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夜晚,歷史鉅製《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播出時更名爲《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正式首播,作爲《大秦帝國》系列的最終章,該劇從第一部播出至今,已整整暌違十一年之久,經過前三部這麼長時間的鋪墊,該劇迎來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的傳奇故事的開幕,同時也讓翹首以盼的觀衆爲之激動不已。

不過,長足的期待對於觀衆來說,卻不一定算得上是好事,譬如這部《大秦賦》,雖然在前兩集中,就包括了嬴政、嬴異人、呂不韋、華陽夫人、趙姬、嫪毐等一系列重要人物相繼登場,但在攏共才短短90分鐘時間裏,卻包括了“邯鄲圍城”、“異人出逃”、“咸陽爭儲”三大名場面,這樣一來,鋪墊不足的情況下出場人物越多,就越容易把控不住節奏,或許這能抓住普通觀衆的眼球,但劇情碎片化帶來的結果,顯然促使本作的質量等各方面都會遠遠遜色於前作。

此外,《大秦賦》以邯鄲之戰爲契機,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統一六國,四十餘年的戰國風雲故事,按理說,這一部無論是從背景還是角度來看,畫面顯然都應該遠比前三部要顯得更具歷史意義和厚重感,但從《大秦賦》目前表現出來的視覺刻畫角度來看,畫面色彩比較前三部明顯過於提亮,加之顏色各種大紅大紫,很容易影響觀感,若前三部算是正統歷史劇集的話,這部看起來顯然要更貼近現代都市的畫面水準。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觀今年年初喻恩泰飾演的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就不拿多年前的幾部大秦的色彩做對比,用同一時期的歷史影片做對比。)雖然僅僅只是7集的紀錄片,但觀感明顯沒有這種情況出現,相比起來也更能凸顯出歷史劇集的厚重感。

色彩的問題具體也表現在人物細節上,尤其在趙姬的臉部上,這種光源打的太集中,一個在戰亂中的女子臉部特別光滑,沒有泥土等暗沉色彩,與之對比的,幼年嬴政的服裝就盡是泥土,臉上也全是灰塵,相比起來就顯得太過於突兀,簡而言之,鏡頭此舉或許也是爲了表現出角色的特殊性而過分的描繪了人物的外形,卻從根本意義上忽略了人物形態的刻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張魯一在此作中出演嬴政一角,本應是演技最受考驗的演員,但在第一集短短數分鐘的出場時間裏,甚至連正臉都沒有見到,卻遭遇到了觀衆的集體吐槽,無數觀衆都覺得“張魯一真的不適合始皇帝,還是去挑戰一下趙高吧,資本偏愛醜人真的沒救了”“張魯一這個嬴政我真不行,太拉胯了”,看來,對於這位千古帝王的形象,張魯一還是不夠讓觀衆認可啊。

而在劇情進展方面,《大秦賦》也有明顯的設計短板,比如在第三集的多國談判中,大堂裏各國來使的激烈相爭,本應是點睛之筆,卻因爲太過於混亂而顯得有點菜市場討價還價的意味,這相比較前作《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當時張儀出使談判的時候,就沒有一點點勝利方的強硬姿態,反而是那種你來我往的角逐,這樣的方式顯然也更能顯現語言的魅力和談話的藝術。

當然,歷史劇也並非一定要通過拽文提字來增加深度,同樣是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當時的秦使在談判時,那頤指氣使的囂張氣焰,分明就是“河西之地盡歸我秦國所有,魏國不服就打到你服爲止”,沒有任何文縐縐的言語,可這又是何等的自然與霸氣?

另外在拍攝角度上,《大秦賦》在人物拍攝方面採用了大量的特寫,慢鏡頭和搖鏡頭太多,缺少了歷史藝術刻畫的感覺,而相對於開局的戰爭場景,這一部的戰爭場景刻畫也顯然不如《大秦帝國之縱橫》的戰爭場景宏大,沒有那種戰爭間生死交錯的肅穆感。

而且,《大秦賦》在細節上的處理也不夠嚴謹,與歷史出現了明顯的偏差,比如攻城用的投石車、追殺異人用的絆馬索,以及兵器的處理等都是漏洞百出,比如第一集的戰爭場面中,秦趙兩國交兵的時候明顯出現了絆馬索這種鐵器鎖鏈,包括之後公子傒命人追殺呂不韋的時候,後者在下車的那一瞬間,也明顯能看到車門前的鐵柱。

我們要知道,嬴異人所處的戰國時代,雖然出現了鐵器,但因爲當時鐵器鍛造不成熟,無法投入量產,因此,衆多的戰爭也還是以青銅爲主,可就是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明顯的漏洞卻依然存在,顯然太過於糊弄觀衆。

其次,《大秦賦》在馬匹上的選用也壓根看不出來這是戰馬,反而覺得是那種嬌小沒有視覺衝擊的座騎,這在過去幾部大秦系列的劇集中,就商鞅和魏國公子打仗的場景,明顯不如士兵整齊劃一而顯示出來戰爭場景的厚重。

最後在秦國服裝上,小編也是不得不說一句,自古以來都採用五行之說,即金木水火土五德,而秦國在史料中記載一直是採用的黑色主體的甲冑和旗幟,但這部劇中的其他大臣和士兵穿戴卻是紅色,顯然的貨不對版。

總體來說,《大秦賦》作爲歷史電視劇,在細節方面還是有明顯的不足,特別對於看過縱橫,列變,崛起的三部前作的受衆來說,更顯得這部劇缺乏一些專業的水準,但同樣,對於新觀衆來說,《大秦賦》可能也算是不一樣的體驗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