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雄

1

贯穿嘉兴城东西的中山路,被称为浙北第一街,就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长安街。

嘉兴的中山路流淌着生命的热血,充满激情,伴随着嘉兴城的诞生、发展,穿越古今,合着时代的旋律展现风姿。千百年来,中山路从一段一段小街,变成通衢大道,从几百米长一直到十几公里长,集中了嘉兴悠久历史文化风貌和建筑精华,成为嘉兴最古老、最有魅力的长街。

记得1964年我在小学读书,有一天,班主任陆一鸣老师一进教室就说,同学们,中山路要修成嘉兴第一条柏油马路了。

放学后,七八个同学从少年路直奔大营桥,兴奋地看工人动撬路中的竖砖,掘泥,垫石。之后好多次赶到工地,好奇地看着浇柏油,铺细石,跟着压路机走上平坦的新柏油路。

那时,兴奋和好奇的不仅是小孩和老人,更是那些好不容易买了自行车的青年工人。

2

中山路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连接原荐桥街、嘉兴县前街、集街、天官牌楼,拓建为8米宽的新路,用青砖侧砌铺就,成为当时城内宽畅的东西干道,为纪念孙中山,这条路命名为中山路。

这在当时也是嘉兴城市复兴的一大建设,将东门闹市和民国县政府、中山厅广场贯通,可通行汽车,那时庆祝抗战胜利,举行抗战后第一届运动会都通过中山路,汇集到中山厅广场。

中山路见证了嘉兴百姓庆祝抗战胜利的狂欢喜悦,更是沉淀了嘉兴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山路边店铺、宅院中,代代流传多少故事和传说,烈女河、凤凰河依路而伴,元代嘉禾八景中“月波秋霁”和清代嘉兴八景中“瓶山积雪”“韭溪明月”都在中山路畔。

路东段荐桥街的荐桥得名于民间流传的孝妇陈氏蒙冤,鸡鸣申雪的故事,明人《荐桥记》记有此事此桥;路西段天官牌楼有明代吏部尚书吴鹏的宅院,路边立有天官牌坊故名。

而路中段的集街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根据《嘉兴市志》主编史念先生的考证,在嘉兴建城的时候,集街的某一段已存在了。晋代干宝所写的《搜神记》中就讲了一个发生在嘉兴西埏里的故事。说明在1700年前就有西埏里地名。

古代没有称街的,只有里,就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是一个有市面的街坊。这个位置便是跨市河的西埏桥一带,现在是中山路和建国路交界的地方。

3

集街得名应是集市,清代《古禾杂识》云“宏文馆前直街,自韭溪至西埏桥,趁集者,列肆市中,百物辐辏,喧哗杂沓,昼夜不已,此街因名集上。”

清嘉庆十五年(1810)翻修街面时,曾于少年路口街沟中出土砖一块,两面俱有文字,一面楷书中二行为“人丰翕集,市井骈阗”,后一行为“大宋政和三年癸巳岁”。砖面刻有“秀州嘉兴县郭五乡居住会首胡公佐……,同力重彻大市官街一道,自韭溪桥东彻至菩萨桥……”。

