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给大家安利一部影片,它是最新版的《小妇人》。影片讲述了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画面温馨感人。

这部影片非常适合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因为这部影片更像是现实版的爱的教育。

暖烘烘的火炉边,四姊妹为了参加舞会吵吵闹闹,邻居富少爷也来凑一脚——如果150年前美国也有类似当代韩剧风靡全境的成长爱情故事,大概就是《小妇人》了。

1868年,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出版《小妇人》。

从西蒙娜·德·波伏娃、希拉里到派蒂·史密斯大力宣传,更数度改编上大银幕,更在诸多部分以自身观点与现代视角的作家重新诠释这部经典名著。

所以,当世人怀疑21世纪迈入第三个10年,我们是否还需要另一版《小妇人》时,格蕾塔·葛韦格以口碑证明,经典依然深受喜爱,而且关于原著,除了亲情和真善美,还有许多描绘,困扰许多人至今。

不是嫁人,就是死去。在最新电影版《小妇人》的开篇,傲慢的中年男书商用不容置喙的威严,向前来投稿的乔发出“命令”:她未来所创作小说女主角的结局,都不能超出结婚或死亡这两个终极方向。

即便心怀不甘,在作品得以发表的激励下,乔仍然接受了这个要求,随即手握稿酬愉悦飞奔于茫茫人海。

问世152年来,《小妇人》的意义早已超越一本畅销书的名头。

对于全球各地少年儿童——尤其是女孩而言,这本字字透温情的小书不啻为成长圣经。

也正因为它的影响力,仅知名的改编电影就曾四次亮相银幕,相关剧集及参差不齐的影视仿作更不胜枚举。

电影中四个姑娘虽然同生在一个屋檐下,但各有特点。

Meg向往真爱,追求浪漫,也渴望富贵,但在爱情与面包面前,她更看重真爱的无价;Jo追求自由,热爱生活,在写作事业上穷尽一生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Beth喜爱钢琴,体贴懂事,却不幸受尽疾病折磨,在最美的年纪离开了世界,再也无法弹奏出美好的曲子;

Amy钟爱绘画,每一幅画都是真情的流露,她坚持嫁入豪门,不再过贫穷的日子,想通过富贵的婚姻拯救自己的家庭。

电影的故事主线发生在7年后,而导演则用了插叙的手法在电影中不断的在电影中来回转换7年前和7年后这两个时间节点,以此叙述整个故事。

这样的叙事方式能让整个故事结构更加完整,有层次感,让观众对故事产生好奇,比如各位在刚开头时,就会对7年后的各项人物关系产生好奇心,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为什么会喜欢他?

他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这时再插入7年前的事情,慢慢的,观众就会一目了然,产生“噢!原来是这样”的爽快心情。

这里先聊一聊双时间线的叙述结构。从时间上,《小妇人》的故事被分为两部分,一个是7年前,一个是进行时。双线叙述的一个难点在于过渡切换,在这方面《小妇人》处理得非常不错。

从故事逻辑上来看,《小妇人》在切换时间线的时候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仿佛一问一答似的交代信息。

比如,当乔在抱怨妹妹艾米的时候,电影就很快切换到7年前,讲述乔和妹妹之间的一段恩怨。

又比如,当乔走到一个信箱前,手上握着一根钥匙,电影又很快回到7年前,揭示这把钥匙的由来和作用。以故事逻辑来切换时间线,不仅过渡自然,而且还让观众更好的了解故事背景。

相比由7年前一路讲到7年后的单时间线叙述手法,《小妇人》的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避免流水账,还可以避免观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接下来,两条并行的时间线里,彼时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在时空的转换中透出一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然若失。观众身处这样的预知视角,更感到无奈与无力之感。

梅格的婚礼是四姐妹人生共同的转折,乔不舍得大姐嫁人,说“真不敢相信,我们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

在那之前一家人相亲相爱,四姐妹在阁楼里表演戏剧,邻家富家男孩劳里就像家人;在那之后四姐妹天各一方,劳里也一度疏离颓废。

在那之前四姐妹各有理想,对未来满是憧憬;在那之后她们和观众都知道一切都是已破碎的绮梦。

现实中,《小妇人》的作者,也就是jo的原型,终生未嫁。

所以说,2019年的这个版本结局就设计的特别好,把jo归属交给了观众。

作者以自身家庭为原型写了这部作品,一百多年来受到世人的喜爱,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拿来翻拍,每次翻拍都是聚集了当时的最强阵容,这一次也不例外

看过了整部作品,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并未使用常见的手法渲染激烈的冲突或者反转,那些生活中平凡的琐碎,青春的迷茫、生活的挫折、成长与改变,连生死的离别和初恋的酸楚也并非死去活来,然而打动人心的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生活。

善良、正直、勤奋、在缺乏中依然给予、面对死亡依然勇敢——这些美好的品格流露在她们的日常生活与举手投足之间,如风一般自然,如阳光一般温暖。

与之相对,我们却常常烦恼于信仰与生活的割裂。

《小妇人》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这四个姑娘都做了一件最酷的事情:遵从自己的内心。

梅格没有因为自己的才华和美貌,非要攀龙附凤,而是珍惜身边人。

乔面对残酷的生活,没有放弃爱与梦想。

艾米曾被现实打败过,最终醒悟过来,更懂自己想要什么。

贝丝一生都在诠释爱与自由。

4个姐妹4种命运,是一部现代版的女性教科书。

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这样的女性,她们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美其名曰做一个全职太太。

人们总对女人指指点点,就像弗一样对乔的写作指指点点。

她们不需要批评者,需要的只是倾听者。就像那些一个个因为网络上的暴力而悲剧的人们。

世界最后会记得的永远不是批评者,而是那些悲剧了的杰出者。

总将别人作与攀比,每一个伟大的人都只有一个。

如果批评者都那么了解,为什么他们不去成为那个标准的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