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是互联网行业提及率极高的一个词汇,11月8日,一场以“痛点”为主题的大会,把科技与医学再次交汇在一起。

腾讯科学周可看做腾讯在践行科技向善这一愿景的“产物”,它分为腾讯科学WE大会、腾讯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三场大会。腾讯医学ME大会以“痛点”为主题,上周日邀请来钟南山、Eric Rubin、葛均波、黄荷凤、陆林、蔡三军、彭宝淦、张文宏等8位不同领域的全球顶级医学领军者,围绕新冠疫情、传染病、癌症、抑郁症、生殖医学等医学领域,由“痛点”出发,为大众解码生命的前沿思考。

11月是秋冬交替的时节,公众普遍担忧新冠是否会“二次爆发”,钟南山、张文宏、Eric Rubin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回应了这个问题。如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演讲中所言“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给到全人类,上了代价高昂的一课。”这个痛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解释:站在个体角度,痛是身体里的微观世界向宏观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站在医学的角度,痛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代又一代医护工作者前行的动力;站在社会角度,痛是每个个体的幸福感和正常生活被疾病所打破,巨大的财务负担也会扰乱一个国家的正常秩序。

为解决这些“痛点”科技与医学交汇,“恐惧来源于无知”,腾讯医典在大会上发布了三大计划:医学科普官计划、大众科普官计划、内容开放计划。面对新冠疫情这样的“猛兽”,医学科普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进化。

1

钟南山“点名”社区领域的群防群控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巨大贡献。

“非典”来袭时,67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以一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坚定站上了抗疫最前线。17年后,面对新冠,高龄的钟南山力劝公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坐上了逆行开往武汉的高铁。

这次大会钟南山以视频的方式参与,在钟南山看来,这次防疫的一个最大的成功之点,亦或是这次防疫的一个痛点,是抓住了在社区领域的群防群控,在上游不让其传染,不让其蔓延到更多的人,这是最大的一个成绩。

同时,他也强调,前沿科技是推动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变革性的力量。“不管对预测病情,快速的诊治,以及对病情的发展的预测,以及找出它的规律这方面,我们需要AI,我们需要大数据,我们需要5G,我们需要云网络,在疫情的预报,疫苗的研发,病情的诊断方面都会给予我们巨大的帮助,现在也正在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在生命之痛面前,人类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他表示“马化腾先生说过,互联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用户的痛点,解决痛点。这跟医学的使命也很像,我们医生也要解决人类最根本的痛点,当然最根本的痛点就是生命之痛。”

无论是科技还是医学,都是在寻找解决人类最根本痛点的答案。

2

张文宏:

走出“至暗时刻”,要跑得比病毒更快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学科带头人,张文宏深耕传染病领域一线。2013年流感疫情突然爆发,在发现病例的第一时间,张文宏主动与10余例患者接触,以最快速度鉴定出此次疫情是由禽流感病毒导致,并带队制定诊疗防控方案,成功控制住传染源,将一场人传人的疾病就此扼杀于无形之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文宏挑起了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重任。更多的人是通过互联网认识他,深入浅出的科普文章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在疫情防控期间“圈粉”无数,知名度飙升。

腾讯医学ME大会上张文宏以“走出至暗时刻”为主题,再一次科普了接下来新冠疫情发展的走向,社长将其演讲的内容,分为短、中、长三个角度。

短期来看,张文宏透露今年全球的疫情1月份全面地开始,到今天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发病人数超过了八百万,七百万到八百万。并以印度的数据为例,主要是年纪轻的人为主的群体造成整个疫情的扩散。相比于17年前非典在夏天出现停止的趋势,新冠出现全球蔓延的态势,“这种态势只有在大流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是这种特征”。

中期来看,中国经验就是“比病毒跑的更快”的策略。“我们接下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跑的比病毒更快,迅速对出现疫情的地方进行控制并对相关接触人群进行检测,直到发现每一个病例。同时,我们需要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以迎接世界重启与开放。”

