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山東財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訪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袁紅英

掃描二維碼 查看訪談視頻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十四五”時期實現財源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對於山東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袁紅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託新型城鎮化、新基建等增長點深挖內需市場的規模優勢,暢通國內內循環,推動產業國際轉移和強化對外投資,以內循環驅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是我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財源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基本形勢。“十四五”時期實現我省財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從以下幾方面着力:

抓財源項目質量,推動高質量財源項目儲備。“十四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更加積極有力,突破3%的財政赤字率約束,上調1到2個百分點,相應擴大國債和地方債規模,將會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這爲我省推進高質量財源建設提供了謀劃空間。”袁紅英說,在圍繞“十強”產業深化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上,應提早謀劃,優化存量,擴展增量,加大各類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的籌劃和儲備,有效對接宏觀政策紅利,通過借力中央資金減少地方財政壓力,培育出更多有稅、高稅財源。

抓財源結構調整,着力完善地方稅體系。袁紅英認爲,“十四五”時期,我省應立足“大財源”建設理念,以着力提升“六個比重”爲抓手,深化財源結構調整。具體來說:以高質量財源建設爲抓手,着力提升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以深入完善地方稅費體系爲抓手,着力提升地方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比重;以大力推動同類財政性資金、資產、資源一體化統籌管理爲抓手,着力提升可統籌財力佔財政收入比重;以深化清費正稅、清潔稅基結構爲抓手,着力提升稅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以“大數據”行“大稅收”,全面延展稅基網絡,着力提升直接稅佔稅收收入比重;以建立健全自然人稅費管理體系爲抓手,着力提升自然人稅收佔直接稅收入比重。

抓“大財源”管理,推動財源一體化統籌管理。“十四五”時期,應該按照可統籌、可調劑原則,進一步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化、融合化水平,編制政府性債務預算,推進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障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債務預算“五本”預算一體化統籌管理,加大預算資金間的統籌、調配和互濟力度,尤其是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對公共財政預算的補給融合力度,強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社保基金預算的增補互濟力度,發揮政府性債務預算對整體預算體系的餘缺互濟功能。

抓信息治理,推動財源治理現代化。“十四五”時期,隨着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層出不窮,財源特徵將更加多元化、流動化、虛擬化。網上交易和電子支付將成爲生產生活基本方式,財源要素的跨區域、跨境流動會日趨頻繁,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資本性收入、虛擬性收入等來源渠道更加多元,對信息的現代化治理提出要求。同時,各類生產要素約束的收緊,將倒逼“飛地”模式、合作分成模式、線上線下協同模式、共享共用模式等新樣態的創新普及,對財源管理科學化的訴求提高。袁紅英建議,“十四五“時期,應推動以信息綜合歸戶管理爲核心的現代化、法治化治理,實現有稅盡收、公平徵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