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郁震宏

1

宗扬庙在运河北岸、金牛塘东,过去从桐乡坐船到乌镇,宗扬庙是必经之路,因此成为许多人的共同记忆。然而宗扬庙名气虽大,却蒙着重重迷雾,单说宗扬庙这个名字的来历,就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开的谜。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以下且长话短说。

宗扬庙里纪念的是宗礼。宗礼,字周道,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曾在嘉兴、吴江、新塍镇多次打败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宗礼在桐乡皂林镇秀溪桥与倭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与部下九百人全部殉难。明朝廷赠予宗礼都督同知,谥号“忠壮”,并在皂林镇建褒忠祠纪念宗礼。

因此,宗扬庙的正式名字叫“褒忠祠”。这是见诸明朝人如过庭训《分省人物考》等书记载的。

2

宗礼一直受到桐乡人民的爱戴,尤其是当地渔民。太平天国时期,宗扬庙被毁。同治四年(1865),当地渔民集体出资重建,并“沿其旧额,题曰:宗扬庙”,换句话说,也即“宗扬庙”本来就叫宗扬庙,而不叫褒忠祠。

然而,明朝人明确说的是“褒忠祠”,而不叫宗扬庙。因此,堪称桐乡文史第一人的严辰在《光绪桐乡县志》就说这个问题:“不可解,俟再考。”严辰最后有没有考出来,也是个无头公案,谁也不知道了。

《光绪桐乡县志》说“沿其旧额,题曰:宗扬庙”,这是1865年的事情,这一年,严辰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他是青镇(今乌镇)人,又极关心地方文史,宗扬庙是他来往桐、青两地的必经之路,他自是非常熟悉的,倘若旧匾额上写的是“褒忠祠”,现在有人篡改为宗扬庙,他即使不站出来大声反对,也一定会在《县志》里写清楚的,比如说“褒忠祠,民间习称宗扬庙”这样的话,严辰却没有这样说,而只说“不可解”,由此推测,旧匾额似乎是可信的,宗扬庙本来或许真的叫宗扬庙,而不叫褒忠祠。

然而,假设宗扬庙本来就叫宗扬庙,那么,明朝人为什么不干脆说叫宗扬庙,而明确记载说是褒忠祠呢?

3

倘若宗扬庙的旧匾额确是事实,那么问题又来了,比如说,“宗扬”到底是什么意思?

“宗”字还好理解,就算他是宗礼吧,“扬”字该如何解释呢?据记载,宗扬庙里陪祀的一共15人,如果真有一个姓扬的,那倒还勉强可以说得通。可惜,这15人里,没有一个姓扬的。相对来说,褒忠祠这个名字倒是很好解释的。

我起初的猜测,宗扬庙这个名字非常诡异,不像官方用词,褒忠祠是符合明朝廷官方口吻的,当是本名。

宗扬庙,应该是民间的叫法,为什么叫宗扬?可能有个音变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民间或许叫作“宗爷庙”、“宗王庙”之类,爷、扬,王、扬在桐乡方言中很容易发生音转。

但是,《光绪桐乡县志》里记载庙的的“旧匾额”明确说是“宗扬庙”三字,严辰尽管认为“不可解”,但也没有否定,这该如何解释呢?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