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促進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蔡立輝

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從外部局勢的動盪與變化、內部發展的質量追求與優勢條件相互關係的把握中,抓住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統籌發展和安全。

要注重將先進的理念、健全的制度和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和一體化融合,繼續完善以‘一案三制’爲核心的應急管理體系,爲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應急救援能力、應急保障能力、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提供最有力支撐。

我們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就應急管理、安全發展而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如期實現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啓的高度統攬全局,使應急管理的戰略目標更加清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在“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一目標中,明確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超的治國理政能力,也爲“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正確認識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和開啓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就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

一方面,我們面臨着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爲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同時,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這使得我國今後一個時期不僅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以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新形勢,還將面臨越來越艱鉅繁重的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任務,這是一項既緊迫而又長期的任務。

因此,我們要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謀求發展,就必須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從外部局勢的動盪與變化、內部發展的質量追求與優勢條件相互關係的把握中,抓住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統籌發展和安全。

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爲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正如前文所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鉅,這使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面臨着新的形勢和越來越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強化、健全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努力實現“十四五”時期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發展目標。

從四個方面促進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一是要強化應急管理工作的政治站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和政府“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強化應急管理工作的政治站位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爲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理念和行動指南,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的系列重要論述轉化爲具體措施,以健全的制度,全面落實以防爲主、防抗救相結合,真正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二是要進一步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要在已有應急管理機構改革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還沒有理順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頂層設計,進一步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充分實現各類應急管理機構之間、政府與社會力量之間的融合與有效聯動。

三是要注重強化應急管理各種要素的融合及其對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支撐。要注重將先進的理念、健全的制度和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和一體化融合,繼續完善以“一案三制”爲核心的應急管理體系,爲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應急救援能力、應急保障能力、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提供最有力支撐。

四是要大力培養應急管理人才,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要結合應急管理是事前預防、事發監測預警、事中處置救援、事後恢復重建和總結評估的全週期管理,以及應急管理是對突發事件和各類風險的管理,系統梳理和健全應急管理人才體系、知識體系、能力體系。發揮職業學校、行業專科學校、應急管理專業高校和綜合性大學在應急管理人才培養中的不同作用,科學構建應急管理學科的概念體系、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正確處理應急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學科和“產學研用”的技術創新機制,推進應急管理人才隊伍和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爲發展應急管理事業提供強大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着眼“中國之治”,在有效匯聚社會智慧、凝聚社會共識的基礎上將黨的主張轉化爲國家意志,明確了應急管理工作的“新座標”,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規劃了新藍圖。

(作者系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導)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責任編輯:羅地生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龐舒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