其他国家也正在找到自己应对疫情的方式,以英国为例,病例数出现增高的时候,病死率现在已经下降到0.5%左右的水平,这些国家的抗疫的策略也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他认为“这两个策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认为都是适合自己所在的国家,中国短期内我们剿灭病毒,欧洲国家在短期内不能剿灭病毒,我学着一种策略与病毒共存,但我一定要把病死率往下面降。”

长期来看,“所有人都在等今年的一个绝杀的武器——疫苗”。

张文宏坦言疫苗问世,病毒并不会从此消失。他预测,当疫苗进来以后,国际范围内不会百分之百接种的,有些国家接种30%,有些40%,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哪怕有30%、40%的人接种,最危险的这个人群他得到了保护,整个社会群体的病死率就会大幅度的下降。

总结一下,短期来看新冠疫情给全球各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中期来看无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防疫方式,长期去看疫苗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张文宏所言,经过数月的奋斗,中国已经度过最黑暗的时候,曙光已在地平线的远方出现,我们终将从至暗的时刻当中走出来。

3

Eric Rubin:

有11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高级阶段

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传染病学权威专家Eric Rubin则围绕新冠肺炎疫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视频中Eric Rubin从疫苗的起源说起,并着重科普了几大主流疫苗种类。

他认为,疫苗的制造是一个耗时漫长且机理复杂的过程,新冠疫苗的研发目前以D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最为理想,但还需要通过后期临床试验进一步对人体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他对获取到理想的新冠肺炎疫苗充满信心,“开始一个疫苗项目,通常需要10多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能够将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浓缩成几个月,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他透露,目前已经有数种候选疫苗,最早的一种来自中国,此外还有好几种。有来自英国的,还有来自俄罗斯的,还有几种来自不同跨国公司的。截止视频录制期间,已有11种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高级阶段。

判断疫苗是否研发成功主要看两类指标,第一是安全性。有几件事可以帮助判断安全性,接种疫苗的人越多,发现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些副作用不会马上出现,它们通常在接种疫苗后几个月内出现,必须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有足够多的人达到判断安全性的时间点。

第二个指标,疫苗是否有效,也就是疫苗的效力。为了判断疫苗是否有效,临床试验中的人需要受到感染。预期的情况是大多数感染发生于对照组,也就是接种安慰剂,而不是接种疫苗的组。如果安慰剂组受到感染的人数超过对照组,就可以判断疫苗有效。

对于候选疫苗的效果Eric Rubin持乐观态度,他称赞,之前需要几年的工作压缩到几个月,这已经是重大胜利,更期望接下来几个月内可以看到结果。

4

腾讯医典宣布启动三大计划

冬季来临前的关键时间节点,腾讯医学ME大会上钟南山、张文宏、Eric Rubin三人从三个视角,解答了大众最关心的几大问题。

同时,其他五位学者专家,也围绕癌症、抑郁症、生殖医学等先锋医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科普,让大众更进一步的了解疾病、了解它们的成因、特征和防治、治疗的权威知识。

从新冠肺炎的全球防控中,医学科普的价值再一次获得广泛的认可。会上,腾讯医疗副总裁黄磊发表了《医学科普再进化,汇聚个体照亮全体》的主题演讲,他认为“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通识教育课,更多医生投入科普,更多大众关注科普,更多平台传播科普。”

腾讯医典在ME大会上也正式宣布启动三大计划——医学科普官计划、大众科普官计划、内容开放计划,一方面围绕医生创作者、大众创作者,构建覆盖专业化、大众化的内容生态;另一方面通过API开源形式,将这些内容向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输出。

从痛点出发,腾讯医典在ME大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窗口,连接着全球顶级医学领军者和普通大众。

然而,这种连接并不会因为大会的结束而结束,以腾讯医典为平台,万千医生创作者和大众创作者,将是两股重要的力量,聚沙成塔、聚木成林,推动构建优质科普新生态。

相关文章