敬等福利,不算其他灰色收入,算笔糊涂帐一年账面上的收入,满打满算最多不过30000两。看起来确实很多,但是别忘了,这巡抚还要养家养府里上上下下办事的非在编人员的,如此不吃拿卡要,几乎不大可能支持一个衙门的开支的,只能咬着牙过苦日子。更别提官场中那些上下打点费、交际费什么的了,那是无底洞。

而田文镜这个清官,坚决表态不做贪官的雍正左膀右臂,自然不可能有灰色收入。所以,田文镜的收入,30000两是远远达不到的。而邬思道一个师爷,他因为碍着李卫的面子开了年俸8000两,这对田文镜来说几乎是最大的开支了。因此,完全可以说,田文镜是真的是付不起邬思道的幕酬的。所以,在邬思道有意恶心他时,田文镜恼羞成怒直接将他送走。

当然不能说田文镜赶走邬思道完全是因为付不起幕酬的,因为付不起幕僚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接受邬思道是因为李卫的面子和企图破山西诺敏案子邀功的,但是因此付了那么高的费用,自然是不开心的,毕竟他们没什么交情,只是谈钱的合作关系而已,实际上用完了也确实差不多就可以扔了,差的只是一个理由。另外,田文镜赶走邬思道,更多的是因为邬思道需要借他手,暗中利用他,将自己推向远离雍正的江湖,所以必然多处和田文镜做对,恶心他,希望他能赶自己走,也就是说其实上田文镜赶走邬思道的种子早就生根发芽了。付不起幕酬,只是邬思道和田文镜两人的借口。

田文镜赶走邬思道一句话说就是,双方都是以幕酬为借口,暗中达成自己的目的罢了。当然,邬思道如此高的幕酬费,对田文镜这样邀名的清官来说,确实也是付不起的。 雍正:“你这儿的事,朕全知道了。只是还有个人,朕想见上一见。” 田文镜:“谁?” 雍正:“邬先生。” 田文镜:“快!多派人手,四条驿道同时去追,一定要把邬先生追回来!” 雍正:“不要找了。” 田文镜:“皇上?” 雍正:“找也找不到了。” 田文镜:“皇上,这邬先生?????”

结语

综上所述,田文镜赶走邬思道,确实有付不起幕酬的因素,但不仅仅是付不起幕酬。更多的是,双方利益的较量,当然主要还是邬思道为实现自己全隐而暗中利用田文镜。对邬思道来说,圆满达成心愿;对田文镜来说,却因为8000两银子和心里的不满,无意间丢失了替雍正监视邬思道这么一个重要任务的好差事,损失太大。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