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甘孜20岁藏族小伙丁真因为出现在一名摄影师的镜头里而意外走红,原生态纯真的笑脸迷倒万千网友,不仅带动当地文旅,还成为全网“蹭流量”的顶流网红。今日,丁真所在公司负责人拒绝丁真上选秀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赢得网友点赞。在接受家乡媒体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丁真签约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冬表示,“其实我们对丁真接综艺并不完全抗拒,但他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不在那个舞台上。”

A、关于网红丁真

不带货,去读书?不希望快速变现

丁真走红后,迅速和理塘县国资委下属国有公司,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的正式员工。理塘文旅体公司总经理杜冬也被网友戏称为“年度最强经纪人”。

丁真的走红后的发展路径跟一般网红不同,不是忙着带货变现,而是先读书。丁真不识字,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他从最基础的汉字笔画开始学起。接下来,粉丝寄给丁真的书,堆成了小山。网友笑说,“人家网红,红了带货,丁真被抓去读书,也是对义务教育很好的宣传了。”

也许是由于身处高原,电话那端,杜冬的吐字并不清晰。采访中,杜冬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丁真算不上顶流,自己对丁真的“帅”,没有太多感觉。因为,康巴的汉子都很帅!“我们毕竟是国有企业,不是经纪公司,既要考虑变现,也要考虑社会责任,因此,动作也会比较慢。希望他慢慢成长,不要快速变现。”杜冬说,丁真本人也不是一件商品,他只是一个本地人。“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和理塘旅游共生共进的关系,对旅游从业者来说,丁真红了,为我们培养本土老百姓成为旅游从业者,也增添了信心。”

拒绝综艺?展现丁真最有吸引力部分

和别的经纪老板不同的是,杜冬并不是完全在利用丁真的热度,而是为丁真的长远发展考虑。公司帮丁真拒绝了很多综艺邀约,也让网友点赞。杜冬告诉记者,丁真作为一名素人,他的成名具备偶然性,但如果现在进入娱乐圈发展,他还不具备这方面能力。“其实我们对丁真接综艺并不抗拒,但真不知道,他去综艺节目能干什么。离开家乡,他也会不自在。他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真的不在唱歌跳舞上。一上舞台,他就会黯淡无光。以后他有个人意愿,能力达到,我们也不会抗拒。”杜冬认为,丁真目前更大的发展在文旅方面,而不是综艺。“比如丁真平时放牛,是一种求生技巧,在文旅产业中,我们有可能将此开发为很好的旅游项目,比如丁真带你放牛,在其中,大家会看到本真的他。”

掌握部分藏语的杜冬,跟丁真也因为口音不同,需要用汉语沟通。杜冬表示,对于丁真未来的发展,团队有规划。比如现在,作为公司员工,他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沟通技能,学汉语、熟悉公司的管理制度,使用办公软件、拍视频、发微博。“我们的培训办法是创新的。丁真是个很老实的孩子,他学得很认真。”尝试跟网友互动的丁真,对于各种表情包和网络桥段,也开始去理解和接受。“等他花一定时间适应以后,我们也会帮助他转型”,杜冬说。

B、关于南京人杜冬

从南京到拉萨,实现人生跨越

有意思的是,今年41岁的杜冬不仅是南京人,还曾是一名有故事的网红作者。去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伯吉斯的《发条橙》,选用的正是杜冬的译本。2021年,杜冬翻译的荷兰作家诺特博姆的两部作品《流浪者旅店》和《狐狸在夜晚来临》,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杜冬在讲述中,分享了不断实现跨越的人生体验。从河海大学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后,去上海做过翻译工作,还当过总裁助理,但在30岁来临之际,他产生了去外面世界看看,去西藏闯荡开服装店的想法。2007至2010的4年间,他6次穿梭于东部和康区,甚至一度定居数月。2011年夏,杜冬结束口译工作,告别上海,定居拉萨,也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梦想。在那里远离尘嚣创作,杜冬说,舍弃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世界变小了,接触新奇的东西变少,但也收获了内心的宁静。

因为一部“情书”,被扬子晚报捧红

2013年4月,一段南京青年追求藏族姑娘的故事,开始在微博上流传。这其实是2007 年,杜冬到理塘旅游时,遇到了一个跳舞的藏族姑娘。后来,杜冬为她写下 14 万字的情书,集结成一本《康巴情书》。“她有着水晶般深邃的眼睛,油亮的辫子垂在番红底金花的藏衬衣上”,仿佛古代壁画上的仙女,杜冬看得入迷,“我像螟蛉一般飘飞着,沉了进去。”杜冬还为她辞去白领工作,只身定居拉萨,开始学习喝甜茶、说藏语。可惜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再后来,杜冬和一位同样对高原文化很有兴趣的姑娘相恋结婚。

说到这部《康巴情书》,杜冬还记得,“父母现在还住在南京,其实我跟《扬子晚报》也颇有缘分,就是一篇报道一下子把我捧红了。当时我在西藏采访,朋友告诉我说,你爆了哎,把我送上巅峰。”杜冬还记得,当时流传着各种关于自己爱情故事的版本,不仅登上《知音》,综艺节目也找上门来。“但当时的自己并不想做去蹭流量的事情,不想靠情书走红,更没有网红变现的意识,所以就拒绝了各种邀约。”

当时杜冬在当地当记者,一开始工资只有不到三千元,平时也撰写西藏文化相关专题稿件,包括宗教、建筑、戏剧等,慢慢成为西藏文化和文明的资深粉丝。杜冬说,自己的故事虽然不像杂志写得那么“知音体”,比如背着氧气罐示爱,但确实是因为爱情,让自己有机会去了解文化背后的东西。藏族同胞古典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让杜冬迷恋,他喜欢上西藏的一切。

变“打工人”开发理塘旅游,签约丁真不是偶然

再后来,杜冬改变相对安逸的生活状态,选择去理塘县做旅游开发工作。“当时觉得藏地旅游,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我之前写旅游文章,藏地怎么玩比较好玩,理塘是我和藏地产生关系的缘起。”杜冬说,做心中的旅游开发,一开始挑战无限,自己成了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周七天无休的“打工人”,“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小县城,我的员工当时并没有服务文化,也没有相关配套,缺资金,缺知识,还高寒缺氧,举步维艰,许多孩子们连飞机都没坐过,没有笔记本电脑,困境就摆在那儿。”

杜冬很欣慰,团队虽然很年轻,成员都在20多岁,经验不多,但他们都很给力。“深夜到办公室,还有人在加班,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创业公司的。”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从五一到十一长假,就有十万人到理塘旅游。近期在丁真网红效应的带动下,有不少网友直接就是来理塘看丁真的。

“十一”黄金周假期,四川理塘县迎来全国各地游客,游客们逛“千户藏寨”,在“醉美”的高山草甸滑翔、骑马,带着帐篷赏高原最美星空,尽享大自然之美。“千户藏寨”是传统藏寨群落,有2000多栋传统藏房,从明代和清代以来一直都是茶马古道贸易重镇。游客可以参观康巴人文、仓央嘉措、318公路记忆等小型博物馆,以及石刻、氆氇编制、唐卡、打酥油茶等藏家手艺后。“这个微型博物馆的概念,是我们在传统藏族民居中植入博物馆业态,为内地偏远小城镇发展提供一种探索。”杜冬说,最近太多人找他,做关于丁真的采访,自己确实疲于应付。在他看来,丁真走红是一种偶然,但在拥有相对成熟的旅游开发理念的基础上,公司跟丁真签约并不是一种偶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