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纔是朝鮮戰爭的贏家?這個問題在史學界爭論不斷。從地理上說,這場戰爭始於三八線,最終也在三八線結束,似乎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反而造成雙方陣營上百萬的傷亡。從傷亡人數上看,志願軍多於美軍,似乎中國更喫虧一點。但在戰狼君看來,評判一場戰爭的勝負,不僅要看傷亡人數,更要看雙方的戰略目標有沒有實現。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朝鮮戰爭中各方的輸贏。

中國:立國之戰,御強敵於國門之外

1950年的新中國,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可以說是從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家,急需休養生息。但是列強不給我們喘氣的機會,面對隨時可能蔓延進來的戰火,百萬志願軍遠赴他國,勇敢地挑戰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以及它所帶領的數百萬聯合國軍。經過3年的艱苦戰鬥,成功御強敵於國門之外,逼着美軍乖乖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可以說,這是中國人的立國之戰,從此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真正站起來了。朝鮮戰爭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軍隊,並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隨意挑戰中國(印度除外)。

朝鮮:傷亡百萬,慘勝

戰爭前,朝鮮人民軍得到了蘇聯大量武器裝備、軍事顧問的支持,還從新中國要到了3個戰鬥力彪悍的朝鮮族師,如果沒有聯合國軍的阻撓,統一朝鮮半島是板上釘釘了。雖然在志願軍的幫助下,將美軍打退到三八線以南,但上百萬的軍隊傷亡以及戰爭對境內各類產業的摧毀,總的來說只能算是慘勝。

蘇聯:幕後棋手,最大贏家

在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後,朝鮮金日成率軍越過三八線,全力進攻南朝鮮。志願軍參戰後,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甚至部分空軍也參加了戰鬥。不客氣地說,朝鮮戰爭就是斯大林下的一盤棋。如果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蘇聯可以獲得釜山不凍港的使用權。如果志願軍打不過聯合國軍,戰火很可能燒到新中國境內,那時蘇聯就有理由進入東北,新中國的主權完整將受到極大威脅。即便是僵持在三八線,也可以給美國人放放血,打擊一下美國的氣勢。

日本:悶聲發財

日本戰敗後,民生凋敝,城市淪爲一片廢墟。本來美國打算完全閹割掉日本,讓其徹底失去侵略性。但是朝鮮戰爭的爆發,讓美國意識到日本在東亞地區抗衡共產主義勢力的重要性。同時,戰爭爆發產生了巨大的軍備物資需求,這讓日本已經支離破碎的工業起死回生,經濟復甦,爲今後經濟騰飛打下來基礎。

美軍:最大輸家

美軍就不說了,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出動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 和海軍的近半數,帶着十幾個國家的聯軍投入戰爭,用了除原子技術以外的現代軍事技術的一切成果,愣是什麼便宜沒佔到,前期被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差點全軍覆沒。

五次戰役後,美軍損失慘重,陣亡了3.6萬人,乖乖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在接下來的越南戰爭中,美軍飛機再也不敢越過中國禁止的北緯17度線。

韓國:全程被爆錘

在朝鮮戰爭中,韓國扮演着徹徹底底失敗的角色。前期被朝鮮人民軍騎在脖子上爆錘,漢城淪陷,殘軍龜縮在釜山一帶。美軍參戰後,韓軍作爲僕從部隊,成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隨意捏的軟柿子。據統計,韓國在戰爭中共傷亡了131萬人,其中陣亡41萬。

英國:主戰的政府倒臺

英國作爲美國的跟班,一直戰鬥在反共的第一線。朝鮮戰爭中,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江河日下,陣亡+失蹤近2000人,其巨大的戰爭開銷讓當時的執政黨在選舉中大敗,賠了夫人又折兵。繼任的丘吉爾立即順應民意,推動停戰談判,果斷從朝鮮戰爭中抽身。

本文由“大國戰狼”發佈,2020年11月16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