据此可知,北宋中山路中部即称大市上,其时的官街从韭溪桥(现中山电影院前)至菩萨桥(现勤俭路建国路交叉处),依旧是现代城市商贸中心。

清代嘉兴商业区虽移至城外,集街仍有市集,县署、瓶山、宏文馆、鸳湖书院、演武厅、教场、府学等都在附近。

原中山路边的烈女河、凤凰河和北门市河传说是韭溪故河,在未筑大城前,运河从莫家湾、广平桥向东穿城而过,水流清而急,筑城后,运河沿城墙外过,城内韭溪逐渐缩小改道。

中山路旧有的韭溪桥原为石拱桥,相传明清年间,城中逢元霄、中秋,韭溪桥头赏月为时尚,“韭溪明月”为一道风景。

韭溪水在城中诸水中最清,大旱未干涸,1934年旱灾,河底朝天,田地龟裂,唯韭溪桥下依旧细水涓流不止。

上世纪六十年代填河作人防工事时,筑坝抽水,韭溪桥头水久抽不干,潭水清净,为一奇观。

4

解放时,中山路东起环城路,西接西门大街,长1500米,街侧商店稀疏,楼房破败。

在那一段时间,新造的江南春菜馆、南湖戏院使中山路和环城东路热闹一时,1969年建向阳桥(后改为中山桥)直通火车站。

1980年后中山路先行向西,拓宽为36米,开通至环城西路。

1983年中山路全路拓宽重建,并新建中山西路桥向西延伸,带动城市向西部开发,这是市中心道路第一次向西突破环城河,向外发展。

1986年11月全线筑成通车,重建的中山路长3.14公里,比原路增长一倍多。中山路路幅40米,三块板式,沥青路面,中设两条2米宽条型花坛为分车带,内种香樟、石榴、红叶李等树和杜鹃、美人蕉等花草,两旁人行道各宽6米,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

在道路拓宽时,街东段所有房屋全部拆除新建高楼,西段一座座新建筑在田野中拔地而起,共建大楼60多幢。

东段五金大楼、文华园、丝绸大楼、工人文化宫、民丰商场、商业大厦、江南大厦、兴业大厦、电力局、邮电局、中山影城、市政府、嘉兴宾馆、新华书店、交通大楼等,过中山西路桥,迎面是当时最高的18层中山饭店和对面的轮船码头,向西新建的大多是政府机构,分别为郊区政府、市交通局、建委、电大、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安全局、报社、中医院以及金融机构和汽车站、体育馆,全路以崭新的面貌展示,成为嘉兴市政治、商业、文化娱乐中心。

当年,中山路的建设思路在全省是创新的,将房屋的拆迁和高楼的兴建都交给有关单位负责,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使中山路拓建速度快,起点高,这条嘉兴历史最悠久的主要街道,建好后以道路宽畅、街貌优美,被人称为浙北第一街。

5

在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中,中山路依旧引领建设时尚,位于中山路二环路口的阳光大酒店建成投入运行,新颖时尚的设计和玻璃幕墙一时成为嘉兴新世纪标志性建筑。

1997年中山路从中环路再向西延伸2010米,直走新320国道,全长已达5.35公里,路幅42米。上世纪末掀起的旧城改造,加快了中山路两侧楼宇的更新,一些在拓建中山路时新建的大楼也被改建。

轮船码头首先改造成酒店和娱乐场所,中山饭店改造成市第二行政中心,市文化局等部门入驻。位于吉水路口的欧式建筑的市少年宫,建成不到10年率先被拆除,由同创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成两幢高楼后,出售给烟草公司和交通银行。

2001年10月1日,位于中山路的市政府搬迁新址后,所有建筑全部拆除,历时1年多,土地拍卖后开发成中山名都商住楼,设计成三幢圆柱形建筑,别致新潮,给中山路增添新的活力。

之后,三中、郊区政府、安全局、建设局、报社、电大等原设在中山路的机关大楼纷纷搬迁,改造或拆除新建商业大楼或酒店,当年在中山路西面建造的设施一流的体育馆、体育场也于2005年拍卖拆除,新建了耀城广场,沿街130米长的29间商铺, 4幢75米高楼让中山路引领时尚。

秀洲区政府搬迁到西区后,带动了中山西路的开发,沿路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站在中山西路的秀洲大桥向东眺望,中山西路宛如上海外滩高楼耸立。

随着大润发、沃尔玛超市的成功进驻,金都佳苑等高档住宅新建,全新面貌的中山西路,以新的商业业态集聚人流成了城市的副中心。

6

2004年,中山路从中山桥至中环路3.05公里实施改造,将18年前建成的三块板式美丽的路景,重新改造成适合交通的道路,中间各二米的绿化带被拆除,改成中间20米双向六车道的机动车道和两侧4.5米的非机动车道,说这样可以缓解东西间道路堵车,让车跑得畅快些。

路两旁的5米宽人行道全部采用花岗岩铺面,很有气派,这次改造投资2000多万。

那些已生长了18年的樟木、石榴、红叶李全部移植至南湖大道。

与此同时,中山路又新建了跨新国道和外环河的大桥,继续向西延伸,越过苏嘉高速公路,还要向西延伸。

随着中山路的延伸,新的高楼又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涌现在人们的惊喜之中。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