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G供圖

近兩年,自主品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信心加速推進高端化。

據統計,國內近五年出現的定位中高端品牌超過20個。從WEY到領克,從蔚來到高合,從榮威R標到嵐圖汽車,自主品牌高端化樣本的接連湧現,也在重塑國內汽車消費的結構,也在帶動自主品牌從功能導向型向品質導向型的發展轉變。

■新快報記者 張磊

豪華車市場份額不斷上升 高端化是必由之路

不約而同地推出高端化品牌,並非是自主車企盲目刷存在感,而是有着深刻的市場背景。在步入存量時代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汽車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消費升級,豪華車市場份額不斷上升。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乘用車累計銷量1522萬輛,同比下滑12%,而1-10月豪華車的銷量達到268萬輛,同比增長7.4%。同時,上半年實現銷量增長的品牌經銷商中,豪華品牌佔據六成,中高端市場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除了市場數據佐證,國人的消費習慣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汽車消費格局。年輕羣體逐漸成爲消費主力的當下,個性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場需求更加強烈,車企必須通過跨界的聯合和自身平臺的升級去打造更優質的產品,衝擊中高端市場也成爲自主品牌“品牌向上”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已經有自主車企向高端化之路發起突圍,只是收效甚微,包括華晨中華、奇瑞東方之子、江淮賓悅等品牌大都鎩羽而歸。“新四化”剛興起的前幾年,國內幾大汽車“國家隊”集團又相繼推出了中高端車型,如奔騰B90、榮威950、紳寶C70G等車型,但銷量數據依舊不盡如人意,自主品牌一度陷入“高端難”困局。

進入2020年,在模塊化和平臺化架構加持下,國內汽車產品升級明顯,自主品牌逐漸告別了低質低價的發展階段。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前些年自主品牌衝擊高端市場的失利,可歸結爲根基不穩、品牌溢價能力不足、技術儲備不充分等多種原因,但隨着車企技術的成熟和市佔率的提升,智能網聯和電動化技術將成爲自主品牌再次向高端化發起衝擊的着力點。

自主高端產品相繼問世

高端化初見成效

長城、吉利,是“新四化”東風下佈局高端化最早受到市場認可的兩家車企。2017年,長城WEY和吉利領克幾乎同時推出自己的首款車型,並且價格都突破了15萬元。而如今這兩個品牌已然成爲各自集團的銷量主力軍,其中,領克品牌10月實現月銷量21868輛,同比增長約55.78%,已經連續七個月獲得雙增長,再次刷新最高月銷量紀錄;自2017年底首款車型投放市場至今,領克累計總銷量已接近40萬輛。

重塑後的紅旗品牌也一路突飛猛進,這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從徐留平接任一汽集團董事長之後的清晰戰略。在原有的品牌積澱下,紅旗在2018年發佈“新紅旗”品牌戰略,對H序列和L系列兩大產品陣營進行了豪華定位。值得一提的是,銷量暴漲的背後,紅旗品牌終端市場非常穩定,記者走訪發現,經銷商在店的紅旗新車既沒有“以價換量”的打法,也少有做冷門品牌熱衷的促銷活動,價格透明且堅挺,這也印證了紅旗品牌力的認可度日漸走高。

由此可以窺見,越來越多的國內龍頭車企開始選擇以獨立品牌加入這場“高端化之戰”,今年尤爲頻繁。

7月份,東風汽車推出了高端品牌嵐圖;旗下首款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將在今年12月舉行全球首發;而上汽集團在5月份發佈R標後,11月代號爲“L”的全新智能電動汽車高端品牌也正式落地,名爲“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記者觀察瞭解到,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全新R標沒有和榮威、MG名爵在同一展館,而是獨立展出,似乎有幾分從榮威的產品序列中切割獨立出來的味道。

造車新勢力則是自主高端化的另一個羣落。從2018年6月量產,歷時2年5個月,蔚來成爲了國內最快達成單月5000輛的中國高端品牌。最關鍵的是,它的車型定價均在35萬元以上。從坊間調查來看,以換電爲核心的電池租用服務體系,和從用戶思維出發的品牌服務理念是消費者選擇蔚來的主要原因。

跨界、合資、高售價……

高端化的打法各有不同

儘管國內車企都在重倉高端化,但分析來看,各家佈局的手段和方式則各有側重。

以吉利和北汽爲例,兩家開啓高端化的方式皆爲合資。北汽的高端品牌ARCFOX,核心思路就是通過合資的形式成就高端產品的“最優解”。在該品牌的相關生產和技術研發上,北汽選擇和麥格納合資的方式進行,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負責生產;雙方還成立了技術合資公司麥格納衛藍新能源汽車技術(鎮江)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領克也是吉利與沃爾沃的雙面孵化之作,此外,吉利和沃爾沃合資正向開發了PMA架構,專門生產高級別的電動車型。

相比之下,長安汽車發展高端品牌的思路則由之前的車企合作變成了現在的跨領域企業合作。在廣州車展前夕,長安汽車宣佈將與華爲、寧德時代合作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並希望藉助該品牌與UNI序列共同實現企業的“雙高端”目標。根據規劃,長安汽車將在2021年發佈9款全新和升級的產品,並且在未來5年內推出5款UNI序列車型,其中包括一款轎車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造車新勢力已然步入第二輪洗牌期時,高合汽車品牌高舉高打推出新車,並以68萬-80萬元突破國內電動車天花板的售價,成功博得大批消費者的眼球。據瞭解,目前該車訂單接近3000輛,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

自主品牌集體上攻

底氣何來?

今年自主品牌大批向上突圍,其自信首先來源於市場份額的不斷攀升。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爲272萬輛,跑贏了合資品牌。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自主品牌集體上攻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前自主品牌的產品力有了較大程度提升。

具體來看,在規模上,自主品牌已經具備高端化的能力,長安、長城和吉利作爲年銷百萬規模車企,排名進入行業前十,擁有資金層面的實力;在質量方面,自主品牌進步頗大,以WEY品牌和領克品牌爲例,在國際性的碰撞以及可靠性測試上,部分成績已經趕超豐田、大衆等行業巨頭。從新車故障率來看,過去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故障率相差了100多個點,而今,兩者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車企在技術層面同樣不遑多讓。自主一線幾乎全部掌握了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等三大件核心技術。平臺架構化的支撐也讓各自品牌更有信心,例如誕生於GEP 2.0平臺的廣汽埃安AION系列車型,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方面也展示出了媲美特斯拉的亮眼成績。

記者觀察

自主品牌急需從功能導向型向品質導向型轉變,而中高級車,將成爲有力的“抓手”。從野蠻生長到初步突破,自主品牌高端化正處在創新變革的“深水區”。在以紅旗、蔚來爲代表的優秀標本引領下,更多自主車企向上突圍的關鍵在於順“新四化”的勢而爲。在保證產品力的前提下,車企不能只侷限於“造好車”,還要能幫助用戶“用好車”,應當充分利用智能化、數字化等手段,去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