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朝的建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顺应时代潮流,地利有相应资源依托,人和代表着团队团结,最好团队成员个个优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然而,取代秦朝统治的刘邦和项羽却都不是读书人。

不但刘邦不是读书人,他从沛县带出来的班子里也大多是“泥腿子”:樊哙是个杀狗卖肉的屠夫;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偶尔还去丧礼上客串吹鼓手;夏侯婴是车夫;地位最高的萧何和曹参也不过是县里的小办事员。

这些人在当时都属于社会的底层,既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什么见识,他们是靠着什么从秦末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问鼎天下的呢?

首先,这些人都有不俗的个人能力。樊哙虽然是个屠夫,但他勇武过人、无所畏惧,能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是天生的将才。萧何作为团队的大脑,不但公文写得好,而且很会收拢人心,擅长后勤工作。夏侯婴车驾的好,在危急时刻数次载着刘邦死里逃生,是一名出色的好“司机”。而作为团队领袖的刘邦,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知人善用,把自己的这些好朋友们放在他们擅长的位置上,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然,个人能力仅仅是基础,所谓万丈高台,起于累土,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从公元前209年刘邦起义到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些开国功臣们在连年的战争中不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为杰出的军政领导,为大汉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他们具有极其强大的精神韧性。由于都是底层出身,刘邦的团队根本不害怕失败。事实上,在秦末战争中刘邦的军队数次被项羽打败,但是部队打散了,领导核心却从没散过。正是在这些知心朋友不离不弃的支持下,刘邦才一次次重新站了起来,赢得了楚汉争霸的最终胜利。相比之下,贵族出身的项羽在兵败乌江之时拒绝南渡,留下一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后自刎,就显得心理太脆弱了。

最后,他们应当感谢那个动荡而又伟大的时代。正是那个时代,让他们有机会在纷乱的舞台上一展风采,成就一番伟业。试想一下,如果刘邦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也许只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每日混迹在沛县的街头,平凡地度过一生。

总之,成功的因素因时代的局限而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从古至今从未变过的,那就是个人的努力。只有不断的增长能力、磨炼意志,才能达到曾经意想不到的高度。

关注我,带你领略更多历史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