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設備一絲不苟

給乘客營造乾淨整潔的乘車環境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2020年,我市13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切實發揮勞模示範引領作用,鄭州市總工會開設《》專欄,講述勞模奮鬥故事,用“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激勵廣大職工羣衆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積極投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火熱實踐。

他,從一名普通的加工中心操作工,到攻堅技術難題的首席技能專家,再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被評爲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她,堅守十米車廂27年,從售票員到車長,做到了連年行車無違章、無事故、無投訴,被乘客們稱爲“最美女車長”。

他們就是全國勞動模範牛雪平和曹瑞娟,不同的崗位,同樣的擔當,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最美奮鬥者的姿態。

24年堅持技術攻關

用“匠心”詮釋態度

1996年,牛雪平從一所中專技工學校畢業,進入航空工業鄭州飛機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成爲一名普通的加工中心操作工。爲豐富理論知識,工作之餘,他曾利用7年時間,自學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並拿到了自學考試大專文憑。

工作期間,從學習機牀的編制程序,到逐步上手操作設備功能按鍵,牛雪平都非常用心地去對待。正是靠着穩紮穩打的精神,牛雪平一步一個腳印,練就一身真功夫。他所主持的“五軸設備加工空間拓展技術研究應用”科研項目、“TC11鈦合金材料數控加工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技術攻關項目、“龍門加工中心五面加工自動轉換技術應用”創新項目等,爲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

2014年1月,公司成立了以牛雪平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緊緊圍繞企業科研生產重點和難點,通過打造工匠領跑、團隊合力、職工參與、凝聚集體智慧的創新模式,最大限度輻射創新工作室影響,放大工匠效應。2015年~2019年,工作室累計完成技術創新項目100餘項,技術成果轉化達95%,已成爲企業解決科研生產技術瓶頸、提高生產運行質量與效益、培養專家型能工巧匠的平臺。

作爲全國勞動模範,牛雪平深感自己肩負的重任。他說:“我是一名一線操作工,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帶領團隊繼續做好創新工作,爲企業培育更多的技術能手。”談到今後的工作,牛雪平表示,將以成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時代勞動者爲目標,聚焦航空強國使命,有效解決制約影響生產的技術難題和瓶頸問題,帶領團隊積極參與到提升公司數字化加工能力建設中,用“心”製造,精益求精,努力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十米車廂27年的“溫情”

“最美女車長”用言行感動乘客

“勞模稱號不單單屬於我一個人,它更屬於鄭州公交系統,是廣大乘客對公交工作的認可。”鄭州公交一公司60路車長曹瑞娟說,公交車是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今後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爲乘客提供更加溫馨、周到的服務。

27年來,曹瑞娟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深愛的公交事業,踐行着黨員的初心。她總結出“三動”工作法,用細節打造溫馨溫暖車廂。“三動”即心動、手動、口動。心動,就是以真心、誠心、耐心換取乘客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手動,就是根據不同的節日,打扮相宜的車廂環境,用雙手扮靚車廂,形成自己獨特的車廂文化;口動,就是每一句話都要能溫暖乘客的心,把乘客當作自己的親人,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

她十幾年行車無違章、無事故、無投訴;在看似簡單重複的路程中,一個單邊22.1公里、上下行72個站位,每天往返4至6次……一組組數字勾勒出一名普通公交車長的工作狀態。而她也收穫了200多本意見簿的滿滿讚美。

曹瑞娟還是個“百事通”。爲方便乘客換乘,她經常下班後騎車沿着60路的走向,熟記每個站點的換乘線路以及周圍的車站、商場、公司、菜市場、賓館等,以便準確爲乘客指路。爲給乘客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乘車環境,她用國旗、黨旗、鮮花、絹花、剪紙、中國結等中國特有的節日元素佈置不同的主題車廂,把車廂變成流動的家、文化宣傳的長廊。遇到老年人、殘疾人上車不方便,她主動下車攙扶,並提醒其他乘客讓座。她,就是通過這些平凡的小事感動着乘客,感動着身邊人,帶領着線路上的同志們把真心和真情傾注於廣大乘客,提高了乘客滿意率。 董豔竹 堯立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