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韓小黃

互聯網的發展爲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大的便利,但伴隨着技術的更迭,信息安全問題始終蛇隨棍上,風險與機遇相伴相生。

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各大平臺早就於暗處展開了一場不爲人知的黑灰產狙擊戰。

詐騙,從電信到互聯網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發展的A面,是信息改變生活、信息創造價值。那麼伴隨着技術帶來的美好生活改變,外界也不得不注意到隱藏在暗處不爲人知的B面——嚴峻的信息安全問題。

“你好,在嗎?”

“您的社保卡涉嫌洗黑錢……”

“我們提供五到十萬的小額貸款,利息特別低……”

電信時代,因隱私泄露導致的詐騙案件就不勝枚舉,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段隨着平臺形式的變化,也愈發變本加厲。

今年10月,哈爾濱市公安局剛剛破獲了一起跨省“微商詐騙”案件,嫌疑人以朋友圈販賣名錶爲由前後非法所得近百萬元。而類似的相關案件比比皆是,今年9月,陝西仙居警方破獲了一起“面膜微商”詐騙團伙,犯罪團伙以科技公司的概念包裝自己,在社交平臺招收代理商,但其營造出來的所謂買家和賣家均爲同一人。警方披露,僅4個月內,全國就有1000多人因此中招,被騙金額從199元到數萬元不等。

刷單、代理這些因社交平臺、電商平臺而興起的詐騙現象已經十分嚴峻。

AI藍媒匯發現,在黑貓投訴上搜索“微商”,與其相關的投訴消息達到11446條,與“刷單”相關的投訴結果達到9289條。

另一個公開數據是,目前流行於大學生羣體的電信詐騙種類中,兼職刷單佔比高達33%,冒充好友佔比22%,網絡購物佔比14%,冒充客服佔比10%,充值返現佔比7%,遊戲交易佔比7%,網絡貸款佔比3%,其他佔比4%。

網絡黑產無所不在,一方面警示用戶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另一方面也倒逼整個行業的集體思考,除了依靠政府監管,平臺自身究竟能爲防範網絡安全、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做些什麼?

平臺率先承擔自治責任

值得慶幸的是,行業第一時間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面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部分頭部平臺也意識到需要率先承擔自治責任。

以電商巨頭淘寶爲例,其在去年推行鍼對網店的稽查系統時,注意到在平臺內部存在的一整條“炒信”黑色產業鏈,利用店主急於提高店鋪信譽的需求進行勒索、詐騙等現象。通過自查發現問題後,淘寶就利用自身平臺技術對網站進行清查,並聯合警方、工商部門共同打擊違法犯罪行爲。

包括對當下流行的刷單問題,淘寶也始終通過完善大數據模型,對刷單行爲進行實時監控,儘可能從根源上防治刷單行爲的擴大和猖獗。

另一個走在監管前面的平臺就是抖音。

衆所周知,抖音在日前因“假靳東事件”在行業內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波,業內也圍繞短視頻平臺誕生的新型詐騙手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在這期間,抖音作爲涉事平臺也率先針對該事件進行了相關自查自治。

AI藍媒匯注意到,事件爆發之後,抖音在其主站頁面緊急上線了用戶搜索提示,在結果頁的明顯位置提醒用戶注意區分異常帳號,最大程度做到警示作用。

另一方面,據抖音在平臺治理開放日上公開數據顯示,事件爆發後,抖音安全中心針對假靳東相關帳號進行了及時速清,2天內清查了5000+疑似靳東仿冒帳號,完成下架話題143個,召回並處理了問題存量視頻195w。

據AI藍媒匯瞭解,實際上抖音早在今年4月份就開啓了“仿冒名人”的打擊專項,只不過在項目的前兩個階段,抖音針對的是“侵犯明星肖像名譽權”的侵權帳號,以及“以快速漲粉和直播帶貨變現爲目的的電商黑產”。

