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太短,短的就像沧海桑田中的一瞬间,一秒钟太长,长的需要用一辈子时间去回味。

这是张艺谋送给过去的一封情书,依旧充满着厚重、质朴的年代感。

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生活相当匮乏,而精神食粮同样捉襟见肘。

电影作为大众化的娱乐载体,顺理成章成为最重要的休闲消遣方式。

很难想象,上千人等待两个月,就只为去看那么几部反复播出的固定红色影片,放在当下这种行为绝对让人无法理解,但这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写照。

剧情主线围绕三个角色展开。

从监狱逃离出来的劳改犯张九声,只为在电影播出前的《新闻简报》中目睹女儿的短暂影像,不惜长途跋涉赶到这个偏远而陌生的小地方。

自幼失去父母的刘闺女,因弟弟把借别人的胶片灯罩弄坏,于是想方设法偷取电影拷贝去补上。

二分厂负责放映电影的范师傅,号称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料自己的儿子却误将《英雄儿女》的胶片弄坏。

带着不同目的的三个人,因为观看一场电影汇聚在一起,各种辛酸苦辣,也在胶片抢救过程中被慢慢揭晓。

张艺谋的年代电影,善于聚焦一个个小人物,用角色周边的社会关系,去反应大时代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一秒钟》的主要角色很少,场景更是寥寥,但这样一个在中国默默无闻的偏远地区,却同样不能幸免的被历史洪流所影响,上演着一幕幕让人或感动、或愤怒、甚至哭笑不得的悲喜剧。

那个年代,枯燥的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对新鲜事物呈现出极度渴求的状态,所以他们像盼过年一样去期盼一部电影的上映,但是,制度的约束,依旧牢牢禁锢着他们的思想。他们看起来很团结,却容易被煽动,满腔热血去做一些后人认为的坏事,自己还乐在其中,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

身为逃犯,张九声没有丧失正义感,他愿意帮助刘闺女,替她教训小青年,当发觉保安科来抓自己,在已经逃出的情况下仍然回头担下罪责,因为他不能让无辜的人被连累;受人尊敬的范师傅表面和蔼可亲,其实内心复杂、多面,他可以被张九声拿刀威胁后马上认怂,也可以为保护自己轻易就把张九声出卖,但同时,也是他将胶片中的一秒钟剪下留作纪念,让张九声有个念想,范师傅就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会骄傲自大,会狡猾使诈,但关键时刻仍然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

在二人的关照下,刘闺女得到了胶片灯罩,可逃犯却最终还是没有守住自己女儿的一秒钟胶片。或许这样的结局不太美好,但影片想展现出来的本就是一种残缺之美,更何况故事背后还有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

这种情感宣泄可能是张艺谋拍这部电影的导火索, 但绝不是他的初衷,事实上,抛开最朴素的亲情,影片更多是对那个年代诸多现象的反讽和批判。

二分厂群众为能够在看电影时占到一个好位置,想方设法巴结范师傅。而当范师傅儿子不慎将胶片弄坏后,所有群众都在范师傅的鼓动下,一致同意让其他人背黑锅。中国社会,无论什么年代,都充满着对持有权利者的奉承,以及随时都可以将责任推给别人的小聪明。于是,他们一边享受着英雄事迹带来的感动,一边又对面前发生的欺凌视而不见,这种鲜明对比,远比一派歌舞升平还要耐人寻味。

本片场景单调,但摄影非常考究,极富韵味,由于节奏缓慢的原因,电影把大多数时间都用于光影交织的镜头,透过精心营造的画面留白,去增强人物在茫茫天地中的孤独感。很多场景中都只有一个人,但延伸无际的道路,以及荒无人烟的沙漠,却让一切都有了圣洁的光环。

张译的表演较为外放,大喜大悲都挂在脸上,人物情绪波动很大,那段反复观看女儿的画面,让人颇为动容。相对来说,范伟则表现得沉稳内敛,让人看不到演的痕迹,仿佛他就是局中那个小人物,朴实自然又有血有肉。谋女郎一直是张艺谋电影的看点,这次的刘浩存虽谈不上多么惊艳,但胜在清新怡人,几次感情爆发也算可圈可点。

由于文革背景,电影在前期遭遇技术性问题临时被拿下,这次重新剪辑后上映,明显能够看到大量删改,最突出问题就是对张九声的行事动机交待不足。一个劳改犯,只为看女儿在贴片新闻中的小片段,就不惜铤而走险,实在很难让人理解,实际上,未删减版中他的女儿已经去世,而原因是为了争先进被车撞死,这种不可说的中国特色,就像《活着》一样,已经触动当前审查的神经,而一秒钟的胶片,最终还是被淹没在黄沙中,那张包着没有任何东西的报纸,就像那段历史一样被强行遗忘,只剩下看不见的空气。

电影在不断妥协中,放弃了对年代诸多问题更深层次的控诉,放弃了对年代人物麻木不仁的直面,将所有负面元素都剥离,只留下两个对子女心有愧疚的父亲以及一个为生活拼命努力的姐姐,然而就算只有这些残留的正能量,还是在今年的国产片中鹤立鸡群,这就是张艺谋作为大师的功力,哪怕被折断双臂,他一样可以在蹦跳中滑出优美的弧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