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瀾是黃埔系骨幹之一,是黃埔軍校三期畢業。戴安瀾軍校畢業後,就走上了革命救國的道路。戴安瀾在抗日戰爭中戰功顯赫,參加過北伐戰爭、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崑崙關戰役。1942年,戴安瀾奉命率200師作爲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在緬作戰中,取得同古會戰、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5月26日下午,戴安瀾將軍在緬北茅邦村壯烈殉國。

戴安瀾犧牲後,大家在他身上發現了寫給妻子的,還沒有時間寄出去的遺書,遺言爲國獻身光榮“爲國戰死,事極光榮。”戴將軍的妻子王荷馨在家苦等,等到的卻是丈夫戰死的噩耗。王荷馨和戴安瀾有四個子女,戴將軍犧牲的時候小兒子尚在襁褓之中。王荷馨強忍悲痛,撫養四個孩子成人,終身沒有改嫁。更讓人動容的是,王荷馨在困難時期,還將政府給的撫卹金全部捐出辦學。

關注英雄,關注英雄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去看看戴安瀾和妻子王荷馨的故事。

1927年,戴安瀾與王荷馨結爲伉儷。

戴安瀾和王荷馨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荷馨生於1907年,和戴將軍是老鄉,一樣都是安徽無爲人,都是貧苦出身的農村孩子。兩個人從小就認識,一起長大的他們可以說是兩小無猜了,雙方父母見狀便爲二人定下親事。

1927年,戴安瀾與王荷馨結爲伉儷。這個時候的戴安瀾黃埔軍校畢業,已經由一個農家子弟成爲了年輕的軍官,但是他卻沒有嫌棄還是普通農村婦女的妻子,還是按照約定與王荷馨結婚。王荷馨是窮人家的孩子,在結婚前只有一個隨意取的小名,連正式名字都沒有。她的名字還是戴安瀾爲她取的,只是一開始戴安瀾爲她取的名字是王荷心,後來才改爲王荷馨。

戴安瀾與王荷馨感情很好,兩個人育有三男一女四個孩子:長子戴覆東,意思要覆滅東洋,打敗日本;次子戴靖東,意思是要平靖東洋鬼子;幼子戴澄東,意思是要澄清東洋鬼子;女兒戴藩籬,意思是要築起一道藩籬,不讓日寇進來。戴安瀾將軍一生都在爲趕走日本侵略者而奮鬥,從戴將軍給孩子取名就看的出來,他對日本侵略者充滿了仇恨,希望早點趕走他們。

戴將軍告別妻兒,奔赴緬甸戰場。

戴安瀾的妻子王荷馨沒有文化,戴安瀾不僅沒有嫌棄,還買來書和筆,抽出時間教妻子認字讀書。王荷馨很聰明,學習又刻苦,再加上戴安瀾的耐心教導,不到一年時光,她便能夠自己讀書看報,還能給丈夫寫信了。戴安瀾去世的時候,曾經目不識丁的王荷馨已經能夠自己寫輓聯了。

戴安瀾和妻子對孩子的管教特別嚴格,從來不準孩子們搞特殊化。戴安瀾入駐全州時,衛兵向戴安瀾的長子覆東 “立正”、“敬禮”,稱他爲“少爺”。戴安瀾聽到後狠狠批評了自己的孩子,並且向衛兵反覆強調說:“以後我的家屬、孩子來師部,不要喊‘立正’,行軍禮。對我的孩子不要稱他們‘少爺’、‘小姐’,直呼他們的名字就可以了。”

戴安瀾一家六口其樂融融,小日子過得很是溫馨。可是戰亂年代,大部分的民衆過得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戴將軍又豈能偏安一隅。戴安瀾原名戴炳陽,在外敵入侵,祖國危難之時,他爲自己改名爲戴安瀾,意思就是表達自己鎮狂飆於原野,挽巨瀾於既倒,誓死振興中華的凌雲壯志。

戴安瀾敢打敢拼,取得赫赫戰功,也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1939年,戴安瀾接替杜聿明,成爲王牌師200師師長,這是當時對外承認的唯一的機械化師,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

1942年,抗日戰爭進行到關鍵時期,英國、美國數次要求我國組建遠征軍對抗日本,民國政府於是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一年的2月,戴安瀾率領第200師作爲遠征軍的先遣部隊緊急奔赴緬甸戰場。這個時候,王荷馨帶着一家老小居住在雲南昆明。出發前,戴安瀾回家看了他們。短暫的見面後,戴安瀾返回軍營,奔赴緬甸戰場。這一次見面,是戴將軍和家人的永別。

戴將軍戰死,遺言爲國戰死光榮。

戴安瀾率領第200師作爲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收復棠吉等戰績。同古保衛戰是緬甸防禦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戰鬥。戴安瀾率領200師是孤軍作戰,後援困難,但是戴將軍決心誓死抵禦到底。

戴安瀾給妻子王荷馨寫了遺書,遺言爲國戰死光榮:

餘此次奉命固守東瓜(東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爲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爲戴安瀾叔祖父戴端甫,知名愛國人士。戴安瀾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端公於廣西全州病逝,戴安瀾因奉命遠征,未能親臨送葬。)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後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籬、澄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幾年,即可有福,自有出頭之日矣。望勿以我爲念,我要部署殺敵,時間太忙,望你自重,並愛護諸兒,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聞。生活費用,可與志川、子模、爾奎三人洽取,因爲他們經手,我亦不知,想他們必能本諸良心,以不負我也。

緬甸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1942年5月,中英盟軍全面潰敗。戴安瀾帶部隊進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游擊,計劃返回國內。不過,戴安瀾在撤退時遭遇日軍伏擊,不幸中彈。抗戰年代,軍醫不多,醫療條件非常差。戴安瀾身負重傷得不到很好的治療,被人抬在擔架上還要指揮作戰,戴安瀾心力交瘁,幾次昏厥。1942年5月26日下午5時,戴安瀾傷重去世,年僅38歲 。

王荷馨捐出全部撫卹金,終身未改嫁。

戴安瀾去世後,衆將士悲痛不已,他們冒死抬着戴安瀾的靈柩,長途跋涉回到國內。1942年7月,戴安瀾的靈柩運抵廣西全州,上萬人爲壯烈殉國的抗日英雄戴安瀾舉行隆重的安葬悼念儀式。1942年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爲陸軍中將。1942年10月29日,美國政府向戴安瀾頒授懋績勳章一枚,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1943年4月1日,蔣介石委託李濟深主持,爲戴安瀾在廣西全州湘山寺前舉行國葬。1943年的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於安徽蕪湖小赭山。戴將軍和日軍一生苦戰,終於回家了。

戴將軍犧牲的時候,他的小兒子尚在襁褓之中。爲了讓王荷馨安心撫養四個孩子,國民政府給她發了二十萬法幣的撫卹金。這是一筆鉅款,要知道當時建造一個協和醫院,造價也不過一百萬法幣。

王荷馨不僅要拉扯四個孩子,還要照顧公婆以及戴家親族二三十口人,是急需這筆錢的。可是這是丈夫用生命換來的,丈夫生前一直關心教育,深明大義的她決定拿這筆錢辦學。杜聿明軍長也提倡辦學校以祀國忠烈,王荷馨將20萬元法幣的撫卹金全部拿出來,並積極奔走,在廣西全州開辦私立安瀾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44年,日軍逼近全州,學校遷走。後來該校幾經遷移,成爲現在的安徽省蕪湖第二中學的前身,也就是“安瀾中學”。

1949年,有人要王荷馨帶着孩子們跟着撤離,但是她拒絕了,她說:“我的丈夫葬在哪裏,我一輩子就帶着孩子在哪裏,決不離開他。”

戴將軍犧牲的時候,王荷馨只有35歲,可是她一生都沒有改嫁。王荷馨捐出了全部的撫卹金辦學,還培養了四個非常優秀的孩子。戴將軍大兒子戴復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後到同濟大學任教,設計了近百項工程;二兒子戴靖東,曾任南京理工學院教授;小兒子戴澄東,曾任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也是高級工程師;女兒戴藩籬受父親影響,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

1971年,王荷馨去世,孩子們將她的骨灰移至安徽蕪湖,和戴將軍合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