在半年時間裏,抖音針對“仿冒名人”問題上線了數十條風控策略模型打擊冒充名人帳號,前後召回了超過30萬的問題帳號。

截至目前,抖音安全中心已經封禁了黑產作弊帳號7萬餘個、重置仿冒資料用戶3萬餘個、處理問題視頻超過400萬條。

分層治理:以防爲先

可以看出,此次因爲“假靳東事件”觸發的緊急治理措施只是肉眼可見的冰山一角,大量由平臺主導的自治工作往往是隱藏在海平面下碩大的冰山主體。

對於行業裏很多公司的安全團隊來說,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隱藏在公開事件背後,甚至是發生在公開事件之前的。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保障不發生意外事件,一旦發生了說明工作是存在問題的,而不發生工作,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是不爲人知的。

黑灰產狙擊工作就是典型的安全工作,但打擊黑灰產,即便是不被看到,也都是希望跑在違法違規行爲與內容之前。

以“冒充名人”詐騙的事情爲例,在上個月雙11活動期間,就出現了類似的“假冒客服詐騙”行爲,主要表現就是在明星直播間“假冒客服”,溝通用戶實施退款詐騙。抖音安全中心在日常巡查中看到了此類詐騙的苗頭之後,迅速上線了相關打擊的策略模型,打擊相關賬號,從源頭攔截此類詐騙行爲。

從治理邏輯上來看,抖音安全中心是以“防”爲先,利用技術對抗攔截,將大量工作安置於後臺,儘可能做到不被前臺感知,因爲一旦感知,就代表有用戶可能受傷害。

而這種以“防”爲先,在後臺的工作,往往不爲人知。

今年4月,抖音安全中心成立了“冒充名人打擊專項”,梳理了平臺上仿冒名人的問題現狀,整理出900多位容易被仿冒的明星名單,聯動公司明星垂類相關負責人進行實時維護與信息聯動,保證明星帳號輸出內容的真實性。

與此同時建立針對冒充名人行爲的打擊標準、搭建專項審覈隊列、訓練仿冒名人模型、制定問題帳號和視頻召回策略,針對用戶資料仿冒、視頻仿冒等行爲進行梯度打壓。

也就是說,在“假靳東事件”爆發之前,“冒充名人專項”活動就已經爲特殊輿情事件完成了大量的奠基工作。今年6月到事件爆發之前,平臺就已經召回進審13041個樣本,審出封禁1689個樣本,人工批量封禁3w+,已累計封禁 34948個帳號,其中包含6031個仿冒靳東帳號和5056個仿冒馬雲。

而這些,恰恰是在偶發性事件爆發之前,被隱藏在後臺的不爲人知的真實數據,偶發性事件爆發之後,這些數據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

對於平臺來說,黑灰產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爲的治理,都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治理體系,最底層是技術能力,中層是產品能力,上層直接面對用戶的是運營能力。

這一套治理體系,對於抖音來說,以防爲先的策略模型靠的是技術,但這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除了在技術端不斷完善樣本標準,硬性防治,產品團隊也需要在產品體驗、產品運營及用戶教育方面進行了相關的軟性治理。

AI藍媒匯觀察到,在抖音擁有近千萬粉絲的“神探大媽”長期以情景短劇的形式進行互聯網騙局的揭祕,爲廣大用戶,尤其是中老年用戶進行宣傳和科普教育。爲此,抖音安全中心也聯動神探大媽制定了相關教育視頻,定向推送給中老年用戶以起到提醒、警示、教育的作用。

從建立模型主動攔截、到接收用戶反饋進行審覈、到常規與突發巡查相結合,再到完善產品功能作出警示提醒,抖音安全中心針對平臺內外的網絡黑產打擊層層遞進、全面覆蓋,儘可能地將安全問題思考得全面和深入。

但即便是這樣,業內也不得不誠然,平臺的治理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正如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仍然存在電信詐騙一樣,網絡信息黑產問題已經形成了較長且深入的產業鏈,在巨大利益誘惑的面前技術手段更新迭代,且有着明顯的跨平臺犯罪特徵。

那麼理所當然,針對某一平臺爆發的網絡詐騙事件,就不該侷限於該平臺一己之力完成治理,更多地是需要產業鏈上涉及的各個關鍵平臺聯合起來,共同針對網絡黑產予以打擊防範。

彼時,這場隱祕的角落裏展開的“戰鬥”纔有可能從單打獨鬥的“巷戰”升級爲高效精準的“狙